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迎龙

作品数:598 被引量:2,556H指数:2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18篇期刊文章
  • 7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3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06篇心脏
  • 214篇先天性
  • 210篇动脉
  • 200篇先天性心脏
  • 192篇先天性心脏病
  • 190篇心脏病
  • 190篇手术
  • 188篇先天
  • 143篇外科
  • 122篇肺动脉
  • 79篇外科手术
  • 73篇缺损
  • 69篇外科治疗
  • 60篇四联症
  • 58篇肺动脉高压
  • 56篇术后
  • 55篇外循环
  • 53篇体外循环
  • 52篇心脏外科
  • 50篇畸形

机构

  • 27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99篇首都医科大学...
  • 49篇中国医学科学...
  • 36篇北京市心肺血...
  • 36篇中国医学科学...
  • 3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5篇中国协和医科...
  • 6篇北京工业大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天津市胸科医...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解放军第30...
  • 3篇广西中医药大...
  • 3篇首都儿科研究...
  • 3篇北京安贞医院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597篇刘迎龙
  • 114篇苏俊武
  • 95篇李守军
  • 87篇范祥明
  • 80篇沈向东
  • 70篇朱耀斌
  • 69篇于存涛
  • 69篇李志强
  • 65篇王旭
  • 60篇胡盛寿
  • 58篇闫军
  • 55篇朱晓东
  • 51篇刘爱军
  • 51篇李晓锋
  • 46篇王强
  • 42篇程沛
  • 40篇张晶
  • 38篇贺彦
  • 37篇李刚
  • 32篇许耀强

