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士民

作品数:97 被引量:543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心肌
  • 22篇脓毒
  • 21篇脓毒症
  • 14篇梗死
  • 13篇心肌梗死
  • 13篇螺内酯
  • 9篇休克
  • 9篇血清
  • 9篇细胞
  • 8篇心脏
  • 8篇脓毒性
  • 8篇急性心肌梗死
  • 7篇血流
  • 7篇血流动力学
  • 7篇通气
  • 7篇醛固酮
  • 7篇肌钙蛋白
  • 7篇胶原
  • 6篇脓毒症患者
  • 5篇心肌肌钙蛋白

机构

  • 80篇河北医科大学...
  • 14篇河北医科大学
  • 11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河北医学院
  • 4篇保定市第一医...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石家庄市中医...
  • 3篇石家庄市第一...
  • 2篇河北省人民医...
  • 2篇保定市第一中...
  • 1篇解放军白求恩...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北省职工医...
  • 1篇河北省中医院
  • 1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邢台市人民医...
  • 1篇哈励逊国际和...
  • 1篇河北省血液中...
  • 1篇石家庄市第三...

作者

  • 95篇董士民
  • 10篇李侠
  • 10篇刘坤申
  • 8篇秦延军
  • 8篇田宝石
  • 7篇王士昌
  • 6篇卞晓华
  • 6篇姜志安
  • 5篇方明星
  • 5篇闫雁
  • 4篇鲁金胜
  • 4篇黄庆生
  • 4篇卞小芸
  • 4篇张新亮
  • 4篇郭旋
  • 4篇张晓光
  • 4篇陈亚丽
  • 3篇张丽霞
  • 3篇赵维江
  • 3篇李淑平

