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血栓
  • 2篇动物
  • 2篇心电
  • 2篇心脏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大鼠冠状动脉
  • 1篇电活动
  • 1篇电图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夹层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栓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组织
  • 1篇多普勒组织成...
  • 1篇心病

机构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陈丹
  • 7篇陈良龙
  • 5篇钟玲
  • 4篇李金国
  • 3篇林丽珍
  • 2篇洪华山
  • 2篇叶明芳
  • 1篇孙旭东
  • 1篇孙钰
  • 1篇廖崇先
  • 1篇傅发源
  • 1篇陈昭阳
  • 1篇陈道中
  • 1篇林朝贵
  • 1篇吴黎明
  • 1篇孙玉
  • 1篇林丽

传媒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 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 方法 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冠脉微血栓组 (模型组 ) ,每组各12只。钳夹升主动脉后自主动脉根部注入生理盐水或月桂酸钠 1.0 mg/ kg,1h后取标本。苏木精 -伊红染色观察冠脉微循环改变 ,Nagar- Olsen染色观察早期心肌低氧程度。 结果  (1)模型组出现微动脉血管内皮损伤及微动脉血栓形成 ,对照组无此情况 (P <0 .0 1) ;模型组微动脉内皮损伤率为 10 .17%± 2 .33% ,血栓形成率 9.4 2 %±2 .0 2 %。 (2 ) Nagar- Olsen染色模型组心肌缺血区域占所观察心肌横截面面积的 7.2 0 %± 2 .4 3% ,对照组无心肌缺血 (P<0 .0 1)。 结论 月桂酸钠可稳定地诱发冠脉微血栓形成 。
叶明芳陈良龙陈丹洪华山
关键词:冠状动脉循环微循环血栓形成疾病模型动物
响应并调控动脉血栓微环境的三元纳米自组装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响应并调节动脉血栓微环境的三元纳米自组装颗粒及其制备方法。该三元纳米自组装颗粒以不对称酞菁锌为模板,与含有对苯醌母核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及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疏水作用、π‑π相互作用、静电作用自组装而成。本发明...
陈丹陈良龙陈昭阳林丽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 (PW- DTI)定量诊断冠心病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 PW- DTI对 38例冠心病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左室壁节段长轴和短轴方向运动速度进行测定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 ;对其中 12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后 1个月复查 PW- DTI。结果 冠心病组病变节段与正常组比较 ,其运动峰值速度 S、E及 E/ A比值显著性减低。长轴左室壁节段收缩峰值速度 S分布比例在正常组与冠脉狭窄组 (直径狭窄率≥ 75 % )间有显著差异。长轴方向 ,在心底水平冠心病组有 91.6 %的病变节段收缩峰值速度 S≤6 .0 cm/ s,正常组相应百分比为 8.3% (P<0 .0 1) ;乳头肌水平 ,冠心病组 88.4 %的病变节段 S≤ 4 .0 cm/ s,而正常组相应百分比为 6 .7% (P<0 .0 1)。 12例冠状动脉前降支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 ,术后 1个月复查 PW- DTI,发现短轴和长轴方向前降支所支配的大多数节段收缩峰值速度 S较术前改善。结论  (1) PW- DTI可准确定量评价冠心病局部室壁短轴和长轴的运动异常。 (2 )长轴方向心底水平收缩峰值速度 S≤ 6 .0 cm / s,乳头肌水平 S≤ 4 .0 cm/ s,可作为判断冠心病病变节段心肌缺血的参考量化指标。 (3) PW- DTI可客观评价冠脉介入治疗效果和心功能变化 ,对冠心病的无创性诊断、
杨健卢林琪李金国钟玲陈丹陈良龙
关键词:冠心病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诊断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超声特点。 方法 对 16例临床疑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CT及 MRI检查。 结果 心脏超声检查检出率 92 .3% (14 / 16 ) ,特点为 (1)主动脉壁有分离的回声带 ,真假腔血流速度不同 ;(2 )升主动脉增宽 4 2~ 5 6 m m(13/ 16 ) ;(3)夹层远心端形成血栓 (2 / 16 )。
陈丹陈良龙钟玲李金国林丽珍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动脉瘤夹层主动脉疾病
全文增补中
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与心脏功能的关系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比较高血压病人不同左室构型与心功能的关系。 方法 采用二维、M型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方法测定 15 0例高血压患者 (正常左室构型、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患者各 5 0例 )的心脏收缩功能指数 FS及EF、舒张功能指数 E、A、DT、E/ A等。结果 正常左室构型组、向心性肥厚组及离心性肥厚组左室舒张功能均减退。向心性肥厚组左室收缩功能增强 ,而离心性肥厚组左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
陈丹陈良龙钟玲李金国林丽珍
关键词:高血压心室功能肥大左心室
全文增补中
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的建立(英文)
2004年
背景: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相当常见,并且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目的: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的病理生理意义奠定基础。地点、材料和干预:实验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鼠类动物实验室完成。实验选取24只SPF级雄性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只。钳夹升主动脉后自主动脉根部注入月桂酸钠1.0mg/kg,1.5h后取标本。主要观察指标:注入月桂酸钠后大鼠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损害及微血栓形成情况;早期缺氧心肌情况。结果:①注入月桂酸钠1.5h后冠状动脉微血栓组所有大鼠均出现微动脉血管内皮损伤及微动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无此情况(P<0.01);冠状动脉微血栓组微动脉内皮损伤率为(10.17±2.33)%,血栓形成率为(9.42±2.02)%。②Nagar-Olsen染色显示心肌缺血区域占所观察心肌横截面面积的(7.52±2.26)%,对照组无心肌缺血(P<0.01)。结论:月桂酸钠可稳定地诱发冠状动脉微血栓形成,此模型可作为冠状动脉微血栓及微栓塞研究的平台。
叶明芳陈丹傅发源陈良龙洪华山吴黎明林朝贵
关键词:动物模型心肌缺血病理学
二尖瓣置换加Cox手术对心房颤动转复、心电活动及心功能的影响
1999年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加迷宫手术(MVR-MP)对二尖瓣病变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心律转复作用及对心电活动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观察28例MVR-MP患者手术前后心电活动、心功能及运动耐量变化,并与98例单纯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的相应指标比较。术前两组均为二尖瓣病变伴长期房颤患者。结果在随访中MVR-MP组和MVR组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分别为92.9%和2.0%(P<0.01);MVR-MP组心律转复后P波矮小、时限较长,动态及运动心电图未见严重心律失常;两组手术后心功能改善级别分别为2.37±0.69和1.43±0.67(P<0.01),所能完成的做功量分别为10.67±1.56和5.28±0.59METs(P<0.01),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65.0±9.2)%及(51.4±10.4)%(P<0.01)。结论MVR-MP可使二尖瓣病变伴长期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可显著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心功能。
陈良龙孙旭东陈道中孙玉李金国钟玲陈丹林丽珍廖崇先
关键词:心房颤动二尖瓣病变迷宫手术
同种原位心脏移植双窦房结起搏致双P波的心电图观察
2000年
孙钰钟玲陈丹
关键词:同种原位心脏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