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超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科技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术后
  • 3篇膀胱
  • 2篇预后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癌
  • 2篇尿路上皮
  • 2篇尿路上皮癌
  • 2篇前列腺
  • 2篇侵犯
  • 2篇肿瘤
  • 2篇腺癌
  • 2篇活检
  • 2篇根治术后
  • 2篇膀胱肿瘤
  • 2篇病理
  • 2篇穿刺
  • 2篇穿刺活检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术
  • 1篇电切术后

机构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王超
  • 4篇李刚
  • 4篇徐勇
  • 4篇牛远杰
  • 3篇齐士勇
  • 3篇姜行康
  • 3篇蔡启亮
  • 3篇李慧
  • 2篇杨宇明
  • 2篇乔宝民
  • 1篇蒋宁
  • 1篇马宝杰
  • 1篇余泉峰
  • 1篇刘冉录
  • 1篇张志宏
  • 1篇牛冬梅
  • 1篇朱识淼
  • 1篇宋华林
  • 1篇陈晓博
  • 1篇张晓会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年份

  • 5篇2015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前列腺穿刺标本中神经周围侵犯对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中神经周围侵犯(PNI)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160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并进行常规石蜡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肿瘤细胞浸润神经束或神经束膜判定为PNI阳性。分析标本中PNI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预后的关系。结果:16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PNI阳性27例(16.9%)。PNI与前列腺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临床分期、手术切缘阳性有关(P<0.05)。PNI阳性组患者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无生化复发生存期为(75.79±6.38)个月,明显短于PNI阴性组的(88.46±2.41)个月(P<0.05)。PNI阳性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为(84.32±2.96)月,而非PNI组总生存期为(94.50±2.38)个月(P<0.05)。结论:前列腺穿刺标本中PNI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不良预后的指标。
李慧姜行康齐士勇杨宇明王超陈晓博张晓会徐勇
关键词:前列腺穿刺活检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后肾始基腺瘤的CT与病理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后肾始基腺瘤的CT特征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后肾始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lO例,女8例,年龄33~75岁(平均50岁),均为单侧发病,左肾8例,右肾10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18例患者CT和病理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8例患者CT平扫肿物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软组织肿块,最大径1.5~7.0cm,平均3.6cm;呈类圆形12例,不规则形6例;边界清晰6例,欠清晰7例,边界不清晰5例;密度均匀及不均匀各4例,密度欠均匀10例;CT值27~45HU,平均39HU。CT增强扫描示肿物未强化2例,轻到中度强化16例,呈软组织密度肿物影,低于肾实质强化水平,CT值50~77HU,平均63HU。11例延迟期扫描示肾盂肾盏有造影剂充盈并显示受压移位。患者术后病理学均证实为后肾始基腺瘤,光镜下肿瘤细胞体积较小,均匀分布,紧密排列,大小一致,形成长管样结构.部分可见乳头状或肾小球样结构。结论:后肾腺瘤的CT检查特征与病理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正确认识其CT及病理学特点。有助于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避免不必要的全肾切除术。
魏万顷牛冬梅王超蔡启亮李刚牛远杰
关键词:CT病理学
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究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4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56例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其中下腔静脉I级瘤栓28例,Ⅱ级瘤栓15例,Ⅲ级瘤栓9例,Ⅳ级瘤栓4例;所有患者均行肾肿瘤切除术及瘤栓取出术,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56例患者中,男46例,女10例;年龄42—83岁,平均61.7岁;肿瘤位于左侧24例,右侧32例;肿瘤最大径2.5—14cm,平均6.2cm。临床表现腰疼21例,无痛性血尿18例,腰部肿块1例,其余16例为体检发现;患者术后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39例,乳头状细胞癌9例,嫌色细胞癌3例,集合管癌、未分类癌各1例,肾癌伴肉瘤样分化3例。43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2~90个月,中位20.4个月;患者中位生存期47个月,五年生存率为45.2%。早期静脉瘤栓(肝静脉以下)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长于晚期瘤栓(肝静脉以上)患者[(55.3±4.9)个月与(24.8±5.3)个月,P=0.047)]。结论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临床分期晚,预后相对不良。手术治疗仍然是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首选方式。早期瘤栓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显著优于晚期瘤栓患者。
王超李刚魏万顷蔡启亮牛远杰
关键词:肾癌下腔静脉瘤栓预后
经直肠超声造影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CE-TRUS)在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方面的特点及其局限性。方法:对128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或直肠指检(DRE)异常的患者,分别进行经直肠超声(TRUS)和CE-TRUS检查,其结果再与穿刺活检或根治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对CE-TRUS异常区域进行靶向穿刺活检的阳性率与系统穿刺活检进行比较。结果:128例可疑患者中有56例被确诊为PCa,CE-TRUS异常的有54例,其中有46例为PCa,敏感性为82.1%,而TURS的敏感性仅为64.3%,CE-TRUS检查仅出现8例假阳性和10例假阴性,其假阳性主要是由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和急、慢性前列腺炎引起的,而假阴性则主要是由于原发灶位于外周带和移行带的较低PSA水平患者、小体积癌灶、中高分化肿瘤而导致的。对于CE-TRUS异常的54个病例进行靶向穿刺活检的阳性率为77.4%,远高于系统随机的穿刺活检。CE-TRUS的诊断阳性率与PSA水平有明显相关。结论:对于可疑PCa患者,临床上可以利用CE-TRUS靶向穿刺活检来提高其诊断能力,但也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穿刺活检在诊断PCa方面的优势。
