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游金斌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儿童
  • 2篇肺炎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毒性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炎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性
  • 1篇婴儿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婴幼儿肺炎
  • 1篇幼儿肺炎
  • 1篇支原体肺炎
  • 1篇致病

机构

  • 5篇湖北省妇幼保...
  • 1篇江汉大学

作者

  • 5篇游金斌
  • 1篇涂丹娜
  • 1篇李恒
  • 1篇金涛
  • 1篇张琴
  • 1篇高珊

传媒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湖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对川崎病诊断与治疗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2006年
探讨川崎病早期临盘床特征、诊断和对并发症治疗效应的观察,对31例住院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认为肛周红可作为参考诊断指标之一,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指(趾)端脱皮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价值。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改善川崎病的临床症状,但对部分病例预防和改善冠状动脉病变作用有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部分患儿合并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提示川崎病的发病可能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有关,值得临床重视。
张琴游金斌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瘤丙种球蛋白
小儿败血症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2004年
目的 :了解引起小儿败血症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用HX 2 1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共分离G+菌 19株 ,G-菌 2 2株。 41株菌对几种头孢第三代药物及氨基苷类药物均较敏感。结论 :对小儿败血症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以药敏试验为基础 ,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在未获得药敏试验前可选用头孢哌酮、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作为一线药物 ,对于 >6岁患儿可选用氨基苷类药物 ,在临床医师严格指导下 。
游金斌马龙
关键词:敏感性小儿败血症致病菌药敏试验
婴幼儿肺炎左心功能估价:附57例分析
1990年
为探讨婴幼儿肺炎左心功能变化,本文应用心、肺阻抗微分图时相分析法,检测57例小儿的右心室收缩时间间期(RVSTI)、左心室收缩时间间期(LVSTI),同时检测左心泵血功能指标。结果表明,普通肺炎PEP/RVET、RPEP/T两个比值增大,而LVSTI、左心泵血功能无改变,提示合并不同程度肺动脉压增高,但尚未影响左心功能;肺炎心力衰竭前期右心功能处于代偿状态;肺炎心力衰竭期,Q-Zc间期增大,LVER、SV、CO降低,提示左室泵血功能衰竭,心肌收缩功能减弱;肺炎心力衰竭前期强心甙的使用可能是合适的。
游金斌鲍晓庄
关键词:婴儿儿童肺炎左心功能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
2001年
游金斌金涛
关键词:儿童支原体肺炎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38例临床分析及发病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8例巨细胞病毒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发病平均年龄为(2.01±1.53)岁,临床上以发热、乏力、腹泻、黄疸等为主要表现,心肌酶谱、抗心肌抗体、肌钙蛋白I、心电图、胸部X线及心脏超声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4.73%,68.42%,60.53%,86.84%,23.68%和21.05%。结论儿童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以婴儿多见,其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联合运用心肌酶谱、心电图、心脏超声及胸部X线等检查有助于确诊。抗心肌抗体参与了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是其重要免疫标志物之一。
涂丹娜游金斌李恒高珊
关键词: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巨细胞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