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眼内
  • 6篇玻璃体
  • 5篇眼内炎
  • 5篇切除
  • 5篇玻璃体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玻璃体切除术
  • 3篇视网膜
  • 3篇手术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 3篇网膜
  • 3篇内窥镜
  • 3篇晶状体
  • 3篇窥镜
  • 3篇角膜
  • 2篇眼内窥镜
  • 2篇眼压
  • 2篇源性
  • 2篇增生

机构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郑鹏飞
  • 9篇庞秀琴
  • 8篇何雷
  • 6篇杨勋
  • 4篇史翔宇
  • 3篇刘毅
  • 3篇李琦琰
  • 2篇贺永宁
  • 1篇王海燕
  • 1篇刘敬花
  • 1篇陈惠茹
  • 1篇于亚杰
  • 1篇彭晓燕
  • 1篇卢海
  • 1篇王绍莉
  • 1篇孙华
  • 1篇王辉
  • 1篇于洁
  • 1篇齐梦
  • 1篇于洁

传媒

  • 5篇眼科
  • 3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国外医学(眼...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眼内窥镜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庞秀琴史翔宇何雷郑鹏飞王海燕李琦琰杨勋刘毅孙华于洁
显微眼内窥镜被称为眼科医生的“第三只眼睛”,由光源、导光系统、监视器及摄像装置等部分组成。眼内图像通过光纤传导至监视器上,光纤可直接观察到虹膜后及睫状体部组织以及眼后段的病变,特别是在玻璃体手术中显示了巨大的潜力。200...
关键词:
关键词:眼外伤
内镜引导玻璃体切除治疗伴严重角膜浑浊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对内镜引导玻璃体切除治疗伴有严重角膜浑浊的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回顾对照研究。37例(37眼)伴有严重角膜浑浊的外伤性PVR分别应用内镜引导玻璃体切除术(A组19例)和经临时人工角膜玻璃体切除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B组18例)治疗。就等待手术时间、视网膜复位率、术后视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随诊2~40个月。A组术前等待时间〈1个月者13/19例,明显优于B组的5/18例(P〈0.05)。视网膜复位率及术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严重角膜浑浊的外伤性PVR用内镜引导玻璃体切除术可有效地提早手术时间,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同时可节省大量的角膜材料。
郑鹏飞杨勋何雷李琦琰庞秀琴
眼内炎患者硅油充填前房后眼压升高对角膜内皮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后硅油充填前房后眼压升高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影响。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2006年11月至2011年11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眼外伤组就诊的眼内炎患者19例(19眼)均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注入术,术后硅油完全充填前房。方法对19例(19眼)患者行硅油取出术。依据硅油取出术前眼压分组:眼压>21 mm Hg为高眼压组(A组)(12眼);眼压≤21 mm Hg为正常眼压及低眼压组(B组)(7眼)。硅油取出术后1个月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指标硅油取出术前眼压及硅油取出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硅油取出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000个/mm2者:A组2眼(2/12,16.7%),B组5眼(5/7,71.4%);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000个/mm2者:A组10眼(10/12,83.3%),B组2眼(2/7,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400个/mm2者:A组1眼(1/12,8.3%),B组5眼(5/7,71.4%);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400个/mm2者:A组11眼(11/12,91.6%),B组2眼(2/7,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硅油充填前房合并眼压升高可以导致角膜内皮细胞严重丢失。
郑鹏飞刘敬花
关键词: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角膜内皮细胞
眼内窥镜引导玻璃体手术治疗伴有严重角膜混浊的眼内炎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眼内窥镜引导玻璃体手术治疗伴有严重角膜混浊的眼内炎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10例伴有严重角膜混浊的化脓性眼内炎患者。方法通过眼内窥镜引导行玻璃体切除、玻璃体腔注药术。其中5例同时行球内异物取出术,2例行视网膜裂孔激光封闭,1例行睫状突光凝术,3例眼内充填硅油。主要指标眼内炎症转归及视力。结果术后随诊2~6个月,全部患者眼内炎症均得到控制。6例视力提高,3例矫正视力≥0.1。结论眼内窥镜扩展了玻璃体切除术的适应范围,对于伴有严重角膜混浊的眼内炎患者亦可及时手术治疗。
郑鹏飞庞秀琴何雷杨勋
关键词:眼内窥镜玻璃体切除术角膜混浊
