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0篇凝血
  • 9篇凝血酶
  • 7篇凝血酶原
  • 7篇凝血酶原复合...
  • 6篇蛋白
  • 4篇血栓
  • 4篇血栓性
  • 4篇致血栓性
  • 3篇纤维结合蛋白
  • 3篇结合蛋白
  • 3篇光度
  • 3篇光度法
  • 3篇分光光度法
  • 2篇导数
  • 2篇输血
  • 2篇凝血因子
  • 2篇清蛋白
  • 2篇球蛋白
  • 2篇免疫
  • 2篇抗凝

机构

  • 18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成都机车车辆...
  • 1篇成都市第五人...
  • 1篇成都市儿童医...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1篇余蓉
  • 8篇赵青蓉
  • 7篇刘文芳
  • 5篇袁理
  • 3篇邓承祺
  • 3篇陈宪辉
  • 2篇肖小璞
  • 2篇刘文方
  • 2篇杜俊蓉
  • 1篇季阳
  • 1篇刘晓宇
  • 1篇闻欣
  • 1篇冷冰霄
  • 1篇王憬惺
  • 1篇王泓
  • 1篇胡其乐
  • 1篇邓长安
  • 1篇岳世韬
  • 1篇李素琼
  • 1篇周宇

传媒

  • 15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8
  • 5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采用S/D病毒灭活后凝血酶原复合物在犬非停滞模型上致血栓性的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进一步评价采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S/D)技术灭活病毒后新工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的潜在致血栓性。方法:采用犬非停滞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动态监测血小板数(即刻测定),D-二聚体、TXB2、FⅤ∶C、FⅧ∶C、蛋白C和PT7项指标,并与未经病毒灭活处理的旧工艺PCC进行比较。结果:新工艺PCC组的上述指标动态变化所表明的潜在血栓倾向均明显低于旧工艺PCC组。结论:经病毒灭活处理的新工艺PCC不但病毒安全性已提高,其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也明显降低。
杜俊蓉余蓉李政周宇杨显福闻欣
关键词:凝血酶原复合物血栓性
FN、AT-Ⅲ、α_2-MG在肺心病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2
1995年
纤维结合蛋白(FN)、α2-巨球蛋白(α2-MG)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临床重要性,特别是FN所具有的诱导细胞分化,连接细胞和间质,参与血液凝固和加强单核巨噬系统吞噬功能等生理作用,已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临床上用富含FN的冷沉淀或FN纯品治疗角膜溃疡、创伤、烧伤以及败血症等已取得良好疗效。α2-MG和AT-Ⅲ是体内广谱的天然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其制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这些微量蛋白成分的变化与多种疾病有关,已成为临床监测的重要指标。1983年Brown曾提出“FN—蛋白酶—蛋白酶抑制剂平衡失常”的假说,但迄今这方面的临床研究不多。
余蓉刘文芳邓承祺刘立荣王增礼
关键词:肺心病纤维结合蛋白Α2-巨球蛋白抗凝血酶
采用S/D法灭活病毒的新型凝血酶原复合物中试研制的初探被引量:4
1997年
以冰冻血浆为原料,按100L血浆/批中试规模采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病毒灭活法制备凝血酶原复合物,并按《中国生物制品规程》(1990版)进行全面质检,结果显示在共计16个检测项目中,凝血酶活性、无菌、安全、抗HCV、抗HIV等10项指标合格率为100%(n=6~8),热原、外观、水分合格率均为75%(n=8),效价回收率(%)为62.56±11.56(n=8),磷酸三丁酯和Tween80残留量分别小于10×10-6和100×10-6(n=8)。初步提示实验室规模所建的新型凝血酶原复合物工艺用于大批量实际生产是可行的。
余蓉赵青蓉许淑清周宇
关键词:凝血酶原复合物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灭活病毒
蛋白制品中利凡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是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检测蛋白制品中利凡诺残留量的方法。先用蛋白对照液精密配制不同利凡诺含量的混合标准品并测绘其一阶导数分光光谱,在其中蛋白谱线呈直线段的区间内任选两波长,由与此两波长相对应的利凡诺谱线上的Δ...
