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兴
- 作品数:11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甘利欣在布鲁氏菌病患者难治性发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具有难以控制的较长时间高热的布鲁氏菌病 (简称布病 )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在继续应用原抗菌素的同时加用甘利欣注射液 3 0 ml。结果 治疗后患者体温明显下降。
- 李福兴刘卫华杜美兰柴植人王薇
- 关键词:甘利欣布鲁氏菌病甘草制剂
- 特殊途径感染的布鲁氏菌病3例报告被引量:12
- 2002年
- 张国侠岳少文柴植人马英华李福兴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病例分析
- 急性布鲁氏菌病并发中枢神经损害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 2019年
- 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中枢神经损害脑脊液特征,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至2014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布鲁氏菌病并发中枢神经损害患者20例作为观察对象。临床诊断:并发脑膜炎8例、脑膜脑炎3例、脊髓炎7例和脑脓肿2例。调查其住院病例资料,观察脑脊液常规检查各项指标,分析和评估脑脊液改变特点。结果脑脊液异常改变,颅内压增高13例,白细胞计数增多18例(90.00%),蛋白增高19例(95.00%),葡萄糖和氯化物降低16例(80.00%)。结论布鲁氏菌病并发中枢神经损害患者脑脊液多发生异常改变,颅内压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多,葡萄糖和氯化物降低为特征,诊断需要与结核性脑膜炎相鉴别。
- 张宇于占水程大伟陈雪英李美楠李福兴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中枢神经脑脊液
- 慢性布氏菌病患者中肝脏损害发生几率的探讨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慢性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否可以造成肝脏损害及肝脏损害在慢性布病中发生的几率和规律。方法 对273例慢性布病患者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的观察。结果 发现52例患者有肝脏损害,占19.05%。其肝损害与布氏菌素皮试验强度有正相关关系,而与布病血清学及病程无直接关系。结论 说明慢性布病仍可造成肝脏损害,但比急性布病发生率低,其发病机理可能与Ⅳ型变态反应对肝脏的损害作用有关。
- 陈庆贵李福兴
- 关键词:慢性布氏菌病肝脏损害发生率发病机理
- 28例急性布鲁杆菌病患者血清学动态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观察28例急性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患者血清学动态检测结果,探讨布病血清学检测对疾病临床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布病科确诊收治的28例急性布病患者(由同一实验室感染羊种布病)作为观察对象,于治疗前,治疗第3、6.9周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包括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应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测定观察对象血清学抗体效价,并与临床转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8例急性布病患者以治疗第3周时SAT试验检测抗体效价为最高峰,集中在1:400(++),占39.29%(11/28);而治疗第6周时有28.57%(8/28)转阴;治疗第9周时有50.00%(14/28)转阴。治疗前发热20人(71.43%)、乏力17人(60.71%)、多汗8人(28.57%)、关节疼痛28人(100.00%)、淋巴结肿大7人(25.00%)、ALT升高28人(100.00%)、LDH升高26人(92.86%);治疗第3周时,除3人(10.71%)偶有低热外,其余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乏力、多汗、关节疼痛人数有所减少,分别为13人(46.43%)、2人(7.14%)、21人(75.OO%),而ALlT、LDH基本恢复正常(仅有1人AIIT升高);治疗第6周,全部患者发热、多汗临床体征消失,关节疼痛及淋巴结肿大人数减少,分别为12人(42.86%)、3人(10.71%),生化指标ALT、LDH全部正常;治疗第9周,多数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少数患者仍诉有乏力[2人(7.14%)]、关节疼痛[6人(21.43%)]。结论经过有效治疗,抗体效价迅速降低,临床症状很快得到改善,二者之间大致呈平行关系,提示布病特异性抗体出现的早晚、抗体滴度的高低及消长的速度不仅可用于疾病诊断,而且对疗效评价及预后判
- 于占水程大伟陈雪英谢福杰李福兴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血清学数据收集
- 抗菌药联合应用阻断急性布鲁杆菌病慢性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10年
-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局部地区有爆发趋势,对人民生活及社会安定造成很大影响。已往多见慢性布病患者,怎样及时治愈布病,防止急性布病慢性化,是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作者用抗菌药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布病.阻断急性布病慢性化,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刘卫华李福兴于占水郭振军杜美兰张国侠程大伟刘长民李杰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抗菌药
- 布氏菌病误诊病例分析被引量:1
- 1998年
- 布氏菌病误诊病例分析刘卫华秦绪平张国侠李福兴布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布病患者的不典型性以及非疫区的散发病例增多,造成初诊病人误诊率的增加,我们在十多年的临床工作中遇到这类病人共1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为1983~1...
- 刘卫华秦绪平张国侠李福兴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误诊
- 38例儿童急性布鲁杆菌病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感染机体引起的传染一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随着布病疫情的回升,儿童布病患者也大幅增加.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12岁以下儿童急性布病患者38例,均符合《布鲁杆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在布病临床诊疗中,发现儿童与成人在临床表现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有所不同。现报道如下。
- 于占水程大伟陈雪英谢福杰李福兴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儿童抗菌治疗
- 122例急性布鲁菌病患者血培养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急性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患者血培养结果和菌种分型,确定感染种型,进一步探讨布病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住院的122例(男性83例、女性39例)急性布病患者,年龄在6~73岁,平均年龄36.5岁。所有患者行血培养、血清学检查,并给予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结果122例布病患者血培养均为羊种布鲁菌.其中羊种3型104例.羊种1型18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学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T)均为阳性: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erum tube agglutination test,SAT)各个效价在羊种1型和3型均匀分布,羊种1型主要集中在1:800效价区,羊种3型主要集中在1:400效价区:羊种1型与羊种3型的抗人球蛋白及半胱氨酸分布趋势相似,抗人球蛋白主要集中在1:800效价区,半胱氨酸主要集中在1:40效价区。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布病症状,并发症多(如脊柱炎、中毒性肝炎等)。122例急性布病患者经治疗112例痊愈,10例好转。结论黑龙江省人间布病由羊种菌1、3型引起,临床症状重且并发症多,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得到显著治疗效果。
- 刘卫华李福兴陈哲刘长民
- 关键词:布鲁菌病血培养
- 布鲁杆菌性髋关节炎与股骨头坏死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性髋关节炎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方法以2007年8月至2013年8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16例布鲁杆菌病(布病)并发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调查分析其住院病例资料。观察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治疗方法及疗效等。结果16例患者均有明确的髋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临床表现: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4”字试验阳性,或跛行或卧床,患肢肌肉萎缩。影像学检查: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显示股骨头囊状改变,变形塌陷;核磁共振成像(MRI)显示Tl加权像呈低信号,,12加权像呈高信号,髋关节内可见增生的肉芽软组织影。病理学检查:股骨头大部分骨组织坏死、溶解、骨细胞消失,少许骨细胞存在,部分纤维组织增生。按布鲁杆菌病治疗原则采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布鲁杆菌性髋关节炎与股骨头坏死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早期积极有效治疗布病性髋关节炎,是阻止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关键。
- 于占水程大伟陈雪英谢福杰李福兴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股骨头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