王超余泉峰徐勇张志宏乔宝民刘冉录
关键词:前列腺癌经直肠超声造影穿刺活检
淋巴血管侵犯在电切术后高级别T1期膀胱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 探讨淋巴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在初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高级别T1期膀胱癌中出现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初次行TURBT、术后病理确诊为T1期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且LVI阳性的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分期匹配的54例LVI阴性的膀胱肿瘤患者为对照.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LVI与膀胱肿瘤复发、进展的关系进行χ^2检验,应用Kaplan-Meier法评价LVI对总体生存期及肿瘤无复发生存期的影响,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 结果 LVI阳性组患者肿瘤复发24例(89%),LVI阴性组肿瘤复发19例(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45,P<0.001);LVI阳性组15例(56%)出现疾病进展,LVI阴性组为13例(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7,P=0.005).LVI阳性组平均生存期为(54±6)个月(95% CI 43~ 66),LVI阴性组为(84±3)个月(95%CI 78~9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43,P<0.001);LVI阳性组平均无复发生存期为(17±5)个月(95%CI8~27),LVI阴性组为(67±5)个月(95%CI 56~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94,P<0.001). 结论 LVI在初次TURBT术后高级别T1期膀胱癌中与膀胱肿瘤的复发、进展显著相关,而且LVI的存在能够预测疾病进展和不良预后.
李慧姜行康马宝杰齐士勇王超乔宝民徐勇
关键词:膀胱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UT-UC)患者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后膀胱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9例行RNU的UUT-UC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记录膀胱肿瘤复发情况。分析UUT-UC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的关系,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结果 209例患者中,术后膀胱肿瘤复发59例(28.2%)。肿瘤多发者的膀胱肿瘤复发率为46.0%,明显高于单发者的22.0%(P<0.01);术前行输尿管镜检者的膀胱肿瘤复发率为46.7%,明显高于未行输尿管镜检者的31.5%(P<0.01)。结论 UUT-UC患者的肿瘤病灶数以及术前是否行输尿管镜检术可作为判断患者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
王超姜行康李慧齐士勇徐勇
关键词:尿路上皮癌肿瘤复发
膀胱尿路上皮癌伴腺样分化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伴腺样分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5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伴腺样分化患者(伴腺样分化组)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8例。年龄39~81岁,中位年龄67岁。首发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44例(83.0%),尿路刺激征5例(9.4%),排尿困难和体检发现膀胱占位各2例(3.8%)。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37例(69.8%),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11.3%),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0例(18.9%)。按照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选取就诊的53例单纯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男42例,女11例。年龄41-82岁,中位年龄65岁。首发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45例(84.9%),尿路刺激征1例和排尿困难各1例(1.9%),体检发现膀胱占位6例(11.3%)。行TURBT38例(71.7%),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11.3%),根治性膀胱切除术9例(17.0%)。比较两组的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伴腺样分化组病理分期为pT,期28例(52.8%),pT2期18例(34.0%),pT3期5例(9.4%),pT4期2例(3.8%);对照组pT。期2例(3.8%),pT,期32例(60.4%),pT2期16例(30.2%),pT3期2例(3.8%),pT4期1例(1.9%)。伴腺样分化组肿瘤分级为高级别51例,低级别2例;对照组高级别40例,低级别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腺样分化组术后中位随访23个月,复发14例,中位复发时间16个月,死亡2例;对照组术后中位随访24个月,复发6例,中位复发时间25个月,无死亡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伴腺样分化的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高,复发率高,应积极手术治疗并术后密切随访。
王超李刚魏万顷宋华林蒋宁杨宇明蔡启亮牛远杰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腺样分化预后
阴囊汗腺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4年
目的探讨阴囊汗腺癌病理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阴囊汗腺癌的临床资料,总结汗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阴囊汗腺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表现为皮肤局部包块,早期明确诊断有一定困难临床特点。通过临床症状结合病理检查确诊。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预后较差。结论汗腺癌应尽量做到早期诊断,早期积极行肿瘤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辅以放疗和化疗以提高生存率。
王超朱识淼魏万顷李刚牛远杰
关键词:汗腺癌阴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