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文杰 作品数:11 被引量:25 H指数:3 供职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科技厅基金 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比较研究单侧与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的疗效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收治的312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颈内动脉病变情况,分为单侧颈动脉狭窄组和双侧颈动脉狭窄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31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双侧病变组136例,单侧病变组176例。完成术后1个月随访的患者303例,完成术后1年随访的患者224例。312例患者共植入391枚支架。两组患者围术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病变组7.6%和单侧病变组1.2%;P<0.01)。单侧病变组术后早期不良事件(死亡、卒中、围术期TIA、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较双侧病变组低(5.2%/11.4%),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病变组中期不良事件(死亡、卒中、围术期TIA、围术期心肌梗死、再狭窄)发生率较单侧病变组显著升高(21.8%/9.7%,P<0.01),其中死亡、围术期TIA、再狭窄的发病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功能不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男性、双侧颈动脉病变、肾功能不全、支架植入术前6个月内脑缺血症状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是中期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AS术后,双侧病变组较单侧病变组出现不良事件的风险更高。 孙轩翔 资文杰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颈动脉狭窄 疗效 颞前动脉的存在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梗死模式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16年 目的颞前动脉是大脑中动脉第一个主要分支血管.在急性大脑中动脉( nuddle cerebml artery,MCA) 闭塞患者中,其可提供潜在血流,继而改变脑组织坏死进程.文中旨在探讨通过分析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M CA的M l段( imddle cerebralartery-Ml segment, MCA-M1) 闭塞后颜前动脉存在与梗死模式及梗死体积的改变, 并探讨其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2 0 0 7年1 月至2 0 1 3年1 2月,因首发缺血性卒中且影像学检查提示为动脉粥样硬化性MCA闭塞的患者116例.同时依据有无颞前动脉分为2 组55例患者存在颞前动脉(颞前动脉存在组),61例患者颞前动脉缺失(颞前动脉缺失组).于人院期间均完成头颅M RI及血管学检查.对2 组进行临床基础资料的比较,采用A 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 T 评分方式分析组间病灶面积的差异,并采用改良R 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scale, mRS)评估患者3 个月功能预后.最后采用多因素LoglSt1C 回归分析3 个月预后良好(mRS≤2 )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颞前动脉存在组人院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aroke Scale, NIHSS)、出院NIHSS评分较颞前动脉缺失组显著降低,且ASPECTS评分≥7分、m R S评分〈 2 分例数显著升高(P 〈0.05).颞前动脉存在组多区域病灶梗死、穿通支动脉区域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颞前动脉缺失组(34.6% 53.1%,38.5% 57.8%,P 〈0.05) ;m R S评分≤2 发生率明显高于颞前动脉缺失组(73.1% 35.9%,P 〈0.001).5 5 例(47.4%)患者3 个月功能预后良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颞前动脉存在(0 R = 0.188,9 5 % C I:0.062-0.572)、人院NIHSS评分(0 R = 1.578,9 5 % C I:1.326- 1.878)是患者3 个月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颞前动脉存在能够减小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MCA-M1 段闭塞患者梗死体积,改善患者临床功能预后. 朱明月 刘德志 施伟 陈万红 资文杰 刘新峰关键词:卒中预后 大脑中动脉闭塞 血清甘油三酯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甘油三酯(TG)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早期预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我们收集了736例AIS患者。依据TG水平将患者分为5组。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为什么不参照我国的标准)卒中量表(NIHSS),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设定为≥4分,将新发症状开始一周后的早期临床改善(ECI)定为降低4分或以上。将各组内的END、ECI患者及两者都不是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高TG和低TG组患者发生END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组。高TG、低TG组以及临界组患者发生ECI的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TG、低TG组以及临界组患者在END中的or值显著高于正常低值组(50-100 mg/dl)。AIS患者的甘油三酯(TG)水平与预后不良呈非线性的J型相关,与良好预后呈反J形相关。结论:在AIS的早期高TG和低TG都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罗传松 资文杰 陈自光 赵睿 唐云关键词:甘油三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急性大血管闭塞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对预后的影响 研究背景和目的:无症状性颅内出血是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无症状颅内出血对90天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患者资料源于中国一项多中心注册... 郝永岗 刘文华 资文杰 刘新峰 徐格林哮喘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哮喘控制测试评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的关系。方法 45例诊断明确的哮喘患者(轻度19例,中度26例)和45例健康患者纳入研究。分别对研究对象采集病史、体检,依据GINA指南评估哮喘,并行呼吸功能测试(RFT)、ACT评分和血清hs-CRP水平测量。依据ACT评分将哮喘患者分为两组。结果哮喘患者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水平(P=0.003)。中度哮喘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哮喘者的水平(P=0.03)。ACT<20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ACT≥20组的水平(P=0.01)。hs-CRP水平与ACT评分(R=-0.81,P<0.001)和哮喘的严重程度(R=0.32,P<0.05)呈现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hs-CRP水平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和ACT评分相关,hs-CRP可以作为一个反映哮喘的严重程度和哮喘控制的敏感指标。 余雷 资文杰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 哮喘控制测试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初治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初治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为A组(n=22)、B组(n=21)和C组(n=22),分别按3HRZE/15HRE、3HRZS/15HRE和3HRZL/15HRL方案治疗,同时给予其他辅助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临床表现持续时间、脑脊液生化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和C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A组和C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在2周内改善结核中毒症状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5),在缩短脑积水和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的绝对病例数多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的脑脊液蛋白含量、氯化物和葡萄糖与B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A组和C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3HRZE/15HRE和3HRZL/15HRL方案治疗初治结核性脑膜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何涛 朱佑明 李乾宁 段大志 段炜 资文杰关键词:抗结核药 结核性脑膜炎 多模式CT用于支架置入术治疗的预后评价 目的:应用多模式CT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获益程度。
方法:2007年8月28日至2009年7月3日在本院行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26例,使用MOSAIC(multimod... 资文杰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支架置入术 文献传递 侧脑室旁白质变性患者认知损害特征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背景及目的: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细胞的髓鞘受损为主要特征的大脑结构性改变,主要累及分布在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区发挥高级大脑功能的白质束。脑白质病变可以分为脑室旁白质... 资文杰关键词:脑白质病变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文献传递 应用多模式CT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支架置入术治疗获益程度的研究 背景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我国步入老年化社会的同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是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作为缺血性脑... 资文杰文献传递 应用MOSAIC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置入术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应用MOSAIC评分系统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获益程度。方法在本院行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26例,使用MOSAIC(multimodal stroke assessment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神经影像资料进行评分,并同时用ASPECTS(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对患者手术前后头颅灌注CT情况进行评分,并对两者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术前MO-SAIC评分分为4组,4分组6例、5分组7例、6分组6例、7分组7例,4组病例经ASPECTS量表评分后的TTP改善程度分别为31.7%±14.17%、38.6%±15.73%、43.3%±10.33%、58.6%±1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673,P<0.05)。对患者术前MOSAIC评分与支架置入术后TTP改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579,P<0.002)。结论在多模式CT的基础上使用MOSAIC评分可以对支架置入术前患者的神经血管病理影像进行定量评价,MOSAIC评分越高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TTP改善程度越好,支架治疗的获益程度更大。 资文杰 杨燕 段大志 帅杰关键词:支架置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