滤过泡漏感染性眼内炎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漏致感染性眼内炎的原因、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以期提高其救治成功率。方法9例(9眼)中,8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异体巩膜修补、自体结膜瓣遮盖,其中3例在内窥镜引导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睫状突光凝术;1例保守治疗。对本组病例从病因学、手术方式、术后眼压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结果9例眼内炎症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7例术后眼压控制理想,2例2次行睫状体光凝术。6例保存了有用视力。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异体板层巩膜移植修补、自体结膜瓣遮盖、眼内注药及睫状体光凝是治疗滤过泡漏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贺永宁庞秀琴郑鹏飞刘毅
关键词:感染性眼内炎丝裂霉素C
玻璃体手术中联合眼内睫状突光凝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观察对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行眼内窥镜下睫状突光凝(endoscopiccyclophotocoagulation ,ECP)联合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效果。设计 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 36例(36只眼)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方法 对36例继发性青光眼患者采取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ECP术(采用810nm二极管激光器,能量2 0 0~10 0 0mW ,光凝时间30 0~6 0 0ms ,光凝范围10 0~2 0 0°) ,其中17只眼行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主要指标 眼压,视力,并发症。结果 36例术前平均眼压(34 11±14 0 0 )mmHg。31只眼随诊3~15个月,末次平均眼压(17 2 2±4 17)mmHg。眼压控制率86 11%(31/36 )。另外4只眼眼压失控,再次行抗青光眼手术。36只眼术中无疼痛反应,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窥镜下睫状突光凝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手术直观,操作简单,眼压控制较好,并发症较少。
何雷庞秀琴郑鹏飞杨勋史翔宇
关键词:晶状体脱位玻璃体切除术激光凝固术
滤过泡漏感染性眼内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漏致感染性眼内炎的原因、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以期对滤过泡漏感染性眼内炎有进一步认识,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9例患者中, 8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异体巩膜修补、自体结膜瓣遮盖,其中3例在内...
贺永宁庞秀琴郑鹏飞刘毅
文献传递
睫状体破坏性手术的回顾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3年
睫状体破坏性手术在某些难治性青光眼中 ,为降低眼压 ,保存视功能起重要作用。本文对睫状体破坏性手术的发展作了简要回顾 ,简述了电透热术、冷冻术及光凝术各自的特点。
郑鹏飞庞秀琴
关键词:难治性青光眼光凝术
显微眼内镜在眼外伤前后段联合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应用眼内镜实施眼外伤前后段联合手术的意义。方法对92例不同情况的眼外伤患者,应用眼内镜实施手术,包括:晶状体玻璃体切除、睫状突光凝、眼内异物摘出、视网膜脱离复位及辅助检查眼底周边部。结果角膜混浊行眼后段手术的52例中,合并眼内异物者全部摘出;视网膜脱离者眼内填充硅油,视网膜复位。40例继发青光眼患者,行晶状体或(和)玻璃体切除联合睫状突光凝,34例眼压控制,术后平均眼压(16.79±3.01)mmHg〔(2.24±0.40)kPa〕,6例眼压失控,再次行睫状体光凝。结论眼内镜下不失时机地对角膜混浊合并眼后段病变及难治性青光眼进行前后段联合手术,效果理想。
庞秀琴郑鹏飞杨勋何雷史翔宇
关键词: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视网膜脱离复位眼内异物摘出眼内填充眼压失控睫状突
囊袋内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半脱位的治疗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囊袋内人工晶状体(IOL)半脱位的治疗方法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19例(19眼)囊袋内IOL半脱位的患者。方法回顾上述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IOL类型和半脱位程度分别予以IOL置换缝线固定和经囊袋单纯缝线固定复位术。主要指标手术方法、视力、并发症。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5例(26.3%)为IOL置换,取出原IOL,选用新IOL以缝线固定于巩膜;14例(73.7%)为IOL单纯缝线固定复位,将脱位的IOL襻固定于巩膜。术后随访5~41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视力均≥0.3,其中≥0.8者8例(42.1%)。术后第1天7例(36.8%)出现轻度前房或玻璃体积血。术后第1周内3例(15.8%)出现高眼压,经滴眼液治疗后恢复正常。3例(15.8%)出现IOL轻度偏心,4例(21.1%)IOL轻度倾斜,均未处理。结论采用IOL置换缝线固定或经囊袋单纯缝线固定复位的方法治疗囊袋内IOL半脱位有效而安全。
史翔宇卢海齐梦王绍莉于洁郑鹏飞何雷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半脱位手术后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