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作品数:7 被引量:28 H指数:3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内循环回流比对A^3/O-MBR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 2016年 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重点研究了在硝化液回流比(α)为100%,内循环回流比(R)分别为100%、150%、200%条件下A^3/O-MBR工艺脱氮除磷特性。结果表明,内循环回流比对COD、NH4_+^-N和TN去除影响较小,COD、NH_4+^-N和TN平均出水分别小于50、2和20 mg/L,去除率分别保持在95%、97%和70%以上。TP去除率随回流比增大而增大,在进水平均TP质量浓度为4.26、7.68和7.70 mg/L条件下,平均TP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1.67、1.31、0.99 mg/L,去除率分别为60.80%、82.94%和87.14%。同时增大内循环回流比有利于厌氧区磷的释放及缺氧Ⅱ区磷的吸收,释磷量由0.252 g/d增加至1.864 g/d,吸磷量由0.108 g/d增加至2.160 g/d。 冯元平 李慧 苏功平 宁校平 陶治玮 陈文清关键词:脱氮除磷 反硝化聚磷 去除率 CBD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09年 CBD(即中央商务区)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其建设的好坏将影响到城市的品质。而克氏开创的中心地理论是现代城市地理学及经济学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它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文章通过对CBD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和CBD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的CBD实例和研究现状及个人的体会来说明CBD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李慧 张鲲关键词:CBD 中心地理论 城市建设 反硝化聚磷菌脱氮除磷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前水体中氮磷含量较高的问题逐渐严重,利用反硝化聚磷菌来进行脱氮除磷的反硝化除磷工艺为生物脱氮除磷提供了新的方向。本研究以反硝化聚磷机理为基础,采用动态的SBR反应器进行菌种的富集培养,驯化富集反硝化聚磷菌,同时跟踪富集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富集成功后SBR系统内除磷率达到80%以上,总氮及COD的去除率达到90%左右,系统稳定且脱氮除磷效果较好。通过吸磷实验、反硝化脱氮产气实验从富集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来4株反硝化聚磷菌。 刘丹丹 李慧 陈文清关键词:反硝化聚磷菌 脱氮除磷 守住一个城市的记忆——以成都市文殊坊为例浅析历史街区的延续性更新 被引量:1 2008年 延续我们自己的传统建筑文化,在宝贵遗产中保留下更多的内涵和信息,是今天的中国建筑师们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设计保护和更新历史街区的景观界面、延续街区历史风貌特色,使历史街区重新恢复活力,具有重大意义。 李慧关键词:历史街区 延续性 记忆 城市 传统建筑文化 中国建筑师 反硝化聚磷菌的筛选及脱氮除磷特性 被引量:16 2016年 为进一步研究反硝化聚磷菌的机理和性能,对经过SBR反应器富集驯化后的污泥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吸磷实验、硝酸盐还原产气实验、革兰氏染色及异染颗粒染色等方法,筛选得到N10、N17和N20 3株菌株;经过16S r DNA的测序鉴定,建立系统发育树,确定3株菌株均为气单胞菌属。绘制3株菌株的生长曲线,并进行厌氧/缺氧和厌氧/好氧静态实验,发现N10和N17菌株在两组实验中均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O2和硝酸盐均可作为电子受体;N20菌株仅在厌氧/缺氧实验中表现出脱氮除磷效果,仅可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 李慧 刘丹丹 陈文清关键词:反硝化聚磷菌 脱氮除磷 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016年 为全面探究反硝化脱氮除磷菌(DPB)的脱氮除磷特性,实验采用SBR反应装置对DPB进行富集筛选,分析碳源浓度及内外碳源对其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污泥经过富集筛选后反硝化聚磷菌比例大增,占传统聚磷菌的比例为80.68%;同时,以乙酸钠作为碳源,在进水COD浓度为250mg/L条件下,反硝化脱氮除磷效果达到最佳;在无外碳源的缺氧条件下,DPB的脱氮除磷效率很低,需添加适量的外碳源,才能保证脱氮除磷特性的正常发挥,过大或过小的外碳源浓度都会对DPB形成抑制作用。 李慧 冯元平 苏公平 兰馨 宁校平 陈文清关键词:反硝化聚磷菌 脱氮除磷 碳源 环境因子 成都麓湖、锦城湖浮游动物多样性研究 浮游动物作为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第二营养级,虽不会像藻类一样引发“水华”等环境问题,但却是水体中较敏感的指示生物,其生物多样性的变动能及时准确的反映水体生态环境质量,是湖泊水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于2014年12... 苏功平 陈方方 李慧 冯元平 宁校平 兰鑫 张小凤 陈文清关键词:淡水湖泊 浮游动物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营养状态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