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恒聪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GE-BSA干预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后的表观遗传现象
- 目的:早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即便经过治疗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仍会持续,这种现象被称为高血糖导致的'印记作用'或'代谢记忆效应',但其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提示'代谢记忆效应'可能归因于靶细胞的表观遗传修...
- 张璟璐严励任萌杨川罗恒聪
- 贝前列素钠对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患者血清MMP-9、VEGF等的影响
- 目的:本研究以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PAD)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贝前列素钠与阿司匹林对患者循环中MMP-9、VEGF等因子的影响,初探炎症因子在不同抗血小板制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40名符合入组条件的受...
- 尹婧煜付莉冯志美罗恒聪李瑾严励杨川
- AGE-BSA干预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后的表观遗传现象
- 目的:早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即便经过治疗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仍会持续,这种现象被称为高血糖导致的'印记作用'或'代谢记忆效应',但其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提示'代谢记忆效应'可能归因于靶细胞的表观遗传修...
- 张璟璐严励任萌杨川罗恒聪
- 运用体外制备的糖基化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干预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后的表观遗传现象
- 目的 早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即便经过治疗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仍会持续,这种现象被称为高血糖导致的'印记作用'或'代谢记忆效应',但其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结果提示'代谢记忆效应'可能归因于靶细胞的表观遗...
- 张璟璐严励任萌杨川罗恒聪
- 贝前列素钠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进展的治疗效果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联合阿司匹林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进展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以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门诊60—75岁的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36例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受试者服用贝前列素钠(20μg每日3次)及阿司匹林(100mg每131次),对照组受试者仅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2组均依据受试者病情应用降糖、降压、降血脂等治疗。随访观察1年。观察比较用药前后2组受试者足背动脉、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之内径、最大斑块、最大狭窄率、最大流速、流量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或K—W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基线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在动脉内径的增大、最大斑块的缩小、狭窄处最大流速的降低、最大流量的升高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右足背动脉内径[治疗前后分别为(2.0±0.6)和(2.2±0.5)mm,t=2.390,P〈0.05]、左胫后动脉内径[治疗前后分别为(2.2±0.4)和(2.6±0.3)mm,t=4.158,P〈0.05]、右胫后动脉内径[治疗前后分别为(2.1±0.4)和(2.74-0.5)mm,t=2.919,P〈0.05]的增加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后动脉斑块明显增大[治疗前后分别为(1.1±0.9)和(2.5±2.6)mm,t=2.350,P〈0.05]、左足背动脉流速上升[治疗前后分别为(45±14)和(62±19)cm/s,t=8.359,P〈0.05]、右足背动脉流速上升[治疗前后分别为(554-17)和(794-21)cm/s,t=3.136,P〈0.05]、左胫前动脉流速上升[治疗前后分别为(44±12)和(854-29)cm/s,t=3.946,P〈0.05]、右胫前动脉流速上升[治疗前后分别为(59±17)和(91±23)cm/s,t=2.76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
- 尹婧煜杨川严励罗恒聪付莉李瑾
- 关键词:阿司匹林下肢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