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陈侠

作品数:35 被引量:928H指数:10
供职机构:陕西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2篇地震
  • 20篇裂带
  • 16篇断裂带
  • 15篇东昆仑
  • 10篇地表破裂
  • 9篇第四纪
  • 9篇东段
  • 9篇晚第四纪
  • 8篇东昆仑断裂
  • 8篇东昆仑断裂带
  • 8篇断层
  • 8篇断裂带东段
  • 7篇汶川MS8....
  • 7篇发震
  • 6篇地表破裂带
  • 6篇破裂带
  • 5篇滑动速率
  • 5篇古地震
  • 4篇地震地表破裂
  • 4篇地震地表破裂...

机构

  • 30篇中国地震局
  • 13篇陕西省地震局
  • 10篇中国地震局兰...
  • 8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国家科学研究...
  • 1篇中煤科工集团...

作者

  • 35篇李陈侠
  • 16篇陈桂华
  • 16篇徐锡伟
  • 9篇安艳芬
  • 9篇于贵华
  • 7篇杨虎
  • 6篇闻学泽
  • 6篇郑荣章
  • 5篇冉勇康
  • 5篇陈杰
  • 5篇李高阳
  • 5篇袁道阳
  • 5篇陈立春
  • 4篇张兰凤
  • 4篇李晓妮
  • 4篇宫会玲
  • 3篇郭婷婷
  • 3篇冯希杰
  • 3篇高翔
  • 3篇尹金辉

