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护士
  • 2篇抑郁
  • 2篇手术
  • 2篇手术前
  • 2篇手术前后
  • 2篇术前
  • 2篇术前后
  • 2篇普外科
  • 2篇普外科患者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患者
  • 2篇护理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技术
  • 1篇医护
  • 1篇医护合作
  • 1篇医生
  • 1篇抑郁症
  • 1篇抑郁症状
  • 1篇抑郁状态

机构

  • 8篇复旦大学

作者

  • 8篇吕海燕
  • 5篇杨晓莉
  • 4篇蒋红
  • 2篇王俐稔
  • 2篇梁静娟
  • 2篇赵艳
  • 2篇洪震
  • 2篇李曙光
  • 1篇曹艳佩
  • 1篇姒怡冰
  • 1篇赵琦
  • 1篇任学芳
  • 1篇黄洁敏

传媒

  • 2篇中华护理杂志
  • 2篇上海护理
  • 1篇现代护理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2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新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赵琦吕海燕李曙光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
普外科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症状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探讨手术与焦虑、抑郁之间的联系,以及焦虑和抑郁的关联状况。方法手术前后1d及术后3d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手术前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均高于常模,手术前后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及其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焦虑和抑郁呈中等相关(r=0.66,P<0.01)。结论焦虑和抑郁症状不因手术结束而减弱或消失,应及时提供心理干预,尤其注重焦虑和抑郁两者并存患者的干预。
蒋红吕海燕洪震杨晓莉赵艳王俐稔梁静娟
关键词:手术前后焦虑抑郁症状普外科患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手术结束
普外科患者手术前后抑郁状态的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 探讨手术与抑郁之间的联系,以及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 手术前后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手术前后患者抑郁水平均高于常模,手术前后抑郁水平和程度变化无差异,而女性患者抑 郁水平高于男性。结论 抑郁情绪不因手术结束而减弱或消失,应及时提供心理干预,尤其注重女性患者的护理。
蒋红吕海燕洪震杨晓莉赵艳王俐稔梁静娟
关键词:住院患者手术抑郁
医生和护士对医护合作所持态度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29
2006年
目的调查和比较医生和护士对医护合作所持有的态度,以及影响医护合作态度的因素。方法通过医护合作态度问卷调查,对各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筛选出影响医生、护士对医护合作态度的因素。结果护士对医护合作的态度量表得分比医生的高,表现在5个条目的得分差异。结论护士比医生对医护合作的态度更积极。医生对护士工作重要性的认同,是影响医生对医护合作态度的因素;而护士的学历、工作满意度、情绪是影响护士对医护合作态度的因素。
杨晓莉吕海燕李曙光
关键词:医生护士
护士对化学性职业损害防护的认知和行为调查被引量:30
2005年
目的 调查临床护士对化学性职业损害防护的认知和行为,并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临床护 士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化学性职业损害防护的认知和行为问卷进行评估。结果 肿瘤科护士防护的认知和行为等级高于 其他科室,手术室护士对甲醛的危害认知程度最高,同时认知分数高的护士采用的防护行为等级高。结论 化学性职业损害 防护的认知和行为与护士所处的科室有关,护理管理者应完善有关制度,提供防护设备和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教育。
蒋红吕海燕杨晓莉
关键词:护士
信息技术在临床护理排班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5年
姒怡冰任学芳吕海燕
关键词:护理排班信息技术技巧性护士长信息化
临床护士对物理和机械损伤因素认知和行为的调查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物理和机械损伤因素的认知和行为。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的每一个条目的选择,采用自由选择的方式问答。结果问卷回收率92.4%。护士对辐射电离危害、辐射外照射防护等的认知不足,有锐器刺伤经历的护士较多。结论社会、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关心,同时加强教育,规范操作,完善管理,以保证护理人员的安全及身心健康。
蒋红吕海燕杨晓莉
关键词:机械损伤
见习期护士管理模式探索被引量:13
2002年
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在进入医院工作9个月后才能参加全国的护士执业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成为正式注册护士.在未获取注册证书前,根据相关法律不适应独立当班.医院将护士进院第一年作为见习期,而西方发达国家将未取得注册资格的护士界定为准护士.根据我院3年护理差错统计分析,第一年见习期护士发生差错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工作经验不足、业务能力较弱等因素,属于护理差错发生的高危人群之一[1].另一方面,我们对护士分层次使用考虑学历因素的比较多,忽视了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不利于护士的健康成长.2000年我院通过引入准护士概念,设立准护士岗位,对见习护士的培养和使用模式进行了探索,现报告如下.
曹艳佩吕海燕黄洁敏
关键词:见习期护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