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艳昆 作品数:11 被引量:18 H指数:3 供职机构: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中高度近视散光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中、高度散光的效果。方法接受LASIK治疗的中、高度近视散光患者63例(120眼),随机分为行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LASIK的治疗组31例(59眼)和行普通LASIK的对照组32例(61眼)。术中观察治疗组眼球旋转情况,术后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中58眼(98.3%)发生了眼球旋转,平均旋转范围为(2.69±2.0)°。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的患者(29眼,49.2%)多于对照组(16眼,26.2%);治疗组的平均散光(-0.30±0.27)D低于对照组(-0.46±0.3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高阶像差平均增幅(109%)明显高于治疗组(41.4%),暗环境下有眩光主诉的眼数(15眼,24.6%)也高于治疗组(5眼,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的LASIK在治疗近视散光时,矫正的精确性和术后视觉质量都明显优于常规LASIK。 雷鸣 金淑芬 欧艳昆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波前引导 虹膜识别 散光 Zyoptix波前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 2008年 目的探讨Zyoptix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接受Zyoptix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的LASIK手术者96例(177眼),术后随访6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散瞳前后虹膜识别数据显示,X轴移位的距离为(16.68±109.49)μm,Y轴移位距离为(-107.58±137.61)μm;瞳孔中心偏移角度为(0.23±1.45)°.术后随访6月,球镜为+0.110.34D,散光为-0.29±0.30D;最佳矫正视力均≥术前最佳球镜矫正视力,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1.0以上者为167只眼(94.4%),95%CI为:91.13~97.57;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的患者比例为54.24%(96眼),95%CI为46.90%~61.58%.术后裸眼视力高于其术前矫正视力者71眼(40.11%),95%CI为32.89%~47.33%.瞳孔为6mm时,术后高阶像差RMS值明显增加,增幅为55.58%.术后6个月时,主诉暗环境下有眩光症状仅有9眼(5.1%),95%CI为1.85%~8.32%.结论Zyoptix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其效果安全、精确,优于常规LASIK手术. 雷鸣 舒越昆 欧艳昆 叶丽芳关键词:波前引导 虹膜识别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近视散光 Q值引导与波前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Q值引导与波前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接受非球面切削与波前引导的LASIK治疗26例患者(52眼),每名患者的1眼使用Q值引导的切削,另1眼使用波前引导的个性化切削进行LASIK手术,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mo,2组手术眼视力矫正均满意,其间屈光度无差别(P>0.05);Q值引导组与波前引导组比较其术后角膜更倾向于长椭球形,Q值(0.24±0.32)低于波前引导组Q值(0.53±0.41)(P<0.01),当瞳孔直径为6mm时,两组术后高阶像差RMS均有增加,Q值引导组术后球差增加的幅度小于波前引导组,而彗差增加的幅度大于波前引导组。术后眩光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Q值引导与波前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均是安全有效的,但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优化或整合。 雷鸣 欧艳昆 金淑芬关键词:非球面 波前引导 LASIK 近视 散光 波前结合虹膜识别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波前结合虹膜识别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接受近视手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129眼),应用波前结合虹膜识别引导的LASIK治疗;对照组:70例(136眼),接受常规LASIK手术治疗。随访6~12个月,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122眼(94.57%)术后裸眼视力达1.0,对照组有121眼(88.97%);治疗组和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的患者分别为68眼(52.71%)和37眼(27.21%);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瞳孔为6mm时,对照组的术后高阶像差RMS值明显增加,增幅达99.75%,治疗组虽也有增加,但增幅仅为39.9%。结论:波前结合虹膜识别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准确性和视觉质量优于常规LASIK手术。 雷鸣 苏越昆 欧艳昆关键词:波前引导 虹膜识别 近视 近视散光 计算机视野检测影响因素护理干预 被引量:1 2009年 刘鲁霞 龙俊飞 欧艳昆 李建华 崔睿关键词:护理干预 检测误差 视网膜黄斑 视功能评价 检查者 老年患者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3 2010年 刘鲁霞 欧艳昆 章莹月关键词:老年患者 血管造影 护理干预 弱视儿童综合治疗的护理指导 被引量:2 2007年 刘鲁霞 高建华 欧艳昆 龙俊飞关键词:弱视儿童 护理干预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4 2008年 刘鲁霞 曾原 欧艳昆关键词:准分子激光 角膜屈光手术 并发症护理 LASIK术中角膜缘出血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出血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及预防方法。方法观察了46例51眼接受手术时发生出血的情况及出血对术后效果的影响。结果出血部位以上方为多,共30眼,占58.8%;下方9眼,占17.6%;2个方位以上出血者12眼,占23.5%,术后半月时,过矫者30眼,欠矫11眼,不规则散光5眼。其中7眼为提高视力,接受2次手术。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中角膜缘出血可影响手术效果,手术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雷鸣 金淑芬 欧艳昆 刘鲁霞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非球面切削与波前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的初步观察 2008年 目的:分析比较LASIK非球面切削与波前引导的个性化切削治疗近视后的视功能、角膜非球面形态(Q值)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方法:26例(52眼),每例病人的1眼使用非球面切削程序,另1眼使用波前引导的个性化切削进行LASIK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前后视力,屈光度、Q值以及术后眩光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所有手术眼视力矫正均满意,两组之间屈光度无差别(P>0.05);非球面切削组与波前引导的切削组比较其术后角膜更倾向于长椭球形,Q值0.24±0.32低于波前引导的切削组Q值0.53±0.41(P<0.01)。术后暗视力和眩光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非球面切削与波前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均可获得较好的视觉质量,但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雷鸣 欧艳昆 金淑芬 苏玉昆关键词:非球面 波前引导 LASIK 近视 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