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膀胱
  • 9篇细胞
  • 8篇基因
  • 7篇肿瘤
  • 7篇细胞癌
  • 6篇移行细胞
  • 6篇移行细胞癌
  • 6篇膀胱移行细胞
  • 6篇膀胱移行细胞...
  • 5篇甲基化
  • 5篇膀胱肿瘤
  • 3篇启动子
  • 3篇腺癌
  • 3篇膀胱癌
  • 3篇DNA甲基化
  • 2篇尿脱落细胞
  • 2篇启动子甲基化
  • 2篇前列腺
  • 2篇前列腺癌
  • 2篇切除

机构

  • 19篇甘肃省人民医...
  • 6篇兰州大学
  • 1篇会宁县人民医...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兰州百源基因...

作者

  • 19篇张志华
  • 13篇陈一戎
  • 10篇郭柏鸿
  • 9篇郭利君
  • 8篇史葆光
  • 8篇车团结
  • 6篇张冲
  • 6篇罗能钦
  • 5篇黄贤德
  • 5篇李元
  • 3篇李海洋
  • 2篇颜东文
  • 2篇郭文平
  • 2篇王新平
  • 1篇周宾堂
  • 1篇王锦明
  • 1篇李琳
  • 1篇赵兴荣
  • 1篇高晓东
  • 1篇李国平

