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正方 作品数:40 被引量:127 H指数:7 供职机构: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2 2011年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是由颅内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所致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起,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疾病,临床常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为首发症状。据2009年MayoClinic的最新研究报告,未破裂动脉瘤在人群中患病率约为2%, 张波 综述 蒋正方 审校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HEMORRHAGE 未破裂动脉瘤 血管性疾病 首发症状 人血清EPO含量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本文针对人血清EPO含量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测定实验组4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24小时、96小时、1周、2周血清EPO及MCV值,测定对照组23名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E... 曹辉 蒋正方 刘阳 吴贵强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促红细胞生成素 文献传递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15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0%[1]。SAH的最主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约占85.0%。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残、致死重要原因。目前关于造成CVS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多。 曹辉 蒋正方关键词: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脑胶质瘤的化疗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7 2011年 脑胶质瘤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细胞,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生物学行为上呈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脑组织呈指状深入生长。化疗作为术后辅助治疗和复发的治疗手段应用于脑胶质瘤已有多年历史,虽发展缓慢,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发表的国内外文献,就脑胶质瘤的化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任林强 蒋正方关键词:脑胶质瘤 化疗 靶向治疗 耐药 替莫唑胺 微电极导向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2000年 近年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神经影像学及以微电极导向为核心的神经电生理技术,使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得到了快速发展。它不仅将解剖定位提高到神经组织乃至核团水平,还能从功能方面确认靶点,选择性地毁损核团中的细胞,即所谓“细胞刀”的概念。本文就该技术的概念、结构、工作原理、应用方法、临床应用及评价等方面作一综述。 游潮 蒋正方关键词:微电极 帕金森病 立体定向技术 葡萄糖转运蛋白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cose trans porterproteins,GLUT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80例胶质瘤GLUT3的表达。结果:①在胶质瘤中,GLUT3在Ⅰ、Ⅱ、Ⅲ、Ⅳ级的阳性率分别为35%,60%,80%,100%,在对照组中无表达,各组间有显著差异(χ2=37.19,P<0.01);②各级胶质瘤,表达强度随胶质瘤病理级别增加而增加(r=0.6906,P<0.0001);③GLUT3表达分别与患者年龄(χ2=1.05,P>0.05)、性别(χ2=0.15,P>0.05)、肿瘤大小(χ2=0.30,P>0.05)、部位无关(χ2=0.74,P>0.05)。结论:GLUT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强度分别与肿瘤的病理级别呈正相关,可以作为判断胶质瘤生物学行为、预测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 刘阳 张苓 曾令勇 杨华东 张海 徐剑峰 高阳 吴贵强 蒋正方 杨福兵关键词:胶质瘤 葡萄糖转运蛋白3 免疫组织化学 Mg^(2+)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脑干NF-68KD的影响 2004年 目的探讨Mg2+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轴索细胞骨架神经丝(NF-68KD)是否有影响。方法选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350-450g)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各组又分为6h、24h两个亚组。采用改良Marmarou模型制作DAI模型,伤后30min分别给予MgSO4(250μmol/kg),生理盐水(0.2ml),伤后6h、24h处死。用免疫组化技术行NF-68KD染色,分别累计脑干阳性轴索数,计算阳性轴索个数/mm2行统计分析。结果伤后6h、24h,实验组脑干NF-68KD阳性表达强度(阳性轴索个数/mm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伤后6h、24h均可见明显的轴索肿胀、断裂、回缩球,而实验组仅见轴索肿胀,未见轴索断裂及回缩球。结论Mg2+可在轴索细胞骨架蛋白水平阻止轴索的继发性损害,对DA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蒋正方 游潮 唐克新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 镁 神经丝蛋白 显微手术结合伽玛刀治疗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的大型垂体腺瘤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的大型垂体腺瘤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视力、视野,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其复发率。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治疗组52例有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大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先经额下显微手术行视神经减压、尽可能全切肿瘤,残余肿瘤术后行伽玛刀治疗,并辅以药物调节内分泌紊乱;对照组23例患者则不辅助伽玛刀治疗。结果治疗组52例患者手术全切10例,全切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余大部分切除肿瘤、视神经减压后,残瘤经伽玛刀治疗。随访12~60个月,患者视力视野多能改善或恢复,内分泌紊乱得到改善,治疗组尚未见肿瘤复发者,对照组则有7例患者复发,二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有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大型垂体腺瘤应首选手术行视神经减压术,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视力、视野障碍;若全切困难,不可勉强,首要使肿瘤上极与视交叉间距离适于伽玛刀治疗,其次肿瘤最大直径≤3.0cm,既减少术后并发症,又可以辅以伽玛刀治疗提高肿瘤控制率,减少药物用量甚至停止用药,而普通放疗宜谨慎施行。 李先全 蒋正方 吴贵强 张映辉 贾东 何能前关键词:大型垂体腺瘤 伽玛刀 多种术式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癫痫(附40例报告)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多术式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以术前影像学及术前、术中多种脑电生理检查,对致痫灶进行定位。40例顽固性癫痫患者中,前颞叶切除加海马、杏仁核切除20例,前颞叶切除加海马杏仁核切除加额叶多处软膜下横切18例,额叶病灶及多处软膜下横切2例。术后将脑电图、临床模式、神经心理与术前对照,评估其疗效。结果40例随访3-12月,辅以抗痫药物,少见癫痫发作,未见神经功能障碍,有效率为100%。结论多术式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癫痫安全有效。 蒋正方 唐克新 吴贵强 鲜时伟 张中念 曾令勇 李先全 刘阳关键词:难治性癫痫 外科治疗 致痫灶 6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8 2002年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 按Levi分级法依据入院时GCS和瞳孔情况,将我科1997年1月至2000年7月收治的64例DAI病人分为Ⅰ~Ⅳ级,分析各级临床特点、入院时GCS和瞳孔变化与预后(GOS)的关系。结果 Ⅰ级2例(1/64),Ⅱ级8例(2/64),Ⅲ级18例(18/64),Ⅳ级36例(36/64)。Ⅲ、Ⅳ级的入院时GCS均明显低于Ⅱ级(P<0.05),其昏迷时间明显长于Ⅱ级(P<0.01)。预后按GOS分5级:恢复良好组、中残组、重残组、植物状态组及死亡组。死亡组年龄分别大于中、重残组(P<0.05)。死亡组GCS分别低于中、重残组(P<0.05),植物状态组GCS低于中残组(P<0.05)。死亡组瞳孔改变发生率分别高于中、重残组(P<0.05)。结论 入院时GCS和瞳孔情况有助于对DAI病情判断及预后估计。 蒋正方 游潮 蔡博文关键词:脑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