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桥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细胞
  • 1篇杜氏肌营养不...
  • 1篇遗传学
  • 1篇遗传学诊断
  • 1篇植入
  • 1篇植入前
  • 1篇植入前遗传学...
  • 1篇妊娠
  • 1篇三重PCR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生殖
  • 1篇生殖技术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培养
  • 1篇脐血
  • 1篇脐血来源
  • 1篇祖细胞
  • 1篇细胞
  • 1篇内皮

机构

  • 3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篇曾桥
  • 2篇李艳萍
  • 2篇梁德生
  • 2篇潘乾
  • 2篇夏家辉
  • 2篇戴和平
  • 2篇邬玲仟
  • 2篇龙志高
  • 2篇刘冬娥
  • 2篇夏昆
  • 1篇吴玥丽
  • 1篇马志成
  • 1篇陈鲜花
  • 1篇刘能辉
  • 1篇胡浩
  • 1篇邓利
  • 1篇朱海燕
  • 1篇李娟
  • 1篇余意
  • 1篇薛志刚

传媒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3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运用单细胞三重PCR对杜氏肌营养不良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采用三重PCR技术检测缺失型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基因部分外显子和性别鉴定位点amelogenin基因,探讨该技术对DMD家系中致病基因携带者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的可行性。方法:显微操作取正常男性、正常女性和DMD基因8号、47号外显子缺失型DMD患者单个淋巴细胞及无DMD家族史夫妻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pre-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废弃的单个卵裂球细胞,采用三重PCR技术扩增DMD基因8号、47号外显子和amelogenin基因。结果:64枚正常人单个淋巴细胞的DMD基因8号、47号外显子和amelogenin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93.8%,93.8%和95.3%,假阳性率为2.8%;48枚8号外显子缺失型患者单个淋巴细胞的DMD基因47号外显子和amelogenin基因扩增阳性率均为95.8%,假阳性率为3.3%;48枚47号外显子缺失型患者单个淋巴细胞的DMD基因8号外显子和amelogenin基因扩增阳性率均为95.8%,假阳性率为0;40枚单卵裂球细胞DMD基因8号、47号外显子和amelogenin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82.5%,80.0%和77.5%,假阳性率为0。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单细胞三重PCR技术具有较高的扩增阳性率和特异性,有望在缺失型DMD家系中进行PGD的临床应用。
吴玥丽邬玲仟李艳萍刘冬娥曾桥朱海燕潘乾梁德生胡浩龙志高李娟戴和平夏昆夏家辉
关键词:杜氏肌营养不良植入前遗传学诊断DMD基因
实施辅助生殖技术后27例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患者发生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发生部位、预防措施、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后303个临床妊娠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303例实施辅助生殖技术后发生异位妊娠27例,发生率为8.9%,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异位妊娠发生率为10.6%,其中输卵管积水及有输卵管手术史的患者异位妊娠发生率分别为19.3%、13.0%。结论实施辅助生殖技术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与输卵管所致不孕有关,妊娠早期动态监测β-HCG和超声检查,有利于异住妊娠的早期诊治,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李艳萍余意刘冬娥刘能辉邓利陈鲜花曾桥
关键词:妊娠生殖技术
脐血来源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安全性评价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脐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生物学特性,评价其长期体外培养后的安全性。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采用MCDB131培养基联合VEGF等生长因子进行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测定其生长动力学,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其表型,应用细胞荧光化学法分析EPCs对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etylat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ac-LDL)的摄取功能,Matrigel上培养并检测其形成血管能力,染色体核型分析其遗传稳定性,裸鼠实验、软琼脂实验观察致瘤性。结果:脐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体外进行长期传代培养,群体倍增水平可达42代,有内皮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具有内吞ac-LDL的功能和结合UEA-1的特性及体外形成血管的能力,分离培养的EPCs不同代次的内皮细胞均具有正常核型,并未见致瘤性。结论:脐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具有较高的增值潜能,在体外传代可以大量扩增,长期传代时核型稳定,无致瘤性,是作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理想种子细胞。
马志成梁德生薛志刚曾桥龙志高邬玲仟潘乾戴和平夏昆夏家辉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脐血体外培养安全性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