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斌斌

作品数:16 被引量:160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骨密度
  • 7篇骨质
  • 7篇骨质疏松
  • 4篇代谢
  • 4篇骨代谢
  • 4篇汉族
  • 3篇女性
  • 3篇骨代谢标志物
  • 3篇汉族人
  • 3篇汉族人群
  • 3篇25(OH)...
  • 3篇标志物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磷代谢
  • 2篇密度测量
  • 2篇颈骨
  • 2篇骨峰值
  • 2篇骨密度测量
  • 2篇股骨
  • 2篇股骨颈

机构

  • 16篇吉林大学第四...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 16篇梁斌斌
  • 13篇张萌萌
  • 10篇刘颖
  • 6篇李亚刚
  • 6篇潘雪娜
  • 4篇高远
  • 3篇毛未贤
  • 3篇郭忠
  • 3篇马倩倩
  • 2篇张艳会
  • 2篇张晓晶
  • 2篇鞠传静
  • 2篇刘洋
  • 2篇万家余
  • 2篇李强
  • 2篇刘文森
  • 2篇李忠义
  • 2篇张波
  • 1篇吴乃宝
  • 1篇孙玉成

传媒

  • 6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第20届世界...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春市16019例汉族人群骨密度调查及骨质疏松发病率分析被引量:30
2009年
目的调查长春市16019例汉族人群骨密度,分析本地区峰值骨量及骨密度变化的人群规律。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桡尺骨远端三分之一处骨密度(BMD)。将16019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5岁为一年龄组,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骨密度均值、T评分及骨量丢失百分率。结果长春市男、女性人群骨密度峰值分别为0.625±0.109、0.506±0.058,其峰值年龄为30~39岁年龄段,40岁以后开始缓慢下降,50~5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7.7%,女性为6.97%;60~6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18.13%,女性为35.97%;70~7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36.41%,女性为59.55%,8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57.53%,女性为75.56%。结论不同年龄及同年龄组两性之间比较骨密度测定值差异显著(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本研究报告的骨密度峰值高于日本、丹麦同类型骨密度仪检测结果;与北京地区骨密度检测结果相近。与西双版纳傣族、西藏、甘肃东乡族比较,差异显著(P〈0.01)。
张萌萌李亚刚刘颖潘雪娜梁斌斌刘忠厚
关键词:骨密度骨峰值骨质疏松
长春市24831例前臂远端骨密度影响因素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饮食、运动、吸烟、嗜酒、慢性胃炎、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父亲骨折病史、母亲骨折病史及女性生育、绝经等因素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pDXA)检测前臂远端BMD,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记录受试者生活习惯、慢性病史及女性绝经、生育史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性别、体重、运动、饮食、吸烟、嗜酒、慢性胃炎、高血压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及母亲骨折病史与BMD检测值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父亲骨折病史、Ⅱ型糖尿病病史与BMD无关,女性绝经年限和生育次数与BMD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吸烟、嗜酒、母亲骨折病史、慢性胃炎、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病史及女性绝经、生育次数是OP的危险因素。运动、喝牛奶、吃海产品、体重指数是OP的可控因素。
张萌萌李亚刚刘颖潘雪娜梁斌斌郭忠李强高远
关键词:影响因素骨质疏松
羊痒病病毒株对鼠神经瘤细胞的影响
2012年
目的研究羊痒病病毒株(22L)对神经瘤细胞(N2a)的影响,并建立研究朊病毒病的细胞模型。方法用感染22L的鼠脑匀浆感染正常的N2a细胞,经荧光倒置显微镜、电镜及HE染色对正常细胞和染毒细胞(N2a-22L)的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朊病毒(Prions,PrPS)c的含量。结果镜下观察可见,N2a-22L细胞的神经突起较N2a细胞明显增多,并交织成复杂的网状结构;线粒体出现明显的空化,嵴消失;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皱缩,细胞间通过突起连在一起,细胞核与细胞质界限模糊。N2a-22L细胞蛋白PrP经PK酶消化后,可见抗PK酶的PrPSc,N2a细胞的PrP蛋白均能被PK酶消化,表明N2a-22L已稳定感染了22L。结论 N2a-22L细胞可作为研究朊病毒病的细胞模型,为研究朊病毒病发病机制提供了有效途径。
张晓晶李忠义万家余鞠传静梁斌斌刘文森刘林娜孙玉成刘晋平钱军
关键词:神经瘤细胞细胞形态学朊病毒
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二膦酸盐和活性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6
2010年
刘颖张萌萌郭忠梁斌斌潘雪娜
关键词:低频脉冲电磁场二膦酸盐活性维生素D骨质疏松骨密度
