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2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2例SMAE,对其临床特征、外科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2例SMAE术前确诊4例,术中诊断8例,11例治愈,1例自行出院后死亡。结论:对持续剧烈腹痛并伴有房颤等心脏疾病、血液高凝状态及动脉硬化等因素,尽早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TA、MRA或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这是早期明确诊断SMAE的有效方法;而及时剖腹探查,果断切除坏死肠管行一期吻合,术中取栓、术后抗凝溶栓及支持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 陈军林斌胡建平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房颤动脉硬化
- 幼年性息肉致小肠套叠的系统文献复习
- 2012年
- 目的提高对幼年性息肉致小肠套叠的诊治水平。方法按检索策略,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SJ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及CNKI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文献,并结合笔者所在医院于2011年收治的1例幼年性息肉致小肠套叠病例资料,对该病进行一系统的描述。结果共检出相关文献65篇,按纳入及排除标准,最后纳入6篇文献。共7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5例,便血2例,贫血3例;经超声检查诊断4例;全组均行小肠切除肠吻合术,其中1例为腹腔镜辅助手术;有1例患者共实施了3次手术,最后死于恶液质,其余患者恢复较好。结论幼年性息肉致小肠套叠为临床罕见疾病,超声检查仍为首选诊断方法;提高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术中彻底探查肠道,必要时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有望减少息肉遗留,改善患者的预后。
- 刘坤林斌汪启乐
- 关键词:小肠套叠手术治疗
- 门静脉高压症120例手术治疗体会
- 2010年
- 目的探讨改良的Sugiura手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运用。方法自2001年7月至2007年12月普外科收治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120例,58例急诊行改良的Sugiura手术,47例急诊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延期15例行改良的Sugiura手术。结果 105例急诊手术者术后均立即获得确切的止血效果;改良的Sugiura手术组无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发生,术后并发症轻微;术后两组病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的Sugiura手术并未增加手术风险,近期、远期疗效满意,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较佳方法。
- 胡建平陈军林斌吴松冯伟石鑫
- 关键词:急诊处理外科手术
- 下肢动脉栓塞20例诊治体会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Fogarty导管经股动脉取栓治疗20例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脉介入溶栓后16例治愈,3例好转,1例肢体坏死,无死亡。经过随访,3例患者因再次栓塞或者血栓形成而进行截肢治疗,2例因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其余患者治疗效果均满意。结论:Fogarty导管取栓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行之有效的方法。
- 陈军林斌胡建平
- 关键词:动脉取栓术FOGARTY导管抗凝溶栓
- 广泛门静脉血栓形成诊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广泛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例广泛P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Yerdel’s分级7例患者属Ⅲ~Ⅳ级;男4例,女3例;年龄28~54岁,中位年龄45岁;起病至就诊时间4~10d,平均6.9d。表现为上腹痛3例,全腹痛、腹胀4例,血便2例,休克1例,腰背痛1例,恶心、呕吐3例。查体:有腹膜炎体征3例,左下腹压痛1例,腹水征阳性3例,肠鸣音消失2例,减弱1例。2例行D-二聚体检查均升高。所有患者超声检查均提示门静脉血栓形成、累及肠系膜上静脉。给予抗凝、祛聚、溶栓等基础治疗;1例经肠系膜上动脉导管溶栓,2例手术切除坏死肠管,其中1例同时行脾切除术。1例术后发生肠瘘,经保守治疗治愈;3例患者发生门静脉高压性胃肠病,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结论早期行血浆D-二聚体及影像学检查,尽早行抗凝治疗,无禁忌时行溶栓或介入治疗以及实时手术治疗,PVT患者可有较好的预后。
- 刘坤林斌
- 关键词:门静脉血栓形成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
-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肝癌合并显著食管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先行原位脾切除术治疗,其中加行选择性门、奇静脉断流术18例。随后行肝切除术治疗,以局部根治或肿瘤所在肝段切除为主。结果本组均采用同期联合手术切除的治疗方式,术后全组患者无死亡。术后出现并发症13例。随访33例,33例患者中1年内死亡3例,生存率90.9%(30/33),3年内死亡12例,生存率63.6%(21/33)。其中死于肝癌复发1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4例。结论联合手术不会增加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手术死亡率,并可减少围手术期出血等致死性并发症,所以施行联合手术是可行的。
- 冯伟林斌赵东波胡建平
- 关键词:肝癌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
- 糖尿病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细菌性肝脓肿(diabetes companied with pyogenic hepatic abscess,DPHA)的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3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hepatic abscess,PHA)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同期收治PHA 22例,其中DPHA及非糖尿病细菌性肝脓肿(nondiabetes companied with pyogenic he-patic abscess,NDPHA)各11例,分别作为DPHA组和NDPHA组。两组右上腹痛、黄疸、肝大、发热天数、血白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PHA组平均每例病灶个数及大小均高于NDPHA组。脓液细菌培养DPHA组克雷伯杆菌4例,大肠杆菌3例;NDPHA组大肠杆菌3例。两组均予手术和穿刺引流、保守治疗,DPHA组同时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DPHA组发生切口感染7例、腹腔感染2例,NDPHA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两组均治愈6例,好转5例,皆无死亡病例,但DPHA组血浆需求量、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均高于NDP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PA较NDPHA低蛋白血症和肝酶异常更加明显,且并发症多,但经综合治疗预后尚好。
- 林斌刘坤
- 关键词:糖尿病肝脓肿疾病特征病例对照研究
- 术中超声在肝癌患者肝段精准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对68例肝细胞癌患者行术中超声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在超声引导下行精准肝段切除治疗。全组病例术中超声准确定位,3例术中更改治疗方案,余均在超声引导下行精准肝段切除。术后恢复良好。
- 冯伟林斌汪启乐石鑫胡建平陈政
- 基层医院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近期经验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比较导管溶栓(CDT)及系统溶栓(S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对本院收治的78例DVT患者分为CDT组(n=16)及ST组(n=62)。CDT组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CDT,以及抗凝等基础治疗,ST组采用抗凝、系统溶栓。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患肢肿胀明显减轻,二组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7),CDT组治疗前后大、小腿围差、术后1个月静脉通畅评分、Villalta评分优于ST组(P<0.001)。CDT组尿激酶用量及平均每日尿激酶更大、使用时间更短。结论基层医院开展CDT治疗急性DVT近期疗效可靠,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
- 刘坤陈军林斌石鑫胡建平赵东波侍继东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治疗
- 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用于开腹肝脏切除术后镇痛作用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术后切口局部浸润联合阿片类药物自控静脉镇痛用于开腹肝脏术后镇痛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30~60岁、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肝脏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PCIA+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切口局部浸润镇痛,B组行PCIA+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镇痛,比较两组术后4 h、8 h、12 h、24 h的镇痛、镇静、呕吐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术后8 h 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 0.05),术后嗜睡、呕吐发生率较低.结论 切口注射罗哌卡因可以缓解早期肝脏手术术后切口疼痛,降低术后镇静、呕吐的发生率,安全可行.
- 冯伟蔡小丹汪启乐马垚林斌
- 关键词:罗哌卡因浸润麻醉肝切除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