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晨晨

作品数:10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引流
  • 4篇负压
  • 3篇多发伤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细胞
  • 3篇封闭引流
  • 3篇负压封闭
  • 3篇负压封闭引流
  • 3篇创伤
  • 2篇导管
  • 2篇多发伤患者
  • 2篇炎症
  • 2篇氧分压
  • 2篇抑制细胞
  • 2篇伤患者
  • 2篇中心静脉
  • 2篇中心静脉导管
  • 2篇静脉
  • 2篇静脉导管

机构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薛晨晨
  • 9篇白祥军
  • 7篇李仁杰
  • 5篇杨帆
  • 5篇胡耑
  • 4篇李占飞
  • 4篇张锟
  • 2篇李波
  • 2篇赵建立
  • 1篇易成腊
  • 1篇唐朝晖
  • 1篇曹圆
  • 1篇倪柯
  • 1篇王德平
  • 1篇姚尧
  • 1篇邓海
  • 1篇李辉
  • 1篇尹燕华

传媒

  • 3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负压封闭引流对兔皮肤创面炎症细胞趋化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对兔创面炎症细胞趋化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建立兔皮肤创面模型,将建模后的12只实验兔随机分为常规组(n=6,创面消毒后不作特殊处理,仅每日常规换药、包扎)及VSD组[n=6,创面常规消毒,贴膜后给予持续-125mmHg(-16.6kPa)负压吸引]。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在创缘处取材,经苏木素-伊红染色后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行巨噬细胞、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和淋巴细胞计数,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创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建模前VSD组与常规组比较,创面组织巨噬细胞、PMN及淋巴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建模后两组创面巨噬细胞和PMN计数均升高,与常规组比较,VSD组创面巨噬细胞计数显著增加(P<0.05),而其PMN及淋巴细胞计数则明显降低(P<0.01)。建模后两组创面TNF-α、IL-6含量均升高,二者均于24h时间点达到峰值后下降,VSD组创面TNF-α及IL-6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VSD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PMN、淋巴细胞趋化以及细胞TNF-α、IL-6分泌而降低炎症反应并使其局限化。
杨帆胡耑白祥军李仁杰张锟薛晨晨曹圆
关键词:炎症趋化因子类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负压封闭引流
严重多发伤伴凝固性血胸患者的胸膜腔内纤溶治疗被引量:8
2014年
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约有60%伴有程度不同的血胸[1-2],且由于此类患者常合并颅脑损伤、脊柱脊髓损伤等,需要长时间保持平卧位甚至被迫体位,致血胸引流效果不佳,易进展为凝固性血胸[3].近期,笔者尝试通过胸膜腔内纤溶法(intrapleural fbrinolytic therapy,IPFT)治疗57例严重多发伤伴凝固性血胸患者,并系统观察了治疗的过程及效果.
姚尧邓海唐朝晖王德平张峻菠倪柯李辉薛晨晨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患者凝固性血胸纤溶治疗胸膜腔内合并颅脑损伤引流效果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兔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兔创面模型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兔创面模型并实施VSD手术(负压组),于7天内各时间点(6、12小时、1、3、5、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WBC计数、CRP含量、TNF-α和IL-6含量。并设立常规换药实验兔(常规组)进行对照。结果建模前两组外周血WBC计数、CRP、TNF-α和IL-6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建模后两组指标含量均不同程度增高,自6小时时间点起负压组的外周血WBC计数、CRP和IL-6含量较常规组显著性降低(P<0.05);自1天时间点起负压组的外周静脉血TNF-α含量较常规组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 VSD技术可能通过引流创面坏死组织和渗出液,下调炎症反应,早期降低外周血WBC计数、CRP、TNF-α和IL-6含量,避免系统性炎症反应的发生。
杨帆胡耑白祥军李波李仁杰张锟薛晨晨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炎症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
2013年
目的:初步探讨胸腔内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后注入尿激酶治疗严重创伤后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2011-01-2012-05我科11例严重创伤患者(ISS≥16)采用胸腔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回顾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5~10d,平均(5.63土2.01)d。引流积液量470~1550ml,平均引流量(812.73±286.92)mI。11例患者中,完全好转8例,部分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90.91%。所有患者穿刺引流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上治疗创伤后包裹性胸腔积液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李仁杰胡耑白祥军薛晨晨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尿激酶严重创伤包裹性胸腔积液
多发伤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分析多发伤患者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多发伤5 074例患者临床资料,有25例在创伤后继发FES。结合本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25例均为多发伤,损伤严重程度(ISS)≥16,FES发生率0.49%,脂肪栓塞症状伤后平均43.68h。所有患者给与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其中治愈12例,明显好转后转当地医院治疗7例,植物状态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16%。结论在多发伤中,FES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关键是对FES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创伤后长骨骨折。选择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改善创伤后FES患者的预后。
