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宝 作品数:13 被引量:256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贡嘎山海拔梯度上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15 2017年 甲烷是仅次于CO_2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森林表层土壤中甲烷好氧氧化作用是大气甲烷重要的汇,在碳循环和减缓全球变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植被演替、人为干扰和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甲烷氧化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与地上植被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在贡嘎山东坡海拔梯度上的4种不同植被类型中采集了92个土壤样品,利用Miseq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评估了甲烷氧化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在4种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变化,并探讨了其变异的潜在原因.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较为相似,暗针叶林和灌丛草甸土壤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较为相似.4种不同植被生态系统中,针阔叶混交林土壤中的甲烷氧化菌α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被生态系统(P<0.001),且暗针叶林和灌丛草甸土壤中甲烷氧化菌β多样性显著高于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甲烷氧化菌的相对丰度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模式不同.造成α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子可能是土壤总氮、电导率和土壤温度.偏Mantel检验分析和冗余分析(RDA)表明,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土壤甲烷氧化菌多样性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而暗针叶林和灌丛草甸土壤中甲烷氧化细菌多样性变化可能存在其他潜在的影响因素或者机制.降水可能是造成低海拔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与高海拔暗针叶林和灌丛草甸土壤甲烷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贡嘎山海拔梯度上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可能主要是由于土壤理化性质和气候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李超男 李家宝 李香真关键词:植被类型 多样性 贡嘎山峨眉冷杉根际、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21年 土壤细菌群落的时空动态格局和驱动因素一直是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关注的重点,其中海拔梯度上表层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分布模式及驱动因素为研究热点,但关于植物根际、非根际微生物随海拔和季节变化规律的研究还比较缺乏.于2017年5月、8月、10月沿贡嘎山东坡2800 m、3000 m、3200 m、3500 m的4个海拔,采集峨眉冷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利用Miseq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根际、非根际土壤细菌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细菌群落中相对丰度含量最高的前9个菌属为变杆菌属(Variibacter,相对丰度为5.5%)、热酸菌属(Acidothermus,4.2%)、阿菲波菌(Afipia,2.5%)、单胞菌属(Bryobacter,2.5%)、嗜酸铁-γ变形杆菌(Acidibacter,1.6%)、副球菌属(Isosphaera,1.5%)、Rhizomicrobium(1.2%)、Candidatus soilbacter(0.05%)和Granulicella(0.02%).海拔梯度上,冷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呈现单峰模式,在3200 m处达到峰值.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与土壤pH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0.81,P=0.001).此外,并未观察到该森林土壤中根际与非根际间的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本研究揭示了山地生态系统中冷杉根际、非根际细菌群落在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变异及重要驱动因子,可为完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细菌分布格局提供数据支撑. 熊文君 祝贺 李家宝 谢婷 吴艳宏 李香真关键词:山地生态系统 峨眉冷杉 根际土壤 非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 微生物互营产甲烷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16年 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也是典型的可再生资源.目前大气中的甲烷约有74%来自微生物互营产甲烷过程.研究微生物互营产甲烷对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和发展清洁能源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产甲烷菌的类型、互营产甲烷的过程、电子传递等方面进行综述.典型的有机物厌氧互营氧化要经历3个步骤,主要由3种不同的菌群完成,即发酵菌、互营菌和产甲烷菌.互营产甲烷过程释放的能量很低.在互营产甲烷过程中存在互营菌的种内电子传递和互营菌与产甲烷菌的种间电子传递.反向电子传递是互营菌种内电子传递的一种方式,表现为电子歧化和电子聚合,都需要消耗能量使得热力学上不利的氧化还原反应得以发生.种间电子传递包括种间氢气转移、种间甲酸转移和种间直接电子传递3种方式.未来人们可以利用基因敲除、高通量测序、计算生物学等方法研究互营微生物间底物和电子的传递,以及互营菌群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以便将互营产甲烷过程应用于实际生产. 张小元 李香真 李家宝关键词:产甲烷菌 电子传递 中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监测的现状和思考 被引量:19 2016年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是整个生态系统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展了一些综合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计划,如地球微生物计划。这些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动态的监测、研究方法不统一、数据整合困难等。中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监测网(Soil Microbial Observation Network,SMON)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Chinese Biodiversity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Network,Sino BON)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中我们对该监测网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考。在监测布局上建议选择我国南北水热梯度下的森林生态系统、东西降雨梯度下的草原生态系统、典型湿地生态系统及重要农田生态系统,同时依托现已建成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观测点或大样地,布设监测样点,利用现代环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重点围绕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基因组的组成与多样性,开展长期定点的动态监测。