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门市五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掌握我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的患病率、分布特点、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探讨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江门市12823名5岁以下儿童进行了营养状况流行病学调查,测量身高、体重值,并以WHO(NCHS)标准为参照人群值,采用WHO推荐的营养不良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我市五岁以下儿童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三种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分别为4.13%、3.15%和1.59%。0岁组患病率最低、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农村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高于城市,不同区域的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有差异。单纯性肥胖患病率为1.29%,0岁组患病率高,女童高于男童,散居儿童高于集体儿童。结论我市五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在国内尚处在较好的水平。要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抓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重点降低农村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
- 彭晓珊张淑琨王英翔陆珊珊杨峥
- 关键词:儿童营养状况
- 婴儿行为发育影响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婴儿行为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心理量表对1岁婴儿进行发育商测定,同时应用自行设计的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所收集的资料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结果高危儿干预组与高危儿对照组的平均发育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儿早教组与正常儿对照组的平均发育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早期教育或早期干预、婴儿性别、出生体重、新生儿疾病是影响婴儿行为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减少窒息、颅内出血、产伤等围生期高危儿的发生;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早期教育的认识;广泛开展有计划的、规范、系统的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预是促进婴幼儿行为发育的措施。
- 彭晓珊陆珊珊张淑琨王英翔林媚李锦娥
- 关键词:婴儿行为发育影响因素
- 江门市5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及婴儿辅食添加现状调查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了解和掌握江门市5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的现状、变化趋势以及婴儿辅食添加情况。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2 823名5岁以下儿童的体重、身高及婴儿的各种辅食添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江门市5岁以下儿童的体重、身高值与1995年相比有明显的增长,并随年龄增长增幅逐渐增大,与中国九市儿童2005年的体重、身高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龄婴儿只有不到50%添加鱼、肉、蛋等蛋白质类辅食,添加肝类、蛋类等含铁丰富的辅食比例更少,1岁时还有1/4的婴儿未完成蔬菜水果类和蛋白质类辅食添加。结论:江门市5岁以下儿童的体格发育水平较1995年有明显的提高,已基本达到中国九市2005年标准。婴儿辅食添加不够合理,有待努力改善。
- 王英翔彭晓珊陆珊珊张淑琨杨峥
- 关键词:体格发育辅食添加儿童
- 婴儿运动发育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婴儿运动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心理量表对1岁时的婴儿进行智能测定,测出精细动作和大动作的发育商(DQ),同时应用自行设计的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所收集的资料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分析。结果:婴儿精细动作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胎龄、新生儿疾病。婴儿大动作发育的影响因素有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预、性别、出生体重。结论:除了一些生物学因素可影响婴儿动作发育外,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预可促进婴儿的动作发育。
- 彭晓珊王英翔陆珊珊张淑琨林媚李锦娥
- 关键词:婴儿动作发育影响因素
- 早期教育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可行措施。方法将出生的正常新生儿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监测组小儿按计划采用一对一智能发育评估及训练指导,并采用个体化早教方案、亲子活动、健康教育等综合方法进行早期教育。1岁时对2组小儿进行智力测试和体格发育测量评价。结果监测组小儿的体重以及大动作、语言发育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开展早期教育是必要的和可行的,但模式值得探讨,应把早期教育纳入到儿童保健常规工作中。
- 彭晓珊张淑琨王英翔林媚陆珊珊郑淑卿宋丽霞
- 关键词:早期教育婴儿生长发育
- 江门市区0~3岁婴幼儿屈光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调查和分析江门市区0 ~3岁婴幼儿屈光状况,探讨屈光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定期体检的江门市区5941例0 ~3岁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ureSight视力筛选仪检查屈光状况,采用婴幼儿视力健康状况调查表了解屈光异常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不同年龄组间屈光异常例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1岁组、~2岁组发生屈光异常例数显著高于 ~3岁组;不同性别组婴幼儿屈光异常例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屈光不正的发生与父母存在屈光不正、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早产、产时窒息、婴幼儿时期营养不良呈正相关(P<0.05).结论 0 ~2岁是视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屈光异常高发的时期,父母存在屈光不正、合并妊娠疾病及婴幼儿营养不良是导致屈光异常的危险因素.
- 林媚关翠柳张淑琨容林惠
- 关键词:屈光不正婴幼儿
- 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观察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的效果,寻求有效的可行的早期干预方法。方法:把高危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计划采用一对一智能发育评估及训练指导,个体化早教方案的制定、亲子活动、健康教育等综合方法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按儿保常规进行系统管理,1岁时对两组小儿进行智力发育评估、体格发育测量和评价。结果:实验组小儿的体重、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发育商和总发育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大动作、语言发育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生长发育,本研究设计的早期干预方法是可行的。
- 彭晓珊郑淑卿宋丽霞王英翔张淑琨陆珊珊
- 关键词:早期干预高危儿生长发育
- 中国青年体质典则相关研究被引量:4
- 1994年
- 应用典则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人体体质的形态、机能和素质3组指标之间的关关系。结果表明3组指标两两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有助于理解体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制约联系。
- 张淑琨卢洁萍洪楠宁芳芹
- 关键词:青年体格健康体质
- 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与运动能力的关系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方法 按 3∶1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和立定跳远、沙包掷远、单脚站立、2 0m快跑四项运动能力 ,以WHO标准为参照值 ,按WHO推荐评价法评价营养不良、肥胖及正常儿童 ,比较这 3种营养状况儿童的 4种运动能力。 结果 不同营养状况儿童的立定跳远、沙包掷远、2 0m快跑三项运动能力有差异 ,营养不良儿童各项运动能力均比正常儿童和肥胖儿童差。正常儿童与肥胖儿童除沙包掷远有差异外 ,其余运动能力差异不明显。 结论 儿童的营养状况对运动能力有影响 ,各种营养不良儿童的运动能力较差 ,在体育活动中 。
- 彭晓珊张淑琨梁翠媚关欲晓
-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营养不良肥胖症
-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童智能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促进高危儿智能发育的早期干预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套早期干预方法对高危儿进行干预,另设高危儿对照组和正常儿对照组;用儿—心量表对1岁时3组小儿进行智能发育评估,并对其结果加以比较。结果高危儿干预组与高危儿对照组比较,除了大动作、语言发育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外,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平均发育商高危儿干预组优于高危儿对照组,正常儿对照组与高危儿对照组比较亦显示相同结果。但高危儿干预组与正常儿对照组比较,五个能区发育商和平均发育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设计的早期干预方法可促进高危儿童的智能发育。
- 彭晓珊王英翔张淑琨林媚陆珊珊
- 关键词:早期干预婴儿智能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