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佩信

作品数:10 被引量:81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汉语
  • 3篇古代汉语
  • 2篇语言
  • 2篇语言表达
  • 2篇句式
  • 2篇比字句
  • 1篇读音
  • 1篇兴替
  • 1篇匈奴
  • 1篇虚词
  • 1篇学习辅导
  • 1篇用法
  • 1篇优秀文化
  • 1篇语文
  • 1篇语义
  • 1篇语义功能
  • 1篇渊源
  • 1篇渊源关系
  • 1篇再说
  • 1篇札记

机构

  • 10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作者

  • 10篇史佩信
  • 1篇朱城
  • 1篇韩永利
  • 1篇谢质彬
  • 1篇李先耕
  • 1篇杨玉玲

传媒

  • 3篇中国语文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古汉语研究
  • 1篇语言教学与研...
  • 1篇文史知识
  • 1篇新读写
  • 1篇第二届现代汉...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4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也谈比较类“比”字句与比拟类“比”字句
最早发现“X比Y还W”句式具有比较和比拟这两种语义功能的学者是陆俭明先生。他指出,“X比Y还W”句式,有些是用来表示比较的,也有些是用来表示比拟的,即把Y作为一种衡量标准来比拟、衬托X,这一类句子都带有描写性,所以常常用...
史佩信
关键词:比字句语义功能
文献传递
汉语时间表达中的“前后式”与“来去式”被引量:37
2004年
汉语中 ,不管是借用方位词“前、后”表示时间 (“前后式”) ,还是借用动词“来、去 /往”表示时间 (“来去式”) ,实际上都有两种不同的隐喻方式 ,因此在语言表达中呈现出一些复杂的现象。但无论“前后式”还是“来去式” ,只有一种隐喻方式是基本的 ,另一种方式只起辅助或补充作用 ,是一种有标记的方式 ,人们在理解中能够分辨出来。
史佩信
关键词:汉语时间语言表达方位词
汉语时间表达中的“前后式”与“来去式”被引量:15
2004年
 汉语中,不管是借用方位词"前、后"表示时间("前后式")还是借用动词"来、去(往)"表示时间("来去式"),实际上都有两种不同的隐喻方式,因此在语言表达中呈现出一些复杂的现象。但无论"前后式"还是"来去式",只有一种隐喻方式是基本的,另一种方式只起辅助或补充作用,是一种有标记的方式,人们在理解中能够加以分辨。
史佩信
关键词:汉语时间词语语言表达
《庄子·逍遥游》“六月息”新解被引量:2
1995年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对最后一句"去以六月息者",前人解说不一,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种:一是把"息"解释为"休息",此句意思是"鹏离开北海用六个月时间飞到南海才休息"。①二是释"息"为"风",此句大意就是"鹏鸟乘着六月间的大风离去"。②第一种意见影响深远。最初见于晋代郭象《庄子注》:"夫大鸟一去半岁,至天池而息。"
史佩信
关键词:逍遥游古代汉语大风水击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2004年
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焉的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确实蕴藏着许许多多宝物,值得我们好好继承和利用。作为一个继承人和鉴别人,我们首先就需要克服语言文字的障碍,掌握文言文这个工具。
史佩信
关键词:中华优秀文化文言文民族精神句式文言虚词学习辅导
再说“金日磾”的“日”字为什么读mì被引量:3
2008年
"金日磾"的"日"字为什么读mì,目前有三种假设:连音变读说,古有复辅音说,字形讹变说。文章认为字形讹变说最接近事实。
史佩信
“金日(石单)”的“日”为什么读“密”
1997年
金日(石单)是汉武帝时代的大臣。他原先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后归降汉室,为武帝所重用,因功被封为秺侯。关于"(石单)"的读音,王力《古代汉语》注为 dī,而张舜徽主编的《汉书辞典》则注为 tī。查《广韵·齐韵》,(石单)为都奚切,与"低"
史佩信
关键词:张舜徽古代汉语读音零声母日母匈奴
关于古汉语中“然而”表顺接问题的讨论被引量:6
1994年
本刊于1993年第2期发表了谢质彬《"然而"表顺接质疑》一文,于同年4月12日又收到谢质彬《<"然而"表顺接质疑>补正》一文。同年4月26日、5月6日、1O月14日还先后收到李先耕《"然而"顺接述例》、史佩信《"然而"表顺接例证》、朱城《"然而"表顺接考察》三文。谢的《补正》和三篇讨论文章都认为,在古汉语中,"然而"表转折是通例,但也有表顺接的用法,并举例加以说明。现将上述四篇文章在《关于古汉语中"然而"表顺接问题的讨论》的同一标题下按收文时间的先后一并摘要刊出,供读者参考。"摘要"的原则为:凡引例相同者,保留先收到的,删略后收到的;在文字上,则保留主要的,删略枝节的或无关宏旨的。这个问题已大致讨论清楚,本刊不拟再讨论下去了。
谢质彬李先耕史佩信朱城
关键词:古汉语转折连词特殊用法王念孙中国语文
大醇小疵:读郭锡良《古代汉语》札记被引量:1
2008年
文章希望郭锡良《古代汉语》能精益求精,本着这一精神,从5个方面探讨了教材的一些问题,以供编者修订时参考。
史佩信
关键词:古代汉语同义连用标点
试论比字句的形成及其与先秦两汉有关句式的渊源关系——兼论“词汇兴替”被引量:17
2006年
在比字句起源问题上,有"结构扩展"说与"词汇替代"说两种不同观点。本文详细描写了比动句演变为比字句的过程,认为"结构扩展"说与语言演变的渐进性原则并不矛盾,可以用来解释比字句的起源。本文区别了"词汇替代"与"词汇兴替",认为"词汇替代"说无法说明比字句的起源问题,但能够用来解释比字句的功能扩展问题。
史佩信杨玉玲韩永利
关键词:比字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