传媒

  • 13篇地震地质
  • 2篇华南地震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2016中国...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学前缘
  • 1篇资源调查与环...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2014年中...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Mw7.9同震断层陡坎类型与级联破裂模型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推覆断裂带上发生了Mw7.9汶川地震.龙门山推覆断裂带从北东到南西可分为北、中、南三大段落: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北段的青川断裂、林庵寺断裂、江岫断裂为中更新世断裂,晚第四纪以来不活动...
于贵华郭婷婷谭锡斌安艳芬孙鑫喆徐锡伟Yann Klinger刁桂苓陈桂华冯小东李陈侠朱艾斓袁仁茂
关键词:汶川地震
渭南塬前断裂晚第四纪古地震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渭南塬前断裂是渭南市南侧一条重要的全新世活动断裂,也是1556年华县81/4级大地震的发震断裂之一。通过对渭南市南侧的蒋家村剖面的详细研究,揭示出了两次古地震事件,发生时间分别在41.58±1.72ka与14.43±0.59ka之间,0.73±0.03ka之后,黑垆土被错断0.3m,通过钻孔剖面获得T2阶地砾石层被断错了17.4m,利用T2阶地砾石层的最大年龄为60.36±3.16ka,可获得渭南塬前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平均滑动速率为0.29mm/a。
李高阳李陈侠李晓妮马冀
关键词:古地震滑动速率活动性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重要分支断裂——阿万仓断裂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
<正>自1997年以来,中国大陆7次Ms7.0级上地震均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的东、西、南、北边界断裂带上,巴颜喀拉块体成为中国大陆近年来及未来一定时段大震活动的主体地区(闻学泽等,2011)。东昆仑断裂带作为巴颜喀拉块体的...
李陈侠袁道阳杨虎徐锡伟
汶川M_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被引量:647
2008年
震后应急野外考察表明,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同时使北川-映秀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两条倾向NW的叠瓦状逆断层发生地表破裂。其中,沿北川-映秀断裂展布的地表破裂带长约240km,以兼有右旋走滑分量的逆断层型破裂为主,最大垂直位移6.2m,最大右旋走滑位移4.9m;沿灌县-江油断裂连续展布的地表破裂带长约72km,最长可达90km,为典型的纯逆断层型地表破裂,最大垂直位移3.5m;另外,在上述两条地表破裂带西部还发育着1条NW向带有逆冲垂直分量、左旋走滑性质的小鱼洞地表破裂带,长约6km。这一地表破裂样式是近期发生的特大地震中结构最复杂的一次逆断层型地表破裂,地表破裂的长度也最长。利用已有的石油地震剖面,结合余震分布和地表破裂带特征等资料构建的三维发震构造模型表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现今和第四纪时期以地壳缩短为主,斜滑逆冲型地震表明青藏高原中东部的水平运动在华南地块与巴颜喀拉地块之间的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转化为地壳的缩短和隆升。
徐锡伟闻学泽叶建青马保起陈杰周荣军何宏林田勤俭何玉林王志才孙昭民冯希杰于贵华陈立春陈桂华于慎鄂冉勇康李细光李陈侠安艳芬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地震地表破裂带青藏高原
汶川M_S8.0地震发震断裂大地震原地重复现象初析被引量:78
2008年
在历史记录中,成都和龙门山地区没有发生过类似汶川MS8.0地震强度的地震。那么,在地质记录中是否会存在类似震级的古地震遗迹?作者分别在中央和前山断裂中段的地表破裂带上4个地点开挖了探槽4个和剖面1个,并进行了断错地貌面的实测。文中从几个地点新老地貌面累计变形量、探槽揭露的古地震遗迹等方面讨论汶川地震发震断裂大地震原地重复现象存在的基本事实。结果表明:无论在中央断裂的小鱼洞、擂鼓镇还是前山断裂的白鹿镇、汉旺等地,汶川5.12地震之后Ⅱ级阶地断层陡坎与Ⅰ级阶地陡坎高度基本呈倍数关系,探槽揭露Ⅱ级阶地标志地层(黄砂土层)在断裂两盘的位差也是5.12地震的约2倍,显示在龙门山地区区域Ⅱ级阶地形成之后,汶川5.12地震发生之前,存在一次与汶川MS8.0地震地表变形规模相当的地震事件。
冉勇康陈立春陈桂华尹金辉陈杰宫会玲史翔李陈侠
关键词:古地震
逆冲型断裂同震地表变形定量分析的几个问题--以汶川M_S8.0地震为例被引量:24
2008年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S8.0地震,发震断裂在地表形成以逆断为主的破裂变形带。同震地表变形带的定量分析对理解地震的构造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汶川地震典型调查点为例探讨了逆断型同震地表破裂变形带测量分析中值得重视并容易误解的几个问题,分析了地貌面标志和线性标志等测量数据与构造变形参数的几何关系,给出了变形参数的求解方法和相互关系。同时,就多观测点的定量数据在区域断裂几何结构变化和运动学分析中的运用进行了讨论。
陈桂华李峰郑荣章徐锡伟于贵华闻学泽安艳芬李陈侠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逆断层地貌标志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分支断裂--阿万仓断裂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被引量:26
2016年
文中从几何结构特征、断裂长期滑动速率和古地震复发特征3个方面对阿万仓断裂进行了研究。详细的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1)阿万仓断裂作为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玛沁—玛曲段)的分支断裂,和东昆仑断裂一样也是1条全新世活动断裂,性质为左旋走滑兼逆断,总长约200km。西北段由2条总体走向310°,相距约16km近平行的次级断层组成,向SE方向合为1条断裂。2)在阿万仓断裂上发现大约15km长的古地震地表破裂带,表现为断层陡坎、断塞塘、地裂缝、断层沟槽等典型断错微地貌现象。3)经航、卫片解译,野外现场调查,断错地貌测量和样品测试,得到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左旋水平滑动速率为3mm/a,垂直滑动速率约0.07mm/a。4)通过对断错最新地貌面的测年和探槽剖面分析,认为阿万仓断裂带存在4次古地震事件,属原地复发型,最新1次事件是在(850±30)a BP以后发生的。5)阿万仓断裂左旋滑动速率与东昆仑断裂带玛沁—玛曲段递减的滑动速率量值相当,它的存在和发现可以很好地解释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玛沁—玛曲段)滑动速率递减的特征。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中东段滑动速率逐渐递减,与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中东段帚状散开的几何结构有关,其中的阿万仓断裂是东昆仑断裂带东延过程中的重要分支断裂,吸收了东昆仑断裂带东延的应变分配。
李陈侠袁道阳杨虎徐锡伟
关键词:东昆仑断裂带滑动速率古地震地表破裂
汶川M_S8.0地震的地质科学考察数据库简介被引量:3
2008年
汶川MS8.0地震科学考察数据库存储了大量的野外调查数据,主要包括野外地质观测点、地表破裂带、震区第四纪断层的展布及其活动性地质观测点、古地震探槽、断错地貌测量等数据,以及搜集来的地层数据、汶川地震及其余震、重新定位余震、历史强震等数据。文中利用ArcGis将这些野外数据进行了录入、编辑、分析和制图输出,初步构建了一个包含基础地震地质信息的汶川地震科学考察数据库,实现了数据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的综合管理,可根据需要对相关专题的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和处理,并绘制了汶川地震构造图及地表破裂分布图,为灾后重建避让带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构建汶川地震地理信息系统奠定了数据基础。
李陈侠安艳芬于贵华徐锡伟陈桂华王世元宫会玲杨虎郭婷婷张兰凤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数据库地震构造图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重要分支断裂-阿万仓断裂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
李陈侠袁道阳杨虎徐锡伟
青藏高原北部大型走滑断裂带近地表地质变形带特征分析被引量:56
2007年
阿尔金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和海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具有相对高的地质和GPS滑动速率,地表破裂型地震频发。在阿尔金断裂带阿克塞老城西和半果巴、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和玛沁、海原断裂带松山等地点的探槽地质剖面揭露了这些走滑断裂带累积地质变形带的基本特征。阿尔金断裂带半果巴探槽和阿克塞老城西探槽、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探槽和玛沁探槽揭露出的地质变形带宽度约12m左右;海原断裂带松山拉分盆地边界单条走滑断层地质变形带宽度不足10m,考虑到地震期间拉分盆地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变形,则拉分盆地本身也应作为强变形带处理。由此可见,经历过多个地震地表破裂循环的东昆仑断裂带、海原断裂带和阿尔金断裂带其地质变形带的宽度是有限的,具有变形局部化特征。单条走滑断层的地质变形带宽度一般为10余米,比较保守地估计应<30m,走滑断层斜列阶区的地质变形带宽度取决于阶区本身的宽度。
徐锡伟于贵华陈桂华李陈侠张兰凤Yann KlingerPaul Tapponnier刘静
关键词:走滑断层阿尔金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海原断裂带青藏高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