李仁杰白祥军李占飞杨帆薛晨晨
关键词:多发伤脂肪栓塞综合征骨折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术治疗多发伤患者创伤后局限性积液
2013年
目的 探讨在多发伤患者中使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治疗不同部位局限性积液的治疗结果.方法 19例多发伤患者创伤后形成局限性积液,其中胸部积液15例,腹部积液3例,背部皮下积液1例.所有患者在B超证实积液后,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术后均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所有胸腔积液患者均治愈.腹腔积液患者2例积液消失,1例好转.1例背部皮下血肿完全治愈.结论 作为一种微创方式,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可以有效引流创伤后不同部位的局限性积液,为临床治疗各种局限性积液提供了另一种新的治疗性选择.
李仁杰白祥军易成腊李占飞薛晨晨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多发伤
老年创伤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创伤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细胞(MDSCs)比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6例青年创伤患者(18~30岁)和21例老年创伤患者(>60岁),以CD14-/CD11b+/CD33+作为MDSCs标志物,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DSCs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MDSCs比例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结果伤后1d,老年组和青年组创伤患者外周血MDSCs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伤后3d和7d,老年组创伤患者外周血MDSCs比例均高于青年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MDSCs比例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白介素-10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相关性。结论老年创伤患者外周血MDSCs比例较青年组显著增高,可能是老年创伤患者更容易发生免疫抑制的重要机制。
薛晨晨何方军赵建立尹燕华白祥军李占飞
关键词:创伤细胞免疫
负压封闭引流对兔创面氧分压及愈合的影响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后不同负压值对兔创面局部氧分压和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兔创面模型12只并随机分组,其中实施VSD手术6只(负压组),以不同负压值(-75mmHg、-125mmHg、-225mmHg和-350mmHg)(1mmHg=0.133kPa)持续吸引7d,分别于各时间点用组织氧分压测量仪监测创面局部组织氧分压(PtO2)变化;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计算VSD敷料和创面大小的变化;用细菌培养检测创面有无厌氧菌生长;用光镜观察HE染色后创面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和愈合情况,并同时设立建模前实验兔(正常组)、VSD假手术实验兔(假手术组)和建模后常规换药实验兔(常规组)各6只进行对照。结果负压组PtO2为(1.68±0.03)kPa且7d内逐步降低,常规组PtO2为(2.82±0.37)kPa,正常组PtO2为(5.79±0.50)kPa,负压组PtO2较常规组和正常组显著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负压值的增高,同一时间点的PtO:进一步降低;术后5S时即降为初始PtO:的80.94%。VSD敷料经负压吸引后面积显著性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5min即缩小为原敷料面积的65.36%。经物理负压治疗,负压组创面面积较常规组显著性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时缩小为初始面积的62.82%。其中-350mmHg组的创面变化率显著性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负压组创面未见厌氧菌生长。结论VSD技术可显著降低创面PtO2,且未见厌氧菌生长。-350mmHg压力下可显著缩小VSD敷料,协助收敛创面,促进创面的愈合。
杨帆胡耑白祥军李仁杰张锟薛晨晨李波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创面氧分压厌氧菌愈合
负压创面治疗对兔创面氧分压变化和血管化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兔创面模型局部氧分压(PtO2)变化和新生毛细血管(NBC)形成的影响。方法建立12只兔创面模型,实施VSD手术(负压组),于7d内各时间点用组织氧分压测量仪监测创面PtO:变化;以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创面低氧诱导因子1a(HIF-1d)mRNA的表达;以ELISA法检测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通过光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VEC)和NBC并计数。设立常规换药实验兔(常规组)进行对照。结果建模后负压组PtO2较常规组显著降低(t=-99.780~-5.305,P〈0.01)。自30min起负压组的HIF-10tmRNA表达(30min,1、6、12h分别为3.11±0.07、3.68±0.26、4.16±0.13和3.91±0.26)和VEGF含量(pg/L)(30min,1、6、12h分别为103.3±2.4、134.2±9.0、167.8±3.8和232.1±9.5)较常规组显著升高(t=13.038—80.208,P〈0.01)。1d后两组HIF-1αmRNA表达和VEGF含量均开始下调,但负压组仍持续高于常规组(P〈0.05),同时负压组的创面VEC(2.47±0.45—4.70±0.38)和NBC计数(1.33±0.49—4.33±0.68)较常规组升高(t=-0.670—16.500,P〈0.05)。结论VSD技术可通过降低创面PrO2、上调HIF-10tmRNA的表达,促进VEGF的合成,增加VEC的分化和NBC的形成,有利于创面愈合。
杨帆胡耑白祥军张锟李仁杰薛晨晨
关键词:负压伤口疗法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老年创伤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严重创伤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细胞(MDSCs)比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6例青年创伤患者(18~30岁)和21例老年创伤患者(>60岁),以CD14~-/CD11b+/CD33+作为MDSCs标志...
李占飞薛晨晨赵建立白祥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