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广

作品数:4 被引量:106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层析
  • 1篇地震层析成像
  • 1篇东北缘
  • 1篇扬子板块
  • 1篇印支期
  • 1篇造山带
  • 1篇山带
  • 1篇蛇绿岩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藏高原东北...
  • 1篇陆内
  • 1篇陆内造山
  • 1篇绿岩
  • 1篇构造带
  • 1篇菲律宾海板块
  • 1篇俯冲
  • 1篇俯冲带
  • 1篇北缘
  • 1篇层析成像

机构

  • 4篇西北大学
  • 1篇青海省地质调...

作者

  • 4篇李广
  • 2篇郭安林
  • 1篇强娟
  • 1篇张国伟
  • 1篇姚安平
  • 1篇程顺有
  • 1篇孙延贵
  • 1篇张琳
  • 1篇张朝锋
  • 1篇谷华
  • 1篇葛菲

传媒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年份

  • 4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川西南多重褶皱构造及背景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川西南多重构造(东西、北东和北西褶皱构造)特别是褶皱构造的相互关系、形成时序和不同尺度的构造背景。方法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局部构造和区域构造相结合。最后放在全球尺度构造体系的背景上加以分析,说明其形成原因。结果研究区内的东西构造形成在先,北东构造次之,北西褶皱构造属于最晚的一幕构造,它们之间表现为构造叠加关系。这些构造形成在中生代晚期和新生代较短的时间内,多半属于喜山期构造产物。结论较为理想地分析了川西南多重构造的相互关系、形成先后和成因背景。
郭安林程顺有张朝锋李广谷华葛菲张琳
关键词:川西南
青藏高原东北缘印支期宗务隆造山带被引量:105
2009年
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构造带(柴北缘构造带)与南祁连造山带间的宗务隆构造带发育晚古生代、早中三叠世地层以及石炭纪蛇绿岩地体和具有岛弧性质的二叠纪—早三叠世中酸性火山岩。三个侵入宗务隆带南侧的海西—印支期花岗岩(246Ma天峻南山花岗岩、238Ma青海湖南山花岗岩和215Ma二郎洞花岗岩)分别与俯冲和后碰撞相关。两期明显的构造变形为印支期造山构造和第三纪陆内构造活动印记,前者以300余公里长的韧性剪切带为代表,后者以大规模指向南的逆冲推覆作用为特征。宗务隆构造带经历了由陆内裂陷、洋盆发育和俯冲—碰撞造山的演化过程,既不同于其南侧的柴北缘构造带也不属于北侧的南祁连造山带,而是一在柴北缘和南祁连造山带共同构建的加里东陆块上发育起来的、具有完整板块旋回的印支期造山带。
郭安林张国伟强娟孙延贵李广姚安平
中国南方板块内部造山活动
2009年
本文通过探讨有关中国南方陆内造山的基本情况。分析和总结前人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增加了个人的一些新认识。综述了对中国南方陆内造山的认识,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对陆内造山的认识进而对整个上扬子板块的构造格局和演化有新的了解。
李广
关键词:陆内造山
日本九州地区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
使用大量的地区地震到时资料通过地震层析的方法确定了日本西南部九州地区精细的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更进一步得到该区域的泊松比分布。利用大量精确的到时资料,得到150 km深度范围内的三维速度结构和泊松比分布剖面图。结果清晰...
李广
关键词:地震层析成像俯冲带菲律宾海板块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