传媒

  • 87篇中华胸心血管...
  • 65篇心肺血管病杂...
  • 64篇中国循环杂志
  • 43篇中华实用诊断...
  • 32篇中国医药
  • 28篇中国胸心血管...
  • 18篇中华医学杂志
  • 16篇中华外科杂志
  • 14篇中华实验外科...
  • 13篇第八届北京五...
  • 12篇第三届全国解...
  • 10篇中华小儿外科...
  • 10篇中国分子心脏...
  • 9篇中华心血管病...
  • 5篇医学研究通讯
  • 5篇实用儿科临床...
  • 5篇中西医结合心...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11篇2019
  • 9篇2018
  • 20篇2017
  • 13篇2016
  • 17篇2015
  • 49篇2014
  • 24篇2013
  • 41篇2012
  • 17篇2011
  • 27篇2010
  • 37篇2009
  • 20篇2008
  • 38篇2007
  • 26篇2006
  • 37篇2005
  • 49篇2004
5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心室矫治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双出口或法洛四联症
张辉程沛尤斌侯嘉金戈刘迎龙
体表心电图在Ebstein畸形合并显性预激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9年
目的分析心电图指导外科手术切断Ebstein畸形合并房室旁路的价值。方法确定合并显性预激的Ebstein畸形病人(预激组,23例)房室旁路的位置,采用心内膜法切断,分析其成功率,与未合并预激的Ebstein畸形病人(非预激组,113例)比较两组围术期和近中期效果。结果预激组21例右侧旁路,2例左侧旁路,手术成功19例(82.6%)。两组因右心衰竭各死亡1例;两组均有2例病人出现心律失常,但均未引起严重后果;非预激组3例、预激组1例出现其他并发症;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预激组2例心律失常,行射频消融;非预激组2例三尖瓣大量返流伴有心房颤动,再次手术。结论采用体表心电图确定Ebstein畸形合并房室旁路位置指导外科手术切断旁路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殷荣荣王熙李刚范祥明苏俊武刘迎龙
关键词:EBSTEIN畸形心电图预激外科治疗
2338条胎儿心脏cDNA文库的表达序列标签测序分析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寻找在心脏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的新基因 ,并研究其表达模式的特点。方法 随意选择 8~ 10周龄胎儿心脏cDNA文库的克隆进行表达序列标签 (ESTs)测序 ,结果与GenBank/EMBL/DDBJ核酸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 ,其中与已知基因匹配的 15 5 0条ESTs用来研究8~ 10周龄胎儿心脏基因表达特点 ,并将其与 10~ 12周龄胎儿及成人心脏的基因表达模式相比较。结果 所测 2 338条ESTs中 ,6 9 0 3%与已知基因匹配 ,33 18%与其他ESTs或基因组DNA相似 ,7 5 7%既不匹配于已知基因 ,亦不与其他ESTs或基因组DNA相似。发现了心脏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某些特点。结论 大规模随机选择cDNA克隆 ,并进行ESTs测序是寻找新基因和系统研究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不同发育时期基因表达模式的有力工具。
吕小东刘迎龙赵勇刘玉清刘宗正
关键词:胎儿心脏基因文库CDNA文库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继发肺动脉高压被引量:9
2009年
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患儿如果未及时治疗,将会发展为肺动脉高压。本综述概述肺动脉高压发生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先天性心脏病继发肺动脉高压可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如果发展到重度肺动脉高压阶段只有通过心肺移植治疗。高危患儿应常规应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来辅助诊断。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的出现,为肺动脉高压患儿治疗带来了希望。
朱耀斌刘迎龙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疾病
圆锥动脉干发育及发育异常所引起的心血管畸形被引量:4
2009年
心脏发育过程中,圆锥动脉干的发育受多基因调控,有继发生心区和神经嵴等多个结构的参与;这些结构的发育异常可导致圆锥动脉干的畸形,而发生各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现就继发生心区及神经嵴圆锥动脉干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畸形进行综述如。
李晓锋刘迎龙
关键词:外科矫治圆锥动脉干神经嵴
鼻塞气道正压通气对小儿心脏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评价鼻塞气道正压通气 (CPAP)对小儿心脏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  方法 :18例心脏术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儿 ,年龄 9个月~ 6岁 ,观察 CPAP前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的变化。  结果 :与 CPAP应用前相比 ,CPAP后 1小时及 4小时的呼吸频率由 5 1± 10次 /分分别减慢至 45± 9次 /分及 39± 12次 /分 (P<0 .0 1) ;动脉血氧分压由 71± 14mm Hg(1mm Hg=0 .133k Pa)分别上升至 10 8± 34mm Hg及 110± 35 mm Hg(P均<0 .0 1) ;二氧化碳分压由 5 0± 7mm Hg分别下降至 45± 6 mm Hg及 43± 13mm Hg,循环状况趋于稳定。  结论 :合理应用鼻塞 CPAP可迅速改善心脏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通气及换气功能 ,减少呼吸功 ,可作为再次气管插管前的补救措施之一。
王旭刘迎龙陈霞宫路佳张家俊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术后急性呼吸衰竭CPAP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小儿心脏术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探讨、评价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治疗 2 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儿时对避免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所起的作用。  方法 :对 2 8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单纯并发 ARDS患儿采用 1高呼吸频率 ;2低潮气量 ;3限制气道峰压 ;4早期使用高呼吸末正压等通气模式 ,并在血液动力学监测下适当允许高碳酸血症。  结果 :与以往病例的治疗结果比 ,全组患者并发症低 ,无死亡。住院天数减少。  结论 :本组患儿治疗结果较好 ,作者认为要更新对 ARDS病理改变的认识 ,使用有针对性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避免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的再损伤有关。
宫路佳王旭许建屏刘迎龙陈霞张家俊赫晓莉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保护性机械通气心脏术后
三尖瓣下移畸形锥形成形术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sanomaly,EA)锥形成形术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行锥形成形术的99例E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A组(未发生不良事件)与B组(发生不良事件)。以9项术前及术中变量作为预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例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其中4例死亡。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2)≤0.90(P=0.001,OR=10.578)、体外循环(P=0.034,OR=1.021)是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SpO2≤0.90是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OR=9.108)。64例存在房水平分流,术前SpO2与术前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838,r=0.026)。结论术前SpO2≤0.90是EA锥形成形术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SpO2指标评价手术难度及判断手术预后,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
杨尧刘扬李刚程沛苏俊武刘迎龙范祥明
关键词:围手术期经皮血氧饱和度
肺灌注显像对PGE_1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者肺血管病变的评价被引量:1
1997年
肺灌注显像对PGE1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者肺血管病变的评价潘世伟萧明第刘秀杰史蓉芳刘迎龙余坚芳李思进目前判断肺血管病变损伤程度的方法,如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右心导管等均为创伤性检查,不易被患者接受。本研究对29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
潘世伟萧明第刘秀杰史蓉芳刘迎龙余坚芳余坚芳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肺灌注显像PGE
人工生物瓣膜替换手术死因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
1996年
目的:分析并了解人工生物瓣膜替换手术围术期主要的死亡原因及并发症。方法:收集745例人工生物瓣膜替换手术患者的原始临床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围术期死亡率为13.2%(98/745)。围术期主要死因依次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心力衰竭(47例),脑部并发症(14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9例),肾功能衰竭(8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5例),左心室破裂(3例).围术期主要并发症依次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心力衰竭(58例),二次开胸止血(25例),脑部并发症(21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3例),肾功能衰竭(10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10例),心包填塞(8例)。结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心力衰竭,脑部并发症,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和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是围术期人工生物瓣膜替换手术主要的并发症和死因。
罗军朱晓东萧明第吴清玉刘迎龙孙立忠常谦
关键词:围术期并发症
共6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