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珍
-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育部应用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低温选择大黄鱼子代SSR分析及越冬季节生理生化指标变化
- 大黄鱼耐低温问题一直受到普遍关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海区冬季常受寒潮侵袭,加上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种质退化等原因,使养殖大黄鱼越冬损失惨重。2007年1月,课题组在浙江舟山水产所基地进行了...
- 胡玉珍
- 关键词:大黄鱼微卫星血清生化
- 文献传递
- 养殖大黄鱼在自然海区降温不同阶段抗氧化水平及血清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10
- 2013年
- 为了解越冬期间水温下降对大黄鱼抗氧化水平和血清酶活性的影响,作者研究了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冬季海区自然降温不同阶段(20、16、12、10、8℃)肝脏和肌肉中抗氧化水平及血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自然降温过程中,肝脏中3种抗氧化酶变化趋势不同,其中SOD活性呈升高趋势,8℃时SOD活性最强;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16℃时活性最高;CAT活性呈下降趋势;而肌肉中这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肝脏中GSH和MDA含量在16℃时最高;肌肉中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GSH和MDA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明显低于肝脏中,反映了肝脏对清除自由基具有重要作用,在抗氧化调节方面起到主要作用。血清酶ALT、AST、ALP、LDH及CK-MB随水温自然下降酶活性均呈现降低趋势,即20℃时酶活性最强;CK和LIP随着水温降低,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ADA和GGT随水温降低活性呈上升趋势。血清酶的不同变化,说明水温对大黄鱼血清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 张晓丽胡玉珍李明云苗亮陈炯史雨红陆新江
- 关键词:自然降温抗氧化水平血清酶活性
- 岱衢洋大黄鱼低温选育群体的SSR标记分析
- 对岱衢洋大黄鱼低温选育F代和F代进行了9个SSR标记的扩增分析。结果显示:经过逐代选育后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有所降低(对照组、低温选育F1代和低温选育F2代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675、0.5303和0....
- 苗亮李明云胡玉珍陈炯
- 关键词:大黄鱼SSR标记
- 文献传递
- 岱衢洋和官井洋大黄鱼自交与杂交子代生长性能及杂交优势分析被引量:15
- 2010年
- 2007年3月至2008年8月对象山港海区网箱养殖的岱衢洋、官井洋大黄鱼自交以及正反向杂交子代进行生长特性观察。结果表明:整个实验过程(0~526d),官井洋大黄鱼自交子代(GG)和反交子代(GD)(官井洋♀×岱衢洋♂)大黄鱼较岱衢洋自交子代(DD)和正交子代(DG)(岱衢洋♀×官井洋♂)大黄鱼生长快,到526d实验结束时,GG和GD体重分别达到330.514g和336.694g,而DD和DG则仅为278.975g和243.297g。对其各阶段生长速度分析,发现虽然一龄DD生长较慢,但过冬后DD生长明显加快,体长增长速度超过其他各群子代,体重增长也达到GG和GD增长水平,即有后期增长潜能。对比各群子代肥满度发现,526d时,DD肥满度最低(1.675),GD肥满度(1.779)虽高于DD,但显著小于GG(1.933)。鉴于GD生长速度高于DD,与GG相当,而体型又优于GG,认为GD具有较大的经济养殖和优良品种选育的潜力。拟合各阶段体长体重数据,得出各群体生长曲线公式如下,DD:W=0.0206L2.9427,R2=0.9949;GG:W=0.0139L3.0994,R2=0.9785;DG:W=0.0229L2.9136,R2=0.9905;GD:W=0.0177L3.0079,R2=0.9949,拟合度较好,可通过体长估算体重,应用于实际生产。
- 李明云胡玉珍苗亮陈炯史雨红薛良义徐万土
- 关键词:大黄鱼杂交优势
- 网箱养殖大黄鱼越冬期间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变化被引量:5
- 2014年
- 利用气-质法(GC-MS)对越冬期间海水平均温度在20,16,12,10和8℃条件下的2龄大黄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水水温的降低,机体会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尤其是EPA[C20:5(n-3)],EPA在肌肉中的含量从20℃时5.71%增至8℃时8.06%,在肝脏中从20℃时6.76%增至8℃时8.44%。由此可见,在越冬禁食条件下,大黄鱼机体通过自身的脂肪酸动态转化和代谢,减少饱和脂肪酸含量,而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此增加膜的流动性,抵御寒冷。
- 张春丹胡玉珍苗亮李明云黄代平
- 关键词:大黄鱼越冬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