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文宾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3篇巨核
  • 3篇巨核细胞
  • 3篇核细胞
  • 3篇干细胞
  • 3篇干细胞移植
  • 2篇血小板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造血干细胞移...
  • 2篇体外
  • 2篇细胞因子
  • 2篇骨髓
  • 2篇骨髓移植
  • 1篇蛋白
  • 1篇选择素
  • 1篇血小板生成
  • 1篇血小板生成素
  • 1篇异基因

机构

  • 7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澳大利亚新南...

作者

  • 7篇阮文宾
  • 4篇李桂霞
  • 3篇戚其威
  • 3篇成明光
  • 3篇杨默
  • 3篇李志光
  • 2篇霍泰辉
  • 1篇杨孟思
  • 1篇李绍鸿
  • 1篇梁淑芳
  • 1篇李伟生
  • 1篇林伟基
  • 1篇赵东长
  • 1篇刘颉

传媒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今日应用医学

年份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8
  • 2篇199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小板生成素和多个细胞因子对体外巨核细胞生长的作用被引量:13
2000年
杨默李桂霞阮文宾李志光戚其威成明光霍泰辉
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细胞因子巨核细胞
香港素食小儿之营养状况
1997年
香港素食小儿之营养状况香港中文大学儿科学系梁淑芳罗祥瑛阮文宾社会医学会李绍鸿化学物理系杨孟思林伟基在西方社会,素食风气日渐兴盛[1],除了宗教原因外,还有保健因素。不少文献报道素食者在患冠心病及癌症等机会都比杂食者少[2]。但另一方面,在某些营养素上...
梁淑芳罗祥瑛阮文宾李绍鸿杨孟思林伟基
关键词:儿童营养素食营养不良
血小板α-粒子蛋白对巨核细胞生长的作用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研究血小板α粒子蛋白包括血小板反应素1(thrombospondin1,TSP1),血小板因子4(plateletfactor4,PF4),β血小板球蛋白(βThromboglobulin,βTG)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对巨核细胞生成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血浆凝块巨核细胞集落培养,观察对生长的影响,并进一步使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证实受体的存在和对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1)TSP1和PF4显著地抑制巨核细胞集落(CFUMK)的形成,有意义的起始抑制浓度为25μg/ml(P<005)。比较相同浓度的作用TSP1和PF4有相似的抑制效应,但βTG则无显著的影响。而PDGF显著地刺激巨核细胞的生成,最大的刺激剂量为50ng/ml;(2)血小板生长因子(TPO)(20ng/ml)显著地增加CFUMK的形成,但当加上TSP1(5μg/ml)时。TPO对巨核细胞的生长作用能被TSP1减弱(71±55/2×105细胞~41±80/2×105细胞,P<001);(3)证实骨髓的巨核细胞表达TSP受体(C?
杨默李桂霞阮文宾Chong BH
关键词:巨核细胞P选择素血小板
体外扩增脐血CD_(34)^+细胞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探讨某些造血细胞因子对脐血造血干细胞的扩增效应。方法脐血CD+34细胞经免疫磁珠法分选后,在含有重组人Flt3配基(rhFlt3L)、干细胞因子(rhSCF)、白细胞介素1β(rhIL1β)、rhIL3和rhIL6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7至14天。采用流式细胞仪、造血细胞集落和长期培养起始细胞(LTCIC)方法检测扩增后的细胞。结果在上述细胞因子作用下,脐血CD+34细胞明显扩增。细胞总数、CD+34细胞和造血细胞集落总数在第7天分别扩增31±19、4±5、10±67倍、第9天分别扩增236±106、20±20、57±62,第14天分别扩增770±505、30±30、189±133。扩增的细胞以髓系祖细胞为主,极少红系祖细胞,无淋巴系细胞,并含有LTCIC。结论理想的造血细胞因子的组合可以加速体外扩增脐血CD+34细胞。
刘颉李桂霞丘峰云阮文宾
关键词:CD34胎盘造血干细胞移植体外扩增
儿童骨髓脐血及血干细胞移植
1997年
香港像许多其他先进国家和地区一样,癌瘸是儿童第二号杀手,仅次于意外和中毒.据政府统计,香港每年有一百二十至一百四十名零至十四岁的儿童患有癌症。而每年大约有四十至五十名儿童死于癌症。
阮文宾
关键词:儿童脐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白血病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异基因骨髓移植的比较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功效及并发症。方法 自 1991年 2月~2 0 0 0年 2月 ,所有接受同胞或近亲异基因移植的患儿 ,分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SCT)和骨髓移植 (BMT)两组 ,纳入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  2 5例PBSCT与 6 4例BMT的平均年龄无明显差异 ,PBSCT组的供者为一个位点不合的同胞或父母 ,占 44 % (11/ 2 5 ) ,较BMT组 [只占 9 4% (6 / 6 4) ]为多(P <0 0 1)。PBSCT组的植入有核细胞数较BMT组高 (11 7× 10 8/kg、7 0 5× 10 8/kg ,P <0 0 1) ,而粒细胞植入速度亦较快 (16 3d、19 4d ,P =0 0 3) ,但血小板植入速度差异无显著性 (均为 30d)。Ⅱ度或以上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差异无显著性 (32 %、2 9 7% ,P =0 83)。PBSCT组的慢性GVHD较BMT组为高 (31 8%和 9 6 % ) ,但如只限于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全相合同胞移植 ,PBSCT组并未出现慢性GVHD。随访显示 ,两组的二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 (5 5 %、73% ,P =0 33)。白血病复发为其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 PBSCT的白细胞植入较快 ,且未增加急性或慢性GVHD ,而无病生存率与BMT相近 。
李志光成明光戚其威李伟生梁廷勋阮文宾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
巨核细胞的免疫学研究被引量:18
2000年
巨核细胞的免疫学作用鲜被研究 ,本研究观察巨核细胞的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表达 ,以及细胞因子与巨核细胞的相互作用 ,以了解巨核细胞的免疫学作用。使用流式细胞术 ,ELISA和免疫组化方法 ,分析粘附分子CD36在血小板、骨髓巨核细胞和巨核细胞株 (Meg 0 1,Dami,CHRF 2 88 11和M 0 7e)的表达 ;使用RT PCR方法 ,检测白细胞介素 1(IL 1)至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 ,TNF α ,TNF γ和IFN γ在 4个巨核细胞株的表达 ;使用血浆凝块巨核细胞集落培养方法 ,观察细胞因子IL 1β ,IL 3,IL 6和TPO对小鼠巨核细胞生长的影响 ,乙酰胆碱酯酶染色鉴定和识别巨核细胞。结果 :①血小板、骨髓巨核细胞和巨核细胞株均表达CD36 ,而且随着细胞的发育成熟 ,CD36表达越来越高 ,提示巨核细胞通过合成血小板膜上的粘附蛋白参与免疫反应 ;② 4个巨核细胞株代表不同成熟阶段巨核细胞的模型 ,炎性细胞因子TNF α ,IL 1β ,IL 3和IL 6在 4个细胞株均有表达 ,提示不同阶段的巨核细胞均可作为炎性细胞因子的一个来源 ,参与机体的免疫过程 ;③细胞因子IL 1β ,IL 3和IL 6对巨核细胞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活性 ,尽管较血小板生成素低 ,仍提示巨核细胞存在一个自分泌 (autocrine)反应 ,影响自身的生长。
杨默李桂霞戚其威赵东长阎淼李志光成明光霍泰辉阮文宾
关键词:巨核细胞CD36细胞因子免疫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