传媒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甘肃医药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中华腔镜泌尿...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09
  • 2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危险程度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85例,分为低、中、高危3组,对患者进行根治术并术后随访,比较3组患者的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包括大出血及直肠损伤)发生率及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盆腔血肿、尿路感染、尿性腹水)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中、高危3组患者切缘阳性率分别为5.6%、15.0%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低、中、高危3组完全控尿率分别为88.9%、78.4%、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危3组患者的性功能恢复率分别为66.7%、45.0%、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根治术的疗效虽不如低、中危患者,但其仍可到达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张志华王新平郭文平郭柏鸿
关键词: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腔镜安全性
磷酸酶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磷酸酶基因(PTEN)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32例BTCC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PTE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TEN基因在BTCC组织中甲基化率为65.6%,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甲基化水平逐渐升高,而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未发现甲基化。PTEN mRNA和蛋白表达在正常组织和BTCC组织中分别为93.8%、62.5%和15.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21例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的BTCC组织标本中,19例伴有PTEN基因表达缺失或下调,两者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r=-0.564,P<0.01)。结论PTEN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导致该基因转录表达失活,使其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甚至缺失,是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张志华郭柏鸿车团结史葆光黄贤德李元陈一戎
关键词:磷酸酶基因膀胱移行细胞癌DNA甲基化
TMS1/ASC基因CpG岛甲基化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检测抑癌基因TMS1/ASC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方法应用MSP技术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TMS1/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MS1/ASC基因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未发生甲基化,而在癌组织中甲基化频率为46.9%(15/32),并且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其甲基化水平逐渐升高(χ2=23.106,P<0.05)。在15例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的BTCC标本中,14例同时伴有TMS1/ASC基因表达缺失或下调,两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γ=0.5842,P<0.05)。TMS1/ASC mRNA和蛋白表达在正常膀胱组织和BTCC组织中分别为81.3%(26/32)、18.8%(6/32)(P<0.01),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S1/ASC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导致该基因转录表达失活,使其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甚至缺失,这可能是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张志华郭柏鸿车团结郭利君王锦明李元陈一戎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DNA甲基化
膀胱肿瘤复发和进展评分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预后的判断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和进展评分对预测其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和进展危险评分系统(EORTC)对2005年4月至2009年9月该院收治的13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进行评分,并计算各评分等级组术后患者的1、3、5年复发率和进展率。结果依据复发评分计算后分为0分组、1~4分组、5~9分组和10~17分组,其中患者术后1、3、5年复发率与欧洲膀胱治疗研究组织(EORTC)评分预测的参照复发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依据进展评分计算后分为0分组、2~6分组、7~13分组、14~23分组,其中患者术后1、3、5年进展率与EORTC评分预测的进展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根据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评分实际情况将其分为不同评分等级,对患者预测1~5年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有待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黄贤德罗能钦郭利君张志华张冲颜东文陈一戎
PTEN、MDM2和c-erbB-2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PTEN、MDM2和c-erbB-2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3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PTEN、MDM2、c-erbB-2基因的表达。结果PTEN、MDM2和c-erbB-2在膀胱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3%、50.0%、78.1%(P<0.05)。PTEN在正常组织中呈高表达,随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呈递减趋势(P=0.002)。MDM2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率是3.1%,而在G1级膀胱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随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呈递减趋势(P<0.01)。c-erbB-2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而在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随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呈递增趋势(P<0.01)。PTEN与MDM2表达、c-erbB-2表达均呈负相关(γ=-0.572,P=0.015;γ=-0.653,P=0.025),MDM2与c-erbB-2无相关性(P>0.05)。结论PTEN、MDM2和c-erbB-2基因的表达异常及协同作用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翟星全张志华郭柏鸿史葆光车团结陈一戎李元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PTEN基因MDM2基因C-ERBB-2基因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和hMSH3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方法应用MSP技术检测膀BTCC中hMLH1、hMSH2和hMSH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RT-PCR法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36例BTCC组织中hMSH1、hMSH2的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38.9%(14/36)、52.8%(19/36),所有标本中均未发现有hMSH3启动子甲基化。hMLH1、hMSH2、hMSH3 mRNA在BTCC中表达率分别为47.2%(17/36)、38.9%(14/36)、16.7%(6/36),在正常组织中分别为22.2%(8/36)、63.9%(23/36)、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均与临床分期不相关(P>0.05)。结论hMLH1、hMSH2和hMSH3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可能导致该基因转录表达失活,使其mRNA表达减少甚至缺失,这可能是导致BTCC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张志华郭柏鸿车团结史葆光郭利君李元陈一戎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DNA甲基化HMLH1HMSH2
兰州市膀胱移形细胞癌尿脱落细胞HPV感染基因型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调查兰州市膀胱移形细胞癌尿脱落细胞HPV型感染率及其主要基因型,进行乳头瘤病毒与膀胱癌移形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了200例膀胱移形细胞癌尿脱落细胞中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膀胱移形细胞癌尿脱落细胞中HPV6、11、16、18型阳性率分别为7.9%、6.3%、36.9%和7%,低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6、11型阳性率为11.3%,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型阳性率为37%.人类乳头瘤病毒6、11、16、18型感染阳性率在肿瘤患者尿液中有显著差异(P<0.05),人类乳头瘤病毒16型阳性率在肿瘤病理分级中有显著差异.人乳头瘤病毒16型在膀胱癌中分布为主.结论:高危人乳头瘤病毒可能与膀胱癌发生有关.
赵兴荣车团结周宾堂高杰张志华史葆光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膀胱移形细胞癌尿脱落细胞
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的关系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检测抑癌基因RUNX3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BTCC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BTCC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UNX3基因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未发生甲基化,而在BTCC组织中甲基化频率占46.9%(15/32),并且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其甲基化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5例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的癌组织标本中,14例同时伴有RUNX3基因表达缺失或下调,二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6472。P=0.012)。RUNX3 mRNA和蛋白表达在正常膀胱组织和BTCC组织分别为93.8%(30/32)、34.4%(11/32),二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UNX3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导致该基因转录表达失活,使其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甚至缺失,这可能是导致膀胱癌发生和转移的原因之一。
张志华郭柏鸿车团结史葆光陈一戎
关键词:移行性细胞膀胱肿瘤操纵子甲基化
附睾腺瘤样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附睾腺瘤样瘤临床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及诊治方案,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附睾腺瘤样瘤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合近期文献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本病好发生于附睾。临床表现多为阴囊内无痛性肿块偶有疼痛。彩超可确定肿瘤的部位。所有病例均行肿瘤切除术。结论附睾腺瘤样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多认为来源于间皮。诊断主要靠病理确诊。免疫组化和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肿瘤切除术中行冰冻切片检查,以确定睾丸及附睾保留的范围。
罗能钦张志华
关键词:腺瘤样瘤附睾
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抑制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差异基因的初步筛选
2009年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筛选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与正常人尿脱落细胞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分离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与正常人尿液中总mRNA,用SMART技术反转录成cDNA,经过酶切、接头连接、两轮消减杂交及两轮抑制性PCR,使得差异表达的DNA片段得以富集。PCR产物与T/A载体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XL-blue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随机挑取克隆进行酶切、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PCR鉴定有317个克隆载有主要在200~900bp之间呈随机分布的插入片段,片段插入率达93.2%,证实建库成功。对20个质粒测序结果经同源性比对分析,其中20个片段源于17个已知基因,1个克隆在GenBank中未检索到与其有相似性的基因序列,表明它们可能为BTCC差异表达的新基因。结论该消减杂交文库质量可靠,它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筛选、克隆膀胱肿瘤差异表达基因提供了依据,也为膀胱肿瘤诊断基因芯片的研究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张冲郭柏鸿张志华史葆光车团结陈一戎
关键词:膀胱肿瘤基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