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生

作品数:240 被引量:2,312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7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26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5篇医药卫生
  • 14篇农业科学
  • 12篇经济管理
  • 8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49篇中药
  • 22篇细胞
  • 18篇缺血
  • 18篇中医
  • 16篇蛋白
  • 14篇药材
  • 14篇药理
  • 13篇皂苷
  • 13篇中药资源
  • 13篇栀子
  • 12篇血管
  • 12篇阿尔茨海默病
  • 10篇中风
  • 9篇药物
  • 8篇生药
  • 8篇受体
  • 8篇糖基化
  • 8篇线粒体
  • 7篇三七皂苷
  • 7篇栀子苷

机构

  • 220篇北京师范大学
  • 31篇中国中医科学...
  • 23篇教育部
  • 18篇成都中医药大...
  • 16篇北京中医药大...
  • 15篇北京中医药大...
  • 8篇北京中医药大...
  • 6篇中国中医研究...
  • 4篇西南交通大学
  • 4篇四川大学
  • 4篇邢台市人民医...
  • 4篇北京师大科技...
  • 3篇北京大学
  • 3篇河北大学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拱北海关技术...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39篇张文生
  • 70篇王永炎
  • 26篇杜树山
  • 24篇孟繁蕴
  • 15篇冯成强
  • 15篇史培军
  • 13篇辛文锋
  • 12篇黄玮
  • 12篇韩建萍
  • 12篇马涛
  • 12篇徐世军
  • 10篇李喜悦
  • 9篇王飞
  • 9篇邓瑞春
  • 8篇张占军
  • 8篇姜良铎
  • 8篇李慧
  • 8篇刘振权
  • 7篇朱陵群
  • 7篇王树强

传媒

  • 17篇中国中医药信...
  • 17篇中国中药杂志
  • 14篇中国药理学通...
  • 13篇北京中医药大...
  • 8篇中草药
  • 7篇环球中医药
  • 5篇资源科学
  • 5篇中国药学杂志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2010年中...
  • 4篇世界科学技术...
  • 3篇生物技术通讯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中医杂志
  • 3篇中国药房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中国医药技术...
  • 2篇工程地质学报
  • 2篇生命科学研究
  • 2篇中国医药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14篇2014
  • 6篇2013
  • 9篇2012
  • 12篇2011
  • 22篇2010
  • 25篇2009
  • 17篇2008
  • 21篇2007
  • 36篇2006
  • 14篇2005
  • 15篇2004
2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性中风病分子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
本文对缺血性中风病分子机制及中药干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药不仅改善机体血液病变状态,而且通过抑制过氧化物、调节免疫等提高细胞耐受性,保护神经细胞,在整体层次上增强机体抵抗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张文生刘振权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药疗法中药药理
文献传递
热病的中医治疗与进展被引量:1
1995年
中医对热病的认识由来已久。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学科的交叉渗透,中医亦逐渐打破原有认识疾病的固有模式,向着更广阔、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对热病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化。现仅就1991年以来的国内有关热病研究文献从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三方面综述如下。 1 理论探讨 在继承中医传统热病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程运友通过对406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观察,发现脉迟者103例,均迟而有力,脉搏为33~57次/分。迟脉伴发热8例,平均体温38.3℃;无发热伴面赤、
姜良铎张文生
关键词:热病中医药疗法
三七组织培养研究综述被引量:9
2012年
从愈伤组织诱导、次生代谢物生产、不定根与不定芽诱导等方面对三七离体快速繁殖进行综述,旨在理清三七组织培养研究历史,为今后开展三七组织培养以及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提供参考。
黄勇张铁张文生辛文锋
关键词:离体快繁
基于方证相关理论的治“痹”经方药效学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比较治"痹"经方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和白虎加桂枝汤主要药效学的差异,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耳片法、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法、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考察3个经方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考察3个经方镇痛作用。结果:乌头汤和桂枝芍药知母汤对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醋酸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以及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肿胀均有显著的拮抗作用,也能够显著提高热刺激和化学刺激所致小鼠的痛反应阈值,以乌头汤的作用为强;白虎加桂枝汤亦能明显对抗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和醋酸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肿胀在完全弗氏佐剂注射后第3,5天表现出较好的拮抗效用,但抑制作用较乌头汤和桂枝芍药知母汤弱,同时对热刺激和化学刺激所致的小鼠疼痛反应均无抑制作用。结论: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具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白虎加桂枝汤具有较好的拮抗急性炎症的作用,对完全弗氏佐剂所致的免疫性炎症模型早期有一定的拮抗效应,但无明显的镇痛作用。3个经方相比较,乌头汤抗炎作用最强,桂枝芍药知母汤次之,白虎加桂枝汤最弱。提示3个经方主要药效学的差异可能与其寒热药性有关。
徐世军李磊张文生王永炎
关键词: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白虎加桂枝汤抗炎
栀子及其混淆品水栀子的蛋白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求更便捷、精准的栀子及其伪品水栀子的鉴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对栀子及其伪品水栀子蛋白多肽进行分析。结果栀子及其伪品水栀子蛋白多肽高效毛细管电泳图谱有明显的差异,重复性良好。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可作为栀子及其伪品水栀子的鉴定方法。
冯成强张义玲张文生孟繁蕴韩建萍
关键词:栀子高效毛细管电泳生药鉴别
黄连解毒汤抗脑缺血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黄连解毒汤由黄连、黄芩、黄柏和栀子组成,是清热解毒的代表方。在临床及动物实验中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延长模型动物的生存时间,改善能量代谢和血流状况,抑制脂质过氧化及炎症反应,还能改善脑缺血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现将近几年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分析黄连解毒汤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提供指导。
王磊朱迪娜张文生
关键词:黄连解毒汤脑缺血
植物雌激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0
2012年
植物雌激素是植物中一类结构与功效类似于动物雌激素的天然杂环多酚类化合物,能够与雌激素受体亚基(ERα或ERβ)结合,发挥雌激素样或抗雌激素样作用。就植物雌激素成分的结构分类以及含植物雌激素成分的中药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在数以千计的中药中寻找到具有雌激素样或抗雌激素样活性的新药源。
朱迪娜王磊王思彤张文生
关键词:植物雌激素雌激素受体雌激素样活性雌激素替代疗法中药
脑心通胶囊对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拟脑缺血3h,再灌注1,3,6,12,24,36,48,72h后损伤内皮细胞的活性、死亡率变化以及脑心通胶囊的影响,测定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模拟脑缺血3h,再灌注24h时脑心通胶囊含药血清对细胞裂解液SOD活性、MDA及NO含量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内线粒体活力下降,死亡率升高,脑心通胶囊0.24,0.48g.kg-1能不同程度改善细胞损伤(P<0.05,P<0.01),明显提高裂解液中SOD活性(P<0.05,P<0.01),降低裂解液中MDA和NO含量(P<0.05,P<0.01),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脑心通胶囊对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模拟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刘振权徐秋萍张文生郭建友杜树山王树强陈超杰顾彬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慢性铅暴露导致的肾脏炎症损伤及普洱茶对其保护作用
铅(Pb)是环境中最重要的无机污染物之一,可影响体内氧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导致氧化应激,具有明显的肾损伤作用。普洱茶为云南特色名茶,其成分中的茶多酚及儿茶素促排铅效果明显。本研究在清楚了解铅造成肾脏炎症损伤机制的基础上,...
刘洪娟张文生
关键词:普洱茶
文献传递
微量元素对丹参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的影响被引量:48
2005年
韩建萍梁宗锁张文生
关键词:微量元素丹参生长发育中草药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