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新华 作品数:35 被引量:79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西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脂肪酸合成酶介导骨肉瘤细胞体外“失巢凋亡”抵抗的研究 2016年 目的比较具有"失巢凋亡"抵抗的骨肉瘤细胞与其亲本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FASN)表达和细胞恶型表型的差异。方法 poly-HEMA包被法悬浮培养人骨肉瘤细胞建立人抗失巢凋亡骨肉瘤细胞模型,Western blot、qRT-PCR检测贴壁培养和悬浮培养14 d重贴壁培养的骨肉瘤细胞(U2-OS和143B)中FASN表达水平的差异;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CCK8、Wound healing和Transwell Invasion实验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增殖、迁徙及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常规贴壁培养的U2-OS、143B细胞的增殖、抗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低于悬浮培养14 d重贴壁培养的U2-OS、143B细胞;FASN蛋白及mRNA在常规贴壁培养的骨肉瘤细胞(U2-OS和143B)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地低于其在悬浮培养14 d重贴壁培养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论 FASN高表达可能通过介导细胞抗"失巢凋亡"促进骨肉瘤细胞的迁徙侵袭。 艾超 龙新华 周云飞 刘家明 陈宣银 钟俊桥 刘志礼关键词:脂肪酸合酶 失巢凋亡 骨肉瘤 经伤椎单侧与双侧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中期疗效对比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单节段胸腰段椎体骨折采用经伤椎单侧置钉与双侧置钉治疗的中期疗效。方法将88例单节段胸腰段椎体(T11-L2)骨折患者按术中置钉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46例采用经伤椎单侧置钉治疗,B组42例采用经伤椎双侧置钉治疗,术后随访24~36个月。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术后与末次随访的伤椎前高比(伤椎前缘高度与邻近上下椎体平均高度的比值)、伤椎相邻椎Cobb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6.4个月。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即刻伤椎前高比与伤椎相邻椎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与术后即刻伤椎前高比差值、伤椎相邻椎Cobb角差值均较B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后经伤椎单侧置钉与双侧置钉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末次随访时单侧置钉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相邻椎Cobb角丢失更明显。 曾会龙 刘家明 陈宣银 龙新华 杨东 段满生 黄山虎 刘志礼关键词:胸腰椎 骨折 椎弓根螺钉 单侧 miRNA-129-5p靶向调控VCP基因在人骨肉瘤细胞中表达初步探讨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含缬酪肽蛋白(valosin-containing protein,VCP)基因高表达能通过AKT/PI3K/NF-KappaB/MMP-9等信号通路促进骨肉瘤转移,但VCP基因上游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文中初步探讨miRNA-129-5p是否调控人骨肉瘤细胞中VCP基因表达及调控靶点。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TargetScanhuman 6.2(http://www.targetscan.org/)预测miRNA-129-5p在VCP基因(NM_007126)可能的作用位点。构建野生型VCP 3'UTR报告基因载体(psi-VCP Vector)及预测位点突变型VCP3'UTR报告基因载体(psi-VCPmut Vector),测序鉴定。细胞转染分4组,psi-VCP Vector+miRNA-129-5p mimic共转染U2-OS细胞为VCP实验组,psi-VCP Vector+阴性miRNA mimic共转染U2-OS细胞为VCP对照组;psi-VCP突变Vector+miRNA-129-5p mimic共转染U2-OS细胞为VCP突变实验组,psi-VCP突变Vector+阴性miRNA mimic共转染U2-OS细胞为VCP突变对照组。分别检测荧光海肾素酶活性。结果 Targetscan软件预测结果显示miRNA-129-5p在VCP 3'UTR163-169bp有且仅有1个保守作用位点;VCP实验组荧光海肾素酶活性(15.529±1.902)低于VCP对照组(21.781±0.854)、VCP突变实验组(19.978±1.377)、VCP突变对照组(21.952±1.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P突变对照组(21.952±1.516)与VCP对照组(21.781±0.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结论 miRNA-129-5p在骨肉瘤细胞U2-OS中可能靶向调控VCP基因的表达及调控位点。 龙新华 周云飞 刘志礼 周扬 张志宏 陈文昭 黄山虎关键词:骨肉瘤 靶向调控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因单节段胸椎结核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3~69岁,平均40.3岁.合并脊髓功能障碍者22例,ASIA分级B级2例,C级8例,D级12例.术前CT和MRI提示胸椎病灶均存在明显的骨质破坏.术前给予规范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治疗2~3周.术中于后路清除病灶,椎体间植入局部减压获取的骨颗粒和自体髂后上棘松质骨颗粒,以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胸椎X线片及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胸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21.7±2.3)个月.手术时间110~190 min,平均(167±35) min;术中出血量350~700 ml,平均(490±160) ml.椎体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6.5±2.4)个月.神经功能均改善,改善1级19例、2级3例.术前、术后胸椎后凸Cobb角分别为47°±11°、41°±9°,末次随访时43°±10°.结论 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和坚强固定的基础上,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有效、可行. 刘家明 陈宣银 杨东 龙新华 段满生 黄山虎 戴闽 刘志礼关键词:胸椎 结核 miR-129-5p靶向调控VCP抑制骨肉瘤细胞体外迁徙侵袭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miR-129-5p是否靶向调控VCP基因抑制骨肉瘤细胞迁徙侵袭。