传媒

  • 15篇河北医药
  • 13篇临床荟萃
  • 5篇中国急救医学
  • 5篇中国危重病急...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临床误诊误治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危重病急...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眼科研究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河北中西医结...
  • 2篇实用休克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与左室重构的关系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胶原代谢与早期左室重构的相互关系。方法 :AMI患者 32例 ,分为重构组 (18例 )与非重构组 (14例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 (PⅢNP)含量 ,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结构及舒缩功能参数 ,做相关分析 ,并与正常对照组 (30例 )比较。结果 :AMI患者第 4周、第 12周血浆PⅢNP含量分别为 (9.2 3± 3.13) μg/L、(6 .33± 2 .4 1) μg/L ,与第 2天 [(5 .2 2± 1.19) μg/L]及正常对照者[(5 .2 1± 1.18) μg/L]比较明显升高 (均 P <0 .0 1)。重构组第 4周、第 12周血浆PⅢNP含量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非重构组含量 (均P <0 .0 1)。第 4周、第 12周血浆PⅢNP含量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呈正相关 (r =0 .4 0 5 ,r=0 .5 13,均P <0 .0 1) ,与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 /心房收缩期流速 (r =- 0 .386 ;r =- 0 .35 7,均P <0 .0 1)、左室射血分数 (r =- 0 .4 2 6 ;r =- 0 .346 ,均P <0 .0 1)均呈负相关。结论 :AMI后早期左室重构过程与心肌胶原代谢增强有关 。
董士民刘坤申张晓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浆氨基末端肽左室重构胶原代谢
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3
2016年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ICU收治的37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ICU脓毒症病死率为46.5%(172/37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59.2%)为主,合并多部位感染者占12.7%;革兰阴性菌为最常见致病菌[62.7%(175/27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ICU 24 h APACHE II评分、并发脓毒症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临床工作中早期识别ICU脓毒症高危人群,早期干预,可获得更好的临床预后。
夏为卞晓华董士民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脓毒性
国家卫生应急移动救治中心创伤单元模块化梯次递进式培训模式的探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通过建立国家卫生应急移动救治中心创伤单元的人员梯队,探讨创伤单元医护人员的模块化梯次递进式培训模式的优缺点,为提升队员救援能力与创伤单元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 构建国家卫生应急移动救治中心创伤单元的人员梯队,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创伤单元的理论和知识培训。采用模块化梯次递进式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率及队员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创伤单元队员的灾害救援能力。结果 模块化梯次递进式培训模式及全流程模拟演练能迅速提高创伤单元医护人员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创伤单元提供高效救援能力,促进创伤单元的创建和功能的实现。结论 模块化梯次递进式培训模式用于应急移动救治中心创伤单元的人员可快速提升多种应急救援能力,以及创伤单元任务的完成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步玮李梅张学斌贾龙张新亮卢旭东董士民
关键词:灾难救援
微小RNA-214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的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214(miRNA-214)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66只,体质量25~30g,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n=18)、脓毒症组(CLP组,n=18)、miRNA-214前体+脓毒症组(前体组,n=12)、miRNA-214抑制剂+脓毒症组(抑制剂组,n=12),其余6只小鼠应用载有miRNA-214前体和抑制剂的腺病毒转染用于空载病对照及miRNA-214转染情况检测。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Sham组开腹寻找盲肠,不结扎穿孔;前体组、抑制剂组转染后行CLP术。Sham、CLP组小鼠分别于术后6、12、24h时取心肌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测定miRNA-214表达。于术后12、24h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各组心肌组织炎症因子和血清心肌酶浓度;术后24h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1)与Sham组比较,CLP组术后6、12、24hmiRNA-214表达分别升高2.28倍、1.89倍、1.53倍(F值分别为280.198,82.48,30.65;均P〈0.05);(2)与CLP组术后12h比较,转染miRNA-214前体小鼠miRNA-214表达水平升高1.86倍,转染抑制剂小鼠miRNA-214表达下降84.5%(F:394.773;P〈0.05);(3)与CLP组比较,前体组小鼠术后12、24h心肌组织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血清肌钙蛋白(cTnI)及脑钠肽(BNP)水平降低,白介素-10(IL-10)水平升高;反之,抑制剂组各指标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12hF值分别为72.819,88.851,147.546,65.256,102.72;24hF值分别为50.836,76.167,100.290,60.763,52.580;均P〈0.05);(4)与CLP组比较,前体组小鼠术后24h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抑制剂�
葛晨刘俊行董士民
关键词:脓毒症心肌损伤炎症因子心肌酶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影响心室重构的分子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AMI)对照组和螺内酯组,每组均6只。AMI对照组和螺内酯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大鼠AMI模型,螺内酯组用螺内酯进行治疗。应用RT-PCR方法测定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MMP-2mRNA、TIMP-2mRNA,用免疫组化法测定MMP-2、TIMP-2的蛋白表达。观察分析第2、7、14、21天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MMP-2、MMP-2mRNA和TIMP-2、TIMP-2mRNA表达明显升高(P均<0.01);②与AMI组比较,螺内酯组MMP-2、MMP-2mRNA表达在第7、14天及21天时分别降低17%、27%、29%和30%、33%、43%(P均<0.01);TIMP-2、TIMP-2mRNA表达在第7、14天及21天时分别降低了14%、27%、35%和14%、25%、34%(P均<0.01)。结论:心肌梗死大鼠非梗死区MMP-2、TIMP-2转录及表达活性增高,螺内酯能显著降低非梗死区MMP-2、TIMP-2转录及表达活性。
李侠董士民
关键词:心室重构螺内酯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微小RNA在脓毒症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4年
脓毒症是指感染(可疑或确诊)及其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1],是危重病、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以及术后感染等常见的并发症.据统计,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病死率为40%~50%,甚至高达80%[2],已经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虽然近年来关于国际脓毒症的指南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病死率仍未达到可令人接受的程度.因此,寻找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早期进行病情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及时临床干预治疗,阻抑其向严重脓毒症发展,对降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最近微小RNA (microRNA,miRNA)在脓毒症中的应用价值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脓毒症相关研究的热点.
葛晨董士民
关键词:严重脓毒症微小RNA脓毒症患者全身炎症反应主要死亡原因重症监护病房
血浆LPA、Hcy联合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初步研究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联合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深静脉050051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将30例DVT患者分为DVT组,另选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浆LPA和Hcy水平。结果1治疗前DVT组血浆LPA和Hcy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2治疗后DVT组血浆LPA和Hcy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LPA和Hcy是深静脉血栓的敏感指标,两者结合对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李玉妹张谨超刘彦玲谢春艳多亚莉李生君董士民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溶血磷脂酸同型半胱氨酸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盲肠结扎穿孔引流术(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健康SD大鼠96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32)、脓毒症组(CLP组,n=32)、EPO组(n=32,脓毒症模型基础上EPO 1000 IU/kg腹腔内注射).分别于造模术后3、6、12、24 h记录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测定血清炎症反应因子水平及心肌酶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组织核因子-κB (NF-κB p65)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肌细胞的病理学变化.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与Sham组相比,CLP组大鼠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度(+dp/dtmax)、左室压力下降最大速度(-dp/dtmax)均有不同程度恶化(P <0.05,P<0.01),EPO组各指标降低幅度小于CLP组(P<0.05,P<0.01);(2)与Sham组相比,CLP组各时间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 (IL-6)、C-反应蛋白水平(CR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及心肌组织NF-κB p65表达水平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而EPO组上述各指标低于CLP组(P<0.05),与之相反,EPO组血清抗炎因子白介素-10 (IL-10)各时间点均高于CLP组;(3)与Sham组相比,CLP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4)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较Sham组降低(P<0.01),与CLP组相比,EPO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叭);(5)应用EPO干预后,心脏组织损害的病理改变较脓毒症组减轻.结论 脓毒症大鼠中,外源性EPO可阻抑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抑制�
秦延军张新亮于悦卿卞晓华董士民
关键词:脓毒症心肌损伤促红细胞生成素核转录因子
艾司洛尔对早期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药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的方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脓毒症组(CLP)和艾司洛尔组(ESM);ESM组静脉给予艾司洛尔15 mg/(kg·h),CLP组和Sham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1 h和24 h留取血液标本,用于检测乳酸、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留取腹水标本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高迁移率蛋白1(HMGB-1)。于0、6、12和24 h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测定术后24 h心肌凋亡率。结果与CLP组对比,ESM组术后24 h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减低,而两组血压无差异。在CLP组,血中cTnI、CK和LDH术后24 h升高,但与之对比,ESM组均较CLP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乳酸水平各组间无差异。腹水中炎症因子TNF-α、IL-6和HMGB-1均术后升高,与CLP组对比,ESM组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而抗炎因子IL-10在ESM组升高。检测术后24 h心肌细胞凋亡,与CLP组相比,ESM组细胞凋亡率降低。结论艾司洛尔应用于脓毒症大鼠,在术后24 h可减轻腹腔炎症反应,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心功能,对乳酸和血压无明显影响。
秦延军于悦卿闫雁董士民
关键词:脓毒症Β阻滞剂艾司洛尔炎症血流动力学
多发创伤并脾切除术后营养支持一例
2012年
患者男,40岁,体重65kg,身高168cm,主因车祸外伤致腹部闭合损伤,呼吸因难6h入院。患者开车与大货车追尾,伤后初期神志清醒,但随后意识逐渐恍惚、淡漠,急诊入我院普外科。
黄庆生董士民李增宁
关键词:术后营养支持多发创伤脾切除腹部闭合损伤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