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红

作品数:12 被引量:188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根管
  • 3篇口腔
  • 2篇一次性根管
  • 2篇纤维桩
  • 2篇疗效
  • 2篇金属桩
  • 2篇口腔修复
  • 2篇尖周炎
  • 2篇根管充填
  • 2篇根管治疗
  • 2篇根尖
  • 2篇根尖周
  • 2篇根尖周炎
  • 2篇管充填
  • 2篇充填
  • 1篇大血管
  • 1篇带盒
  • 1篇碘甘油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损伤

机构

  • 12篇重庆三峡中心...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2篇邹红
  • 3篇赵睿
  • 3篇刘梦娜
  • 2篇吴小米
  • 2篇金鑫
  • 2篇余小红
  • 2篇赵燕
  • 2篇李启丹
  • 2篇李晖宇
  • 1篇王静
  • 1篇况明才
  • 1篇任延秀
  • 1篇王静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全科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碘甘油对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32
2011年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碘甘油对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0例牙周炎患者310颗牙随机分为3组,盐酸米诺环素组、甲硝唑组与碘甘油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棒、碘甘油分别被置于牙周炎袋内,比较施药前(基线)、第7天、第35天的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的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龈沟出血指数(SBI)等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组的PLI、PD、AL、SBI在第7天、第35天时与基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7天、第35天盐酸米诺环素组、甲硝唑组分别与碘甘油组比较,各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米诺环素组与甲硝唑组比较,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组牙周袋内局部置药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优于碘甘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邹红
关键词:牙周炎甲硝唑碘甘油盐酸米诺环素
颈动脉体瘤手术中大血管损伤的防治被引量:7
2007年
颈动脉体瘤是源于动脉壁上的化学感受器肿瘤,又名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与颈静脉球瘤,主动脉弓瘤,均属于化学感受器来源肿瘤。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极易损伤大血管,尤其是颈内动脉,出现严重并发症。我院30年来共收治颈动脉体瘤3例,采用外科手术方法成功摘除,现就血管损伤的防治及处理报告如下。
赵睿邹红况明才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外科手术颈总动脉损伤
引导骨再生膜技术对种植体成骨生长及骨性结合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引导骨再生膜技术对种植体成骨生长及骨性结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医院就诊的60例上颌前牙单牙缺失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将应用常规骨劈开骨挤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3例),应用常规骨劈开骨挤压术联合引导骨再生膜技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37例)。评价术后24个月两组患者种植体的成功率、成骨厚度及成骨率及骨性结合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的种植体成功率均为100%。术后24个月两组患者及成骨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041,P<0.05);种植体与周围骨床的结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种植床的骨密度、成骨厚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13,t=12.690;P<0.05)。结论:引导骨再生膜技术可以提高成骨生长效果与种植床的骨密度。
李晖宇任延秀邹红赵睿刘梦娜周文霞
关键词:骨性结合
玻璃纤维桩联合全瓷冠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联合全瓷冠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因前牙缺损行美容修复的患者52例(136颗牙)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70颗)和对照组(26例66颗)两组,在根管治疗后分别采用玻璃纤维桩全瓷冠修复和铸造桩加钴铬烤瓷冠修复。观察两组修复成功率,对修复前后局部龈沟液(GCF)和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患者随访1年,评估其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5.7%、90.0%(P>0.05);治疗后4周、12周,对照组局部GCF、AL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同期治疗组的水平(P<0.05),而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0.74,P>0.05);治疗1年后,治疗组的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合度、颜色匹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联合全瓷冠进行修复对牙周组织刺激较小,具有良好的美学及生物学特性,是一种理想的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方法。
邹红
关键词:玻璃纤维桩全瓷冠前牙缺损
一种口腔咽拭子采集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口腔咽拭子采集器,包括防护管,防护架,固定片,连接片,隔离净化排气管结构,密封防护携带盒结构,连杆,防护套,采集棉,紧固片,握杆和阻挡块,所述的防护架插接在防护管内侧的上部;所述的固定片螺栓连接在防护架...
邹红
文献传递
根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分析研究根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1月于我院门诊接诊的矛隐裂伴牙髓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传统根管充填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一次性根管充填法进行治疗。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根管充填术而言,一次性根管充填术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炎具有更为理想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故值得在牙隐裂伴牙髓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邹红
关键词:一次性根管充填隐裂牙牙髓炎疗效
釉质粘接剂与光固化窝沟封闭剂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釉质粘接剂用于窝沟封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效果。[方法]对780例6~12岁患儿的1560个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用釉质粘接剂进行窝沟封闭术,并采用Estiseal光固化窝沟封闭剂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评价效果。[结果]随诊4年后发现釉质粘接剂组在1~4年的涂膜保留率均比可见光固化组高(P〈0.01),但龋病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釉质粘接剂是一种可靠、方便的化学窝沟封闭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小米邹红赵睿
关键词:釉质粘接剂窝沟封闭磨牙
根管冲洗液和粘结剂对金属桩核粘固后根管微渗漏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采用不同根管冲洗液和粘结剂对粘固金属桩核后根管微渗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由于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下颌单根管前磨牙120颗,根据两因素析因设计方式,设根管冲洗液为A因素,分为3个类型,粘结剂为B因素,分为2个类型,AB两个因素进行随机重组,随机将120颗样本牙分为6组。计算每组根管冠方微渗漏量的差异。结果 6组样本均有明显根管微渗漏,Ⅳ组渗漏量最少[(1 025.77±458.32)μm],其次为Ⅰ组[(1191.64±408.25)μm]、Ⅱ组[(1 317.35±526.88)μm]、Ⅲ组[(1 428.76±478.93)μm]、Ⅴ组[(1 447.59±557.65)μm],而Ⅵ组微渗漏量最多[(1 923.04±669.47)μm]。Ⅲ组和Ⅳ组均采用3%H_2O_2+0.9%NaCl溶液冲洗,Ⅲ组渗漏量和Ⅳ组比较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Ⅵ组均采用15%EDTA+5.25%NaClO溶液冲洗,Ⅵ渗漏量明显多于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Ⅳ和Ⅵ组均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Ⅵ渗漏量明显高于Ⅱ、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不同根管清洁液和桩核粘结剂处理后6组样本均发生明显微渗漏。采用3%H_2O_2+0.9%Na Cl溶液对根管进行冲洗并联合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微渗漏的发生,采用15%EDTA+5.25%Na Cl O溶液对根管进行冲洗并联合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微渗漏的发生。
邹红赵燕刘梦娜金鑫李启丹余小红王静汤春雪
关键词:根管玻璃离子水门汀微渗漏
CCQ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
2003年
吴小米邹红
关键词:根管充填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根尖周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口腔科诊断为根尖周炎的88颗患牙采取分层随机分组,分为一次治疗组及多次治疗组各44颗,一次治疗组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多次治疗组采取多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比较术后疼痛、充填效果及牙根尖周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复诊,疼痛发生率一次治疗组为15.91%,多次治疗组为11.3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摄片进行充填效果比较,适充、欠充、超充发生率两种根管治疗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年一次治疗组患者失访6例,多次治疗组患者失访9例。患牙治疗效果比较,成功、进步、无变化及失败发生率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根尖周炎与多次根管治疗术效果相近。
邹红
关键词: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