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稀有
  • 4篇基因
  • 3篇蛋白
  • 3篇动蛋白
  • 3篇荧光
  • 3篇启动子
  • 3篇转基因
  • 3篇克隆
  • 3篇肌动蛋白
  • 2篇对虾
  • 2篇荧光蛋白
  • 2篇绿色荧光
  • 2篇绿色荧光蛋白
  • 2篇凡纳滨对虾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生态位
  • 1篇生态位视角
  • 1篇受精
  • 1篇受精卵
  • 1篇转基因技术

机构

  • 8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8篇叶斐菲
  • 6篇蔡生力
  • 6篇王豪杰
  • 5篇刘红
  • 3篇李媛媛
  • 1篇潘鸿捷
  • 1篇许巍
  • 1篇钟立强
  • 1篇张俊
  • 1篇任光超

传媒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0
  • 4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斑马鱼外源基因acta1-AcGFP重组及其最佳注射浓度初探被引量:1
2009年
肌动蛋白纤维(actin filament)又称微丝(microfilament,MF),由肌动蛋白(actin)组成,是骨骼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PCR从斑马鱼基因组DNA中分离得到大小为2 019 bp的α肌动蛋白1(α-actin1)启动子所在区域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序列与NCBI公布的α-actin1基因5′侧翼区相应序列的相似性为98.7%,并且含有多个MEF2,E-box等对肌肉表达起调控作用的顺式元件以及在转录中起重要作用的TATA-box。将该启动子片段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AcGFP)重组,构建肌动蛋白特异性表达载体。采用显微注射法,将线性化表达载体注入斑马鱼受精卵中,获得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斑马鱼,平均表达率最高为16.5%。并初步确定400 ng/μl为外源基因(acta1-AcGFP)的最佳注射浓度。通过观察发现,AcGFP基因主要在骨骼肌中表达,且表达量随仔鱼肌肉的发育呈增长趋势。证明了分离得到的α-actin1启动子所在区域片段具有有效的驱动功能,为进一步开展转基因观赏鱼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依据。
潘鸿捷刘红蔡生力张俊叶斐菲王豪杰
关键词:肌动蛋白启动子转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斑马鱼
稀有鮈鲫β-actin启动子的克隆及转基因技术在荧光稀有鮈鲫培育上的应用
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鲤科鱼类,并已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实验鱼应用于鱼病学、遗传学、环境科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其所具有的优良特性使其具备通过转基因技术开发培育类似于斑马鱼(Dani...
叶斐菲
文献传递
生态位视角下的高校人才流动管理策略研究
2024年
人才流动是高校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高校愈加注重人力资源的投入、激励和使用。基于前人对生态位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才访谈调研,从人才的生态位内涵着手,将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融入生态位理论中,分析高校人才流动的“态”和“势”,提出人才生态位调适的管理策略,为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战略规划提供参考。同时,人才也要加强自我约束,找到最佳生态位,在适合的单位更好地发挥作用。
许巍叶斐菲任光超
关键词:生态位高校
稀有鮈鲫β-肌动蛋白启动子的克隆及其驱动活性的初步检测被引量:4
2010年
稀有鮈鲫是一种新型的模式实验鱼,具有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开发成为观赏性鱼类的潜在可能。本实验采用PCR方法,从稀有鮈鲫基因组DNA中分离得到大小为1584bp的β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包括长为1507bp的启动调控区和77bp的部分转录区序列。启动调控区包括一段长为109bpβ-actin基因上游调控序列,不翻译的外显子1和内含子1。上游调控序列中含有TATAbox,CAATbox和CArGbox等与转录活性密切相关的作用元件,并且在稀有鮈鲫β-actin基因第一个内含子中也含有1个CArG调控元件。将该启动子片段克隆到绿色荧光表达载体(pAcGFP1-1)上,显微注射入稀有鮈鲫的受精卵中,通过荧光显微镜能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本实验成功分离了具有驱动活性的稀有鮈鲫β-actin基因启动子。
叶斐菲刘红蔡生力王豪杰李媛媛
关键词:Β-肌动蛋白启动子转基因绿色荧光蛋白
4个不同世代凡纳滨对虾群体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对4个不同世代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群体进行遗传分析,探讨亲本、F1、F2和Fn4个世代群体间的遗传差异。选取10对AFLP引物组合对4个世代凡纳滨对虾群体共80尾个体进行比较分析,共扩增出483个位点,其中348个为多态位点;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61.90%、49.28%、50.52%、46.38%;4个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134、0.2621、0.2594、0.2262;结果表明亲本与F1,F2与Fn相互间遗传距离更为紧密。通过对4个不同世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为下一步进行杂交选育提供理论支持。
王豪杰蔡生力叶斐菲刘红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AFLP
稀有(鮈)鲫β-肌动蛋白启动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稀有鮈鲫又名金白娘、墨线鱼,属鲤形目,鲤科,鮈鲫属,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鲤科鱼类。转基因技术是改变动物遗传性状,培育动物新品系的有效途径,且在观赏鱼培育和市场开发上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转基因重组表达载体构建的重要工作是强...
叶斐菲刘红蔡生力王豪杰李媛媛
关键词:基因克隆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
凡纳滨对虾转录间隔区Ⅰ(ITS-1)序列及其二级结构的分析
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核糖体转录间隔区Ⅰ进行了克隆测序,并对ITS-1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的凡纳滨对虾ITS-1序列长度为614 bp,其中碱基含量为A:15.64%、C:33...
王豪杰蔡生力刘红叶斐菲钟立强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微卫星
不同化学试剂对稀有(鱼句)鲫受精卵脱粘效果的比较
介绍了实验室养殖条件下对稀有约鲫所产粘性卵的化学脱粘方法.使用4种溶液:(1)1.5% Na2SO3;(2)1.5% Na2SO3 +0.2%木瓜酶;(3)1.5%L-半胱氨酸-HCL+0.2%木瓜酶;(4)1.0% N...
叶斐菲蔡生力王豪杰李媛媛
关键词:受精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