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鸥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局妇幼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双胎
  • 1篇足月
  • 1篇阻断
  • 1篇阻断乙型肝炎...
  • 1篇晚期
  • 1篇晚期早产儿
  • 1篇围产
  • 1篇围产期
  • 1篇母儿
  • 1篇疾病传播
  • 1篇父婴传播
  • 1篇肝炎
  • 1篇肝炎病毒
  • 1篇病毒
  • 1篇并发

机构

  • 2篇北京海淀妇幼...

作者

  • 2篇李小鸥
  • 1篇张丽
  • 1篇肖桂华
  • 1篇雷艳喆
  • 1篇陈红

传媒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的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乙肝母婴阻断门诊就诊的配偶为HBV携带者的孕妇共例61例作为观察对象,22例配偶为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其中28例孕妇也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仅1例孕妇为HBsAg和HBeAg双阳性。对33例本人未检出HBV抗原的孕妇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定量,对定量较低或阴性的孕妇在孕前或孕期接种国产(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根据定量接种1~2次。对孕妇也为HBV携带者和孕妇在孕末期前检验血中尚未达到高滴定度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者,在孕末期28、32、36w各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400IU。观察新生儿生后12h内静脉血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及乙肝表面抗体定性,采用酶联免疫法定性测定。结果所有观察新生儿61例生后12h内静脉血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均为阴性,以后3、6、12个月复查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未发现阳转者。33例母亲未检出HBV的新生儿生后12h内静脉血乙肝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均为阳性,28例母亲也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新生儿乙肝表面抗体均为阴性。结论对配偶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妇在孕前或孕期接种乙肝疫苗;对孕妇也为HBV携带者或孕妇在孕末期前检验血中尚未达到高滴定度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者,在孕末期肌肉注射较大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措施可基本阻断乙肝病毒父婴垂直传播。
陈红李小鸥雷艳喆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疾病传播
晚期早产儿双胎与足月双胎母儿围产期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双胎新生儿及足月双胎新生儿围产期常见临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分娩晚期早产双胎280对(560例)及足月双胎321对(642例)的孕产妇情况及新生儿期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晚期早产双胎组母亲先兆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羊水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足月双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早产双胎组新生儿出生缺陷、转NICU病房、湿肺、败血症、颅内出血、感染、宫内感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贫血、动脉导管未闭、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均高于足月双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早产双胎儿新生儿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足月双胎儿,应重视及加强对晚期早产双胎儿新生儿期的监测,加强双胎妊娠母亲产前保健,避免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
张丽雷燕喆肖桂华李小鸥杨锦燕
关键词:晚期早产儿双胎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