监测的结果将以名录、数据集或图鉴的形式发布,包括中国典型生态系统中土壤细菌、古菌、真菌与地衣、土壤宏基因组和重要功能基因的组成和多样性等数据,同时建设土壤生物大数据平台,达到监测数据的储存、查询、分析、下载、成图的功能。通过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监测,将阐明我国重要森林、草地、湿地、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组成、多样性、功能基因的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机制,建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及相关的模型,预测全球环境条件变化下土壤微生物的演变规律,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李香真 郭良栋 李家宝 姚敏杰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监测网 生态系统功能 产甲烷生化代谢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2015年 微生物产甲烷过程产生的甲烷约占全球甲烷产量的74%.产甲烷过程对生物燃气生产和全球气候变暖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产甲烷菌的具体生化代谢途径,其本质是产甲烷菌利用细胞内一系列特殊的酶和辅酶将CO2或甲基化合物中的甲基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还原成甲烷.在这一过程中,产甲烷菌细胞能够形成钠离子或质子跨膜梯度,驱动细胞膜上的ATP合成酶将ADP转化成ATP以获得能量.根据底物类型的不同,可以将该过程分为3类:还原CO2途径、乙酸途径和甲基营养途径.还原CO2途径是以H2或甲酸作为主要的电子供体还原CO2产生甲烷,其中涉及到一个最新的发现——电子歧化途径;乙酸途径是乙酸被裂解产生甲基基团和羧基基团,随后,羧基基团被氧化产生电子供体H2用于还原甲基基团;甲基营养途径是以简单甲基化合物作为底物,以外界提供的H2或氧化甲基化合物自身产生的还原当量作为电子供体还原甲基化合物中的甲基基团.通过这3种途径产甲烷的过程中,每消耗1mol底物所产生AT P的顺序为还原CO2途径>甲基营养途径>乙酸途径.由于产甲烷菌自身难以分离培养,未来将主要通过现代的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包括基因工程和代谢模型构建等最新技术来研究产甲烷菌的生化代谢过程以及其与其它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便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 方晓瑜 李家宝 芮俊鹏 李香真关键词:产甲烷菌 生化代谢 一株耐碱酵母及在利用沼液产单细胞蛋白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耐碱酵母及在利用沼液产单细胞蛋白中的应用。具体技术方案为:一株耐碱酵母,所述耐碱酵母为汉逊德巴利酵母,于2021年7月15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 李东 张露 李家宝原核微生物菌群的空间分异增强秸秆-猪粪混合发酵效率 被引量:2 2014年 秸秆与禽畜粪便混合发酵既可增强反应器稳定性又能提高发酵产气效率。然而关于秸秆附着菌群、发酵液菌群的时空动态变化,以及它们与产气效率、环境变量的关系仍然未被全部揭示。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秸秆猪粪混合发酵能够改善沼气发酵的效率。原核微生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差异分布可能有助于提升系统的效率。在产气高效的系统中,秸秆吸附菌群如Treponema、ClostridiumⅢ、Alkaliflexus和Fibrobacter是主要的纤维素降解菌,提供底物给产酸菌。丙酸是发酵液中含量最丰富的挥发性脂肪酸(VFAs),Pelotomaculum可能是该系统主要的丙酸氧化菌,它们与Methanoculleus、Methanosarcina和Methanosaeta协同作用通过二氧化碳/氢营养型和乙酸营养型产甲烷途径,将包括丙酸在内的VFAs最终转化成甲烷。参与氨基酸代谢的Aminobacterium和Cloacibacillus广泛分布于发酵液中,表明蛋白质是一种重要的发酵底物,说明VFAs尤其是丙酸和氨基酸的互营代谢可能是秸秆猪粪混合发酵系统的重要过程。这些结果表明,功能菌群的空间分化、稳定的秸秆降解菌群和发酵液菌群的弹性变化有助于维持秸秆猪粪混合发酵系统的稳定性和提高发酵效率。 李家宝 芮俊鹏 张时恒 孙晓日 闫志英 刘晓风 郑涛 李香真关键词:秸秆 猪粪 浓香型白酒窖泥中细菌和古菌的组成与多样性 被引量:36 2014年 窖池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根本,其中窖泥微生物则是决定白酒风味与品质的核心。通过454焦磷酸测序法系统研究了不同窖龄窖泥的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共获得494293个有效序列,可归为796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分别属于21个门(phylum)。优势分类门(≥1%)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66.8%、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6.0%、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9.0%、螺旋体门(Spirochaetes)2.2%、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8%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1.0%。窖泥微生物多样性在1~25年间随着窖龄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但在25~50年间保持相对稳定。不同窖龄的窖泥中优势种群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乳杆菌(Lactobacillus)在1年窖泥中为绝对优势种群(62.3%),而在10年窖泥中,Lactobacillus丰度显著下降(16.1%),Petrimonas,Clostridium IV和甲烷菌等丰度则显著增加。在25~50年窖泥中,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并且一些未培养菌丰度在这一阶段也显著增加。此外,窖泥中古菌主要为氢型产甲烷菌(Methanobrevibacter、Methanoculleus、Methanobacterium),可同时利用氢气和乙酸的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在25~50年窖龄的窖泥中也有较高的丰度(3.1%~4.5%)。本研究从微生物群落构成角度为“老窖产好酒”的实践经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陶勇 芮俊鹏 李家宝 徐占成 李大平 唐清兰 魏勇 李香真关键词:窖龄 窖泥 焦磷酸测序 猪粪原料沼气工程系统中的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18 2014年 采集了中国不同地区的13个猪粪原料沼气工程系统的沼液,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Firmicutes是猪粪原料沼气工程系统中的主导微生物,其次为Bacteroidetes、Proteobacteria和Chloroflexi。在相似的温度条件下,铵态氮与磷酸盐的比例是影响猪粪原料沼气工程系统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较高的铵磷比会富集Firmicutes门的菌群,尤其是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属;而较低的铵磷比则有利于Bacteroidetes和Proteobacteria。不同营养类型产甲烷菌对高浓度铵态氮耐受程度不同(氢营养型产甲烷菌>Methanosarcina>Methanosaeta),影响着产甲烷菌群落组成。产甲烷菌和互营菌的群落组成是影响沼气发酵产气效率的重要生物因素,高比例的氢型产甲烷菌和丙酸互营菌更有利于提高产甲烷效率。 芮俊鹏 李吉进 李家宝 王远鹏 柯蓝婷 张时恒 李香真关键词:沼气工程 猪粪 一株耐碱酵母及在利用沼液产单细胞蛋白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耐碱酵母及在利用沼液产单细胞蛋白中的应用。具体技术方案为:一株耐碱酵母,所述耐碱酵母为汉逊德巴利酵母,于2021年7月15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 李东 张露 李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