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彩芬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沈阳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色谱
  • 3篇环糊精
  • 2篇液相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柱
  • 2篇色谱柱
  • 2篇相色谱
  • 2篇邻二氯苯
  • 2篇氯苯
  • 2篇金属
  • 2篇金属有机
  • 2篇金属有机骨架
  • 2篇糊精
  • 2篇间二氯苯
  • 2篇交联
  • 2篇二氯苯
  • 1篇代谢产物
  • 1篇单颗粒
  • 1篇盐酸
  • 1篇盐酸坦索罗辛

机构

  • 6篇沈阳药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丽珠集团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贵州省生化工...

作者

  • 6篇孙立新
  • 6篇王彩芬
  • 5篇张继稳
  • 2篇王小波
  • 1篇殷宪振
  • 1篇李海燕
  • 1篇刘岩
  • 1篇何珺
  • 1篇杨硕
  • 1篇杨锐
  • 1篇李雪
  • 1篇郭涛
  • 1篇佟立今
  • 1篇李颖
  • 1篇李卓
  • 1篇黄文华
  • 1篇高金薇

传媒

  • 2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谱学特征差异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的多分散取代特征
2023年
目的研究多取代型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s,HP-β-CD)核磁共振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en spectrum,^(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的谱学特征差异,为建立具有区分力的HP-β-CD质量评价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法国Roquette公司的9批HP-β-CD作为原研品,获得1H-NMR、FTIR谱图,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结合分层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HP-β-CD识别模型,研究其分类情况;收集国内3家公司共18批HP-β-CD作为仿制品,同法获得数据并进行处理,与原研品比较,分析其分类归属情况。结果NMR数据PCA结果显示,9批原研品被分为3类,且与平均取代度没有相关性,同取代度产品间存在明显差异。18批仿制品分为4类,与厂家和取代度也不完全相关,且存在不属于任何一类的离散较远的批次。FTIR数据PCA结果显示,9批原研品被分为了4类,所有样品一起被分为3类,存在离散的批次,每一类均同时包含原研品与仿制品。在2种方法下,HP-β-CD并没有完全按照平均取代度或者厂家的标准分开,说明其取代行为存在多分散性特征,虽然都符合法规要求,但不同批次的内在质量存在差异。结论基于NMR、FTIR谱学特征的化学计量学分析,对于HP-β-CD的质量评价及仿制品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张雨刘亮峰郭涛聂芩刘岩许慧鹏王彩芬黄文华黄文华张继稳孙立新
关键词:羟丙基-Β-环糊精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化学计量学
盐酸坦索罗辛缓释微丸的单颗粒及其颗粒群释放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以盐酸坦索罗辛(tamsulosin hydrochloride,TSH)缓释胶囊为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单微丸释放行为。依据单微丸含药量进行分组,将组内平均释药与整个胶囊的释药行为进行差异因子(f1)和相似因子(f2)分析,比较其差异性和相似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微丸释放行为的分类特征;利用Matlab软件构建具有特定释药特征的颗粒群。结果表明,各单微丸的释放特征与含药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胶囊的整体释放行为相比,含药量较低组的释药相似(f2=62.2、67.1、53.9),含药量最高的一组微丸释药不相似(f2=43.3)。通过组合不同数量的单微丸,可构建具有目标释药特征的多单元给药系统。研究单微丸的释药特征对深入了解多单元给药系统的释放规律具有重要的方法学意义。
杨硕王彩芬李雪李颖殷宪振郭涛张继稳何珺孙立新
关键词:盐酸坦索罗辛释放动力学颗粒群
不同剂量西瑞香素及其代谢产物在大鼠尿中的排泄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西瑞香素及其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在大鼠尿中的排泄动力学。方法:将西瑞香素制成混悬液,按50,100,200 mg·kg-1给大鼠灌胃,于灌胃后不同时间收集尿液,用β-葡糖醛酸苷酶溶液处理尿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液中西瑞香素及其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的浓度。结果:50,100,200 mg·kg-13种给药剂量时,累积经尿液排泄的原形药物量为(23.13±2.36),(41.74±2.02)和(80.01±3.21)μg,累积经尿液排泄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形药物为(37.51±4.51),(61.17±3.90)和(131.25±13.85)μg。结论:西瑞香素在大鼠尿液中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的排泄量大于原形排泄量,原形及其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的排泄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特征。
高金薇王小波王彩芬崔钰琪佟立今孙立新
关键词:西瑞香素尿排泄葡萄糖醛酸
交联-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的应用
交联‑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的应用。本发明属于药物分析技术领域,涉及CL‑MOF在分离苯系物或多环芳烃中的应用,尤其涉及CL‑MOF液相色谱柱在分离苯系物和多环芳烃中的应用。所述的苯系物为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
孙立新张继稳李晗悦王彩芬伍丽
定量亲和色谱-质谱研究美洛昔康与β-环糊精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药物与环糊精的结合速率常数、解离速率常数是药物从给药系统中解离、吸收的基本动力学常数,但现有研究多集中于结合平衡常数K。本文基于定量亲和色谱技术(quantitative high-performanc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发展了测定药物-环糊精超分子表观解离速率常数(koff,app)的定量亲和色谱-质谱方法。采用质谱检测器,经色谱峰拟合获得不同流速下药物和不保留物质尿嘧啶在β-环糊精柱上的保留时间与半峰宽,计算药物与不保留物质尿嘧啶的塔板高度(HR与HM,C);根据药物和不保留物质尿嘧啶的扩散系数差异与静态流动相传质阻抗,计算获得理论不保留物质的塔板高度HM,T。以(HR-HM,T)对uk/(1+k)2进行线性回归,根据斜率计算得到多流速条件下美洛昔康和对照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的koff,app分别为0.13±0.00和4.83±0.10 s-1。根据美洛昔康的结合平衡常数K(12.53 L·mol-1),计算得到表观结合速率常数kon,app为1.63 L·mol-1·s-1。本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为评价药物与β-环糊精相互作用动力学提供了新的方法。
王彩芬李卓王小波李海燕张继稳孙立新
关键词:美洛昔康Β-环糊精
交联-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的应用
交联‑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的应用。本发明属于药物分析技术领域,涉及CL‑MOF在分离苯系物或多环芳烃中的应用,尤其涉及CL‑MOF液相色谱柱在分离苯系物和多环芳烃中的应用。所述的苯系物为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
孙立新张继稳李晗悦王彩芬伍丽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