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承峥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牙槽
  • 1篇牙槽嵴高度
  • 1篇牙周
  • 1篇牙周状况
  • 1篇抑素
  • 1篇硬组织
  • 1篇硬组织变化
  • 1篇原发性
  • 1篇入路
  • 1篇软硬组织变化
  • 1篇软组织
  • 1篇少年
  • 1篇舌癌
  • 1篇舌癌术后
  • 1篇生活质量
  • 1篇术后
  • 1篇吞咽
  • 1篇吞咽功能
  • 1篇吞咽训练
  • 1篇吞咽障碍

机构

  • 3篇东南大学
  • 2篇江阴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承峥
  • 4篇陶江丰
  • 2篇徐俊育
  • 2篇江强麟
  • 1篇陆蔚
  • 1篇李怀奇
  • 1篇刘奕
  • 1篇叶金海
  • 1篇刘洋
  • 1篇王晨星
  • 1篇葛昕
  • 1篇李中连

传媒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口腔医学
  • 1篇新医学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应用Transbuccal Trochar微创治疗单纯下颌骨角部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应用transbuccal trochar器材经口内入路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角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2012年间,下颌骨角部骨折患者25例,应用transbuccal trochar器材经口内入路复位内固定13例,另外12例按照传统口外入路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加以对比。结果:口内组及口外组均达到良好的疗效,包括良好的骨折断端对位、正常的张口度及原有咬合关系的恢复等。口内组有1例出现了创口感染,口外组有3例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与口外组相比,口内组避免了面部瘢痕并减少了手术创伤。结论:与口外入路相比,经口内入路应用transbuccal trochar治疗下颌角部骨折,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兼顾了患者对美观和功能的双重要求。
江强麟陶江丰陆蔚承峥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穿颊器口内入路
青少年与成人固定正畸患者牙周状况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与成人固定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状况特点。方法随机选择中等拥挤的青少年与成人固定正畸患者各20例,在矫治前和矫治第1、6和12个月时,对其进行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和牙石指数的检查。结果青少年患者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在矫治后1、6、12个月时,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而3个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石指数在矫治后6、12个月时开始逐渐明显升高(P<0.01)。成人患者牙龈指数在矫治后6、12个月时明显升高(P<0.01),而2个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斑指数在矫治后1、6、12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逐渐升高(P<0.01),而在治疗6、12月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石指数在矫治后1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时开始逐渐明显升高(P<0.01)。与青少年患者相比,固定正畸治疗前,成人牙石指数较高(P<0.01),而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时,成人牙龈指数、菌斑指数较低(P<0.05),而牙石指数值较高(P<0.01);治疗6、12月时,成人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均低于青少年(P<0.01),而牙石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前均应进行龈上洁治,在治疗中尤其应加强青少年患者的卫生宣教,同时尽量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减少矫治过程中对牙周健康的损害。
承峥陶江丰刘奕徐俊育
关键词:青少年成人牙周固定矫治器
前牙拔牙位点保存术后牙槽嵴软硬组织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模型间接测量法评价前牙拔牙同期位点保存6个月后牙槽嵴骨量及软组织量的变化。方法纳入29例患者共32颗符合拔牙适应证的前牙,试验组牙拔除术后应用去骨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izedboving bone mineral,DBBM,Bio-Oss)和可吸收生物膜(海奥)进行拔牙位点保存术,对照组行常规拔牙术后未予特殊处理。全部患者拔牙术前取石膏模型,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CBCT并于术后6个月再次取石膏模型,通过CBCT和模型测量对比分析术后6个月牙槽骨及软组织高度和宽度的变化。结果通过对比手术前后的CBCT测量结果,牙槽骨高度在唇侧和腭侧牙槽骨的高度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唇侧和腭侧牙槽骨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16.31±0.94) mm和(18.61±1.10) mm,牙槽骨宽度在根长的20%、70%测量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4.43±0.32) mm和(4.79±0.37) mm,但在根长50%处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高度在上颌牙龈缘最高点及下颌牙龈缘最低点处,试验组((9.26±0.40) m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处软组织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牙拔牙同期进行位点保存术处理,对拔牙后牙槽嵴高度、宽度和牙龈软组织的保存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实践中推广。
承峥承峥葛昕葛昕王晨星李怀奇叶金海
吞咽训练对舌癌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训练对舌癌术后患者吞咽功能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舌癌术后患者148例,平均年龄62.8±10.4岁,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4例),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2周的吞咽训练,对照组不给予吞咽干预。采用吞咽筛查量表(EAT-10)评价吞咽障碍程度和生活质量,记录吞咽训练前、后(14天)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清扫状况、肿瘤分期和EAT-10标准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人群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治疗组在治疗后EAT-10标准分总分低于治疗前评分(P<0.05);对照组术后14天EAT-10总分与术后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吞咽训练有助于提高舌癌术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承峥陶江丰江强麟王秋蛟
关键词:舌癌吞咽训练生活质量
原发性口腔鳞癌组织及血清中内皮抑素表达的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口腔鳞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内皮抑素表达及与肿瘤分期、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口腔鳞癌和12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内皮抑素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36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前血清内皮抑素水平,14例健康者血清做对照。结果:内皮抑素主要见于肿瘤组织细胞质。正常口腔粘膜中内皮抑素表达率为7.15%,口腔鳞癌组织中内皮抑素阳性率为76.44%,其中G1、G2、G3级阳性率分别为47.21%、79.17%、90.90%,病理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鳞癌患者血清中内皮抑素水平(49.62±1.72)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5.60±0.37)ng/mL(P<0.05),TNM分期III、IV期肿瘤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显著高于I和II期(P<0.05)。结论:口腔鳞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内皮抑素表达显著升高,并与肿瘤分期、分级相关,检测内皮抑素表达有助于判断口腔鳞癌恶性程度。
徐俊育陶江丰刘洋承峥
关键词:口腔鳞癌内皮抑素免疫组织化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