436例女性骨代谢生物化学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骨质疏松(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骨代谢指标可作为评价骨质量、预测骨折的手段[1-3]。本文研究女性CTX-1、TRACP、BACP、BGP、CT、PTH、25(OH)D3与BMD的相关性,旨在评价骨代谢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
梁斌斌张萌萌张艳会刘洋
关键词:骨代谢指标生物化学指标女性25(OH)D3代谢性骨病TRACP
长春市8955例汉族人群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通过8955例长春市汉族人群骨密度测量,提供本地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及峰值骨量,分析骨质疏松发生的人群规律。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中远端三分之一处骨密度(BMD)。将8955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10岁分为一年龄组统计分析骨密度均值,T评分及骨量丢失百分率。结果长春市区男女BMD峰值分别为0.6244±0.098、0.5050±0.064,其BMD峰值出现在30岁年龄段,50岁以后开始缓慢下降。50~59岁男性OP发生率为6.95%,女性为8.52%;60~69岁男性OP发生率为19.66%,女性为35.44%;70~79岁男性OP发生率为38.39%,女性为60.64%;80岁以上男性OP发生率为58.17%,女性为72.73%。结论不同年龄组及同年龄组两性间比较BMD测定值差异显著(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OP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仪器检测的BMD数据存在差异。
李亚刚张萌萌潘雪娜刘颖梁斌斌
关键词:骨密度骨峰值骨质疏松
女性PTH、25(OH)D3、CT、骨代谢标志物与BMD相关性研究
:研究甲状旁腺素(PTH)、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降钙素(CT),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C端肽(CTX-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形成指标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与...
张萌萌李亚刚马倩倩高远毛未贤梁斌斌刘颖
关键词:女性患者代谢产物
长春市8955例汉族人群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李亚刚张萌萌潘雪娜刘颖梁斌斌
长春市7533例汉族妇女骨密度调查报告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调查长春市7 533例汉族妇女骨密度,分析本地区妇女峰值骨量及骨密度变化的人群规律。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中远端三分之一处骨密度(BMD)。将7 533例检测结果按5岁为一年龄组,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春市女性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34岁年龄段,40岁开始缓慢下降.绝经期妇女骨密度明显降低。50-59岁年龄段骨质疏松发病率为6.97%;60-69岁年龄段发病率为35.97%;70-79岁年龄段发病率为59.55%;80-89岁年龄段发病率为75.56%。结论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绝经关系密切,60岁以后骨质疏松发病率呈递增趋势。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发病率差异显著(P<0.01)。
张萌萌刘颖潘雪娜梁斌斌
关键词:骨密度骨密度峰值骨质疏松
COL1A1-1997G/T、+1245G/T多态性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
2010年
目的研究长春市汉族人群Ⅰ型胶原α1链基因(COL1A1)-1997G/T、+1245G/T多态性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1)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BMD,将374例受试人群分为BMD正常组、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性骨折3组。(2)抽取受试人群外周静脉血5ml,提取DNA。(3)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扩增目的基因的DNA片段。(4)采用TaqMan探针法对-1997G/T及+1245G/T位点进行等位基因鉴别。结果长春市汉族正常人群COL1A1-1997G/T转换中,GG基因型占38.40%,GT基因型占46.38%,TT基因型占15.22%,以GT基因型为主;骨质疏松患者女性GG等位基因型所占比例大于男性,GG基因型占44.39%,GT基因型占43.37%,TT基因型占12.24%;骨质疏松骨折患者GG基因型为主,占47.50%,GT基因型占35.00%,TT基因型占17.50%。正常组、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3组同性别间BMD逐渐减少(P<0.05)。3组中女性BMD均低于男性BMD(P均<0.05)。正常人群同性别间BMD不存在差异(P均>0.05);骨质疏松组女性GG基因型BMD低于GT、TT基因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女性GG基因型BMD显著低于GT、TT基因型(P均<0.05)。COL1A1+1245位点G/T转换,在正常人群中发现GT杂合型2例,占总数的0.53%,其余均为GG基因型。结论COL1A1-1997G/T转换中正常人群以GT基因型为主,骨质疏松患者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以GG基因型为主。骨质疏松患者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女性GG基因型BMD均低于GT、TT基因型。COL1A1-1997G/T与BMD显著相关,+1245G/T与BMD无相关性。
张萌萌李强梁斌斌宋玉庭吴乃宝刘洋赵康
关键词:基因型骨密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