余蓉刘文芳
文献传递
四种血液成分离心条件筛选探讨被引量:10
1991年
我们在过去工作基础上,参照国际标准,对4种血液成分的离心条件进行了筛选,并对其制品质量进行了实验室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本试验所用塑料血袋及转移袋均由本所自制,血袋内含酸性枸橼酸凝剂40ml。
方静致袁理陈宪辉尚云岳世韬王憬惺余蓉肖红卢传兰
关键词:血液成分血液制品
改良凝胶吸附法制备的凝血酶原复合物被引量:12
1997年
采用DEAE-SephadexA50和DEAE-SepharoseCL-6B凝胶从人血浆中吸附制备经S/D病毒灭活处理后的PCC制品,DEAE洗脱液经S/D处理(0.3%磷酸三丁脂和1%Twen80,6~8h,24℃)后,使所加入具有感染剂量(>106)的标志病毒VSV、Sindbis、HIV均被有效灭活;PCC制品中Ⅱ、Ⅶ、Ⅸ、Ⅹ因子的比活性(U/mg)分别为0.799±0.349、0.343±0.252、0.747±0.348、0.580±0.199(n=7),均比传统PCC提高1.5~2.5倍(其中FⅨ∶C的比活性提高有显著性,t=3.105,P<0.01),同时也优于国内同类制品(t=2.360,P<0.05),对其杂蛋白(AT-Ⅲ、Fn、PKA、Plg、ⅧR∶Ag抗A、抗B凝集素)的分析也反映出PCC纯度有所提高。SDS-PAGE、IE、CIE电泳图谱及HPLC层析图谱证实上述结果,PCC中TNBP残留量≤10μg/ml,Tween80残留量≤100μg/ml,均在安全范围内。
余蓉刘文芳赵青蓉焦丽华袁野肖小璞许淑清
关键词:凝血酶原复合物病毒灭活
用高价人抗HBs在人体内诱导产生抗HBs被引量:4
1990年
本文探讨用外源性人抗HBs在人体通过免疫网络诱导产生自身的抗HBs的可能性。志愿者经多次注射人高价抗HBs(Ab_1)后,体内产生了Ab_2,进而产生出特异性与Ab_1相同的Ab_3;当Ab_3水平升高时,Ab_2水平下降。此结果证实了人体内独特型网络的存在及其活跃的调节功能,表明用于被动免疫的人抗HBs在人体也能通过激活独特型网络产生主动免疫保护作用。此外,本文的结果还提示,注射人抗HBs后,人体内产生的Ab_2可模拟HBsAg,使常规的HBsAg检查出现假阳性结果。
胡其乐牟家琬王道若赵宗蓉王泓刘文方余蓉
关键词:被动免疫主动免疫
新型凝血酶原复合物中凝血因子及潜在致血栓性杂蛋白的分析
1997年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是一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乙型血友病和由肝疾患、维生素K缺乏而继发的Ⅱ、Ⅶ、Ⅸ、Ⅹ因子缺乏症的血浆蛋白制品,传统的PCC存在病毒污染和潜在诱发血栓形成的高度危险性。本文对笔者所研制的经国际公认灭活病毒有效的有机溶济/表面活性剂(S/D)法处理的新型PCC及传统PCC进行了质量考察,重点对PCC的凝血因子活性及潜在致血栓性的杂蛋白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显示新型PCC的Ⅱ、Ⅶ、Ⅸ、Ⅹ因子的比活性(u/mg)均比传统PCC约高1.5~2.5倍。同时也优于国内同类研制产品(P<0.05)。该结果提示随着新型PCC纯度的提高其相应的血栓副作用得以明显改善。此外,还对制品中与凝血抗凝及纤溶有关的杂蛋白进行了初探以进一步阐明新型PCC的血栓安全性。
余蓉赵青蓉肖小璞闻欣袁野许淑清
关键词:凝血因子活性血栓
凝血酶原复合物潜在致血栓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凝血酶原复合物潜在致血栓性的实验研究*61008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输血研究所余蓉赵青蓉袁野许淑清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杜俊蓉传统工艺生产的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complexconcentrate,PCC)在临床应用中存在...
余蓉赵青蓉袁野许淑清杜俊蓉
关键词:凝血酶原复合物致血栓性
新生儿疾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的检测及替代治疗初探被引量:3
1997年
新生儿疾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的检测及替代治疗初探610017成都市儿童医院李晓静王梅王晓鸥周刚强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输血研究所余蓉袁理刘文芳临床已证实在机体严重感染、组织损伤、器官功能衰竭时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tin,Fn)的浓...
李晓静王梅王晓鸥周刚强余蓉袁理刘文芳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成分输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