方法构建miR-129-5p过表达及低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转染骨肉瘤细胞U2-O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调及下调miR-129-5p的U2-OS细胞中miR-129-5p的表达量;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VCP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徙、侵袭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U2-OS细胞中miR-129-5p表达被明显上调或下调;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R-129-5p上调U2-OS细胞组中VC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细胞组(阴性慢病毒转染);miR-129-5p下调U2-OS细胞组中VC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细胞组;miR-129-5p上调U2-OS细胞迁徙和侵袭力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细胞,miR-129-5p下调的U2-OS细胞迁徙和侵袭力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细胞。结论 miR-129-5p靶向调控VCP的表达而抑制骨肉瘤细胞迁徙和侵袭能力。 周云飞 龙新华 张志宏 陈宣银 刘家明 黄山虎 刘志礼关键词:骨肉瘤 迁移 VCP 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治疗腰椎结核 目的探讨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治疗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4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24-68岁,平均43.5岁;所有患者均行一期后路清创、椎体间局部骨颗粒和自体髂后松质颗粒骨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刘志礼 曾会龙 刘家明 何来昌 杨东 龙新华 段满生关键词:脊柱结核 髂骨 非结构性植骨用于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结核 目的 探讨椎间非结构性植骨用于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采用上述手术方法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 刘家明 陈宣银 龙新华 杨东 周扬 高松 刘志礼 黄山虎关键词:经椎间孔入路 腰椎结核 内固定 下调HER2磷酸化水平对骨肉瘤细胞U2-OS体外增殖转移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下调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磷酸化水平对骨肉瘤细胞U2-OS体外增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5、10、20、30、40μmol/L)的HER2磷酸化抑制剂二甲苯磺酸拉帕替尼作用骨肉瘤细胞U2-OS。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作用不同时间(24、48、72 h)细胞的增殖能力,并计算出24 h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10μmol/L二甲苯磺酸拉帕替尼作用U2-OS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HER2(p-HER2)蛋白表达水平;Wound healing和Transwell invasion实验检测细胞迁徙、侵袭能力。结果二甲苯磺酸拉帕替尼显著抑制U2-OS细胞的增殖,并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二甲苯磺酸拉帕替尼作用24 h后,细胞中p-HER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0.093±0.033 vs 0.306±0.033);细胞迁徙率低于阴性对照组(%:32.70±3.00 vs 94.52±4.76),穿膜细胞数低于阴性对照组(个/视野:37±5 vs 85±10)。结论体外下调U2-OS细胞中HER2磷酸化水平能显著抑制U2-OS细胞的增殖、迁徙和侵袭,HER2有望成为抗骨肉瘤侵袭转移的分子靶点。 张志宏 龙新华 刘志礼 王恒 汪逃芳 朱粮博关键词:氧化磷酸化 骨肉瘤 肿瘤侵润 U2-OS 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治疗腰椎结核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治疗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4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24-68岁,平均43.5岁;所有患者均行一期后路清创、椎体间局部骨颗粒和自体髂后松质颗粒骨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CT扫描重建评价植骨融合情况,X线侧位片评价手术节段生理弧度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75±35)min,出血量(430±350)ml;所有患者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8.5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其中1例术后3个月时切口结核形成窦道,经切口清创、调整抗结核方案后得到治愈);14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6.7±2.3)个月;腰背痛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前、术后手术节段前凸角分别为(-9.3±10.9)°和(9.9±3.4)°,最后随访时手术节段前凸角为(6.8±2.7)°。结论在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和坚强的椎弓根钉棒固定的前提下,一期后路清创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安全可行。 曾会龙 刘志礼 刘家明 何来昌 杨东 龙新华 段满生关键词:脊柱结核 髂骨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时机与疗效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时机与疗效。方法对我院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过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加腹腔镜胆囊切除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在入院3d内行内镜乳头切开取石、术后3-7d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其中内镜乳头肌切开取石,术后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而再次在内镜下取石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1例。56例患者无肠穿孔、胆管穿孔、胰腺炎加重等并发症,无死亡。结论早期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有效和安全的。 郑林辉 邓君 龙新华 曾元临关键词:胰腺炎 胆结石 腹腔镜 十二指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