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原

作品数:10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黄土
  • 4篇古土壤
  • 3篇洛川黄土
  • 3篇古气候
  • 3篇分辨率
  • 3篇高分辨率
  • 3篇磁性地层
  • 2篇地层学
  • 2篇中国黄土高原
  • 2篇容重
  • 2篇孢粉
  • 2篇黄土高原
  • 2篇黄土古土壤
  • 2篇季风
  • 2篇古土壤序列
  • 2篇磁性地层学
  • 1篇地质
  • 1篇滇中
  • 1篇冬夏季
  • 1篇冬夏季风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0篇张立原
  • 3篇刘维明
  • 3篇孙继敏
  • 2篇刘东生
  • 2篇靳春胜
  • 2篇张宏亮
  • 1篇蒙有言
  • 1篇韩家懋
  • 1篇冯庆来
  • 1篇梁文天
  • 1篇张世涛
  • 1篇张凡
  • 1篇袁四化
  • 1篇吴顺宝
  • 1篇卜建军

传媒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内江科技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0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中星云湖地区200年来的环境演化被引量:13
2006年
在对星云湖的近现代沉积物进行粒度、稳定同位素等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对比了多项环境指标,并从自然变化和人为影响2个方面揭示湖泊环境演化的动态过程和动力学机制以及各环境要素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该地区近200 a来环境及生态演化具有以下区域性特点:19世纪初期气候较为温暖干旱,之后向温凉湿润转变,20世纪80年代开始,湖泊出现富营养化,1998年以来气温处于回升状态,现在正处于暖干气候阶段,人类活动正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湖泊的环境演化。
张立原张宏亮张世涛冯庆来
关键词:环境演化粒度同位素
高分辨率洛川黄土磁性地层
刘维明张立原孙继敏
中国黄土高原洛川剖面S5以来的孢粉学记录被引量:6
2014年
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记录了距今约2.6Ma以来的环境变迁。孢粉作为恢复植被演替的敏感指标,被广泛用于古植被重建,但是针对高原中部地区长时间尺度植被演替历史的孢粉学研究还较缺乏。通过对黄土高原洛川剖面S5以来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开展较高分辨率的孢粉学工作,揭示出该区约0.6Ma以来的植被演化历史。孢粉谱分析表明,洛川地区0.6Ma以来以温带草原植被为主,不支持塬区历史时期存在大范围落叶阔叶林的观点。现代黄土高原缺少森林植被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因此塬区的现代生态恢复应以退耕还草为主。
张立原
关键词:孢粉古土壤序列古植被古气候
中国黄土高原洛川剖面 630 kyr 以来的孢粉记录
张立原
关键词:孢粉黄土-古土壤序列古气候
用湖泊沉积研究过去气候变化
2005年
本文从湖泊沉积物记录的各项气候变化代用指标出发,探讨了用湖泊沉积物研究过去气候变化的主要方法。
张立原
关键词:气候变化湖泊沉积物
高分辨率洛川剖面黄土磁性地层学
洛川剖面作为经典的黄土剖面,磁极性地层界线的具体位置还不清楚.通过对洛川黄土古土壤序列以10 cm间隔的古地磁研究,厘定了磁极性界线的具体位置:(1)MB(Matuyama-Brunhes)界线位于53 m处,S的上部....
刘维明张立原孙继敏
关键词:洛川黄土磁性地层
文献传递
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古土壤容重特征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洛川剖面和白草塬剖面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古土壤容重序列的建立,对比磁化率、粒度及深海氧同位素分析发现,六盘山东西两侧不同气候区黄土古土壤具有不同的容重值,其成因亦不同。六盘山以东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黄土古土壤容重值受成壤作用影响,主要由夏季风控制;而六盘山以西半干旱气候区容重值受沉积物粒度影响,主要受冬季风控制。并且在空间上自黄土高原西北向东南容重值呈变大趋势。
靳春胜张立原韩家懋刘东生
关键词:容重黄土古土壤冬夏季风
六盘山东西两侧黄土古土壤容重的特征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被引量:7
2008年
为了进一步了解黄土古土壤容重的特征及其与东亚季风演化的关系,建立了洛川剖面250ka以来、白草塬剖面140ka以来黄土古土壤容重序列,并与磁化率、粒度及深海氧同位素对比分析,发现六盘山东西两侧不同气候区黄土古土壤容重具不同的特征和受控因素,指示了不同的古气候意义。六盘山以东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容重值受成壤作用影响,容重指标主要由夏季风控制,可作为夏季风演化的替代性指标。而六盘山以西半干旱气候区,容重值受沉积物粒度影响,主要由冬季风控制,可作为冬季风演化的替代性指标。与灵台和三门峡地区黄土古土壤容重值对比,发现空间上由西北向东南容重值呈变大趋势,进一步表明了不同气候区的冬夏季风对容重指标的不同影响。
靳春胜黄孝刚张立原袁四化梁文天刘东生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容重季风演化
高分辨率洛川剖面黄土磁性地层学被引量:21
2010年
洛川剖面作为经典的黄土剖面,磁极性地层界线的具体位置还不清楚.通过对洛川黄土-古土壤序列以10 cm间隔的古地磁研究,厘定了磁极性界线的具体位置:(1)MB(Matuyama-Brunhes)界线位于53 m处,S_8的上部.(2)Jaramillo位于67.8~72.5 m,上界在S_(10)的上部,其下界位于L_(13)的顶部.(3)Olduvai位于107.2~114.2 m,上界位于S_(25)的顶部,相当于WS_2的上部,其下界位于L_(29)的上部,相当于WL_2的上部.4)并未检测到Matuyama的底界,可能位于红粘土内.
刘维明张立原孙继敏
关键词:洛川黄土磁性地层
广西东攀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头足类动物群与地质时代讨论被引量:8
2006年
在广西东攀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中发现了Domatacerasguangxiensis,LopingocerasguangdeensisZhao,LiangetZheng,Schizolobocerasfusuiensis,Agathicerassp.,Stacheocerassp.,PernodocerasrobustumChaoetLiang,Dushanocerascf.ro-tolariumZhao,LiangetZheng,Huananocerascf.perornatumChaoetLiang,Qianjiangocerassp.,Laibinocerascf.compressumYang,Glyptophicerassp.,Lytophicerascf.chamunda(Diener),OphicerastingiTien,Ophicerassp.化石。在剖面的第2~12-2层产Pernodoceras,Dushanoceras,Huananoceras和Qianjiangoceras化石,均为长兴期菊石带Pseudotirolites-Rotodiscoceras的共生化石。第12-3层产长兴期菊石Laibinocerascf.compressumYang。第13-1A^16层产Lytophiceras和Ophiceras,为早三叠世菊石带Ophiceras-Lytophiceras的带化石。东攀剖面菊石的分布及其与华南其他地区的对比研究表明,广西东攀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位于第12-3层(厚55cm)内部或者位于第13-1A层的底部。
卜建军吴顺宝张宏亮蒙有言张凡张立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