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恬
- 作品数:17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从变异学视角审视我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以2000年-2014年五本CSSCI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动态发展实体,不同文化/文明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传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必然发生认知、情感、行为层面上的变异;就其内容而言,则会产生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的变异,而且交流双方文化差异越大,变异的程度就越高。变异现象广泛地存在于跨文化传播之中,是一种客观必然的存在,本文从比较文学变异学的视角出发,对十四年来五本CSSCI新闻传播类期刊中具有代表性的跨文化传播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反思。本文借鉴变异学理论,尝试提出一种新的研究路径。
- 杨恬蒋晓丽
-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 从变异学视角看虹影《饥饿的女儿》在中英文世界的接受变异
- 2018年
-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饥饿的女儿》在中国和西方的接受差异,发现西方对该小说的接受变异主要体现在所关注的主题内容、对女性主义意识的理解认知方面。对于变异形成的原因,本文运用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予以解释与探讨。本文认为,《饥饿的女儿》在西方传播的过程,也是中西方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与磨合的过程。接受主体的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会促使文本在语言表达、形象塑造、主题内容、文化层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这些变异实质上亦是中西方文化之间对话的结果。本文认为,正确解读文学作品中的变异现象,研究变异发生的作用机制,是深入理解中国文学、华文文学作品跨文化传播行为本质特征与影响的重要切入点。
- 刘荣杨恬
- 关键词:《饥饿的女儿》变异学主题内容女性主义
- 汉语口语教材中含意知识的呈现被引量:3
- 2014年
- 文章以含意理论为基础,系统考察从初级到高级阶段共四套汉语口语教材中含意知识的呈现状况。研究发现:第一,含意知识大多零星地分布在教材里,呈现状况缺乏系统性;第二,从初级到高级阶段,教材中涉及含意知识的练习方式从"控制型"转向"非控制型";第三,四套口语教材主要通过解释语言表达的含意或介绍相关文化常识来呈现含意,但较少向学生讲解表达含意的方法。文章提出,应该在不同阶段的汉语口语教材中有针对性地增加不同类型的含意知识,提供详尽解释与全面训练,以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杨恬
-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语用学
- 韩中现行汉字差异的文化取向——对汉字教育、现代汉字热点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
- 2009年
- 汉字作为汉字文化圈内的一种重要而共同的文字载体,因受文化圈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及汉字自身发展影响,而又各具特性。本文针对这一现象,通过简述韩国汉字传承、汉字教育的主要特点以及中国大陆汉字“繁简体”热点,分析两国现行汉字体系差异背后的文化取向,并就汉字在汉字文化圈内的动态发展,对汉字教育以及对韩汉字教学提出建议。
- 杨恬
- 关键词:汉字文化圈繁体简体汉字教育
- 美国留学生英译汉练习中的偏误考察——以在华短期汉语班为例
- 2011年
-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关于偏误分析的研究不胜枚举,但从翻译角度研究外国学生偏误问题的较少。文章以由美国留学生组成的在华短期汉语班为对象,对学生在英译汉练习中出现的词语误用、语序混乱、篇章的衔接偏误三类问题进行重点描述和分析,以讨论汉语和英语各自逻辑思维和句法文化对英译汉练习带来的影响。最后,文章结合短期班的特殊性质,对英译汉练习提出教学建议,如为重点语法知识设计语言实践活动,加强阅读训练等。
- 杨恬
- 关键词:英译汉偏误分析
- 关系动机驱动自我呈现策略的跨文化逆反效应——基于在美中国旅居者社交媒体使用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跨文化语境下旅居者的传播行为呈现出动态性的、权宜性的复杂特征,而已有研究对旅居者传播行为的讨论偏于泛化或类型化。本研究对528名在美中国旅居者社交媒体使用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旅居者的关系动机对自我呈现策略的驱动呈现出如下特征:第一,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维持国内关系动机主要驱动积极主动型呈现策略;而在美国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展与美国人的关系驱动的是保护防御型呈现策略。第二,发展华人关系动机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仅驱动保护防御型呈现策略;在美国社交媒体平台上则主要驱动积极主动型呈现策略。以上现象可称之为"跨文化逆反效应"。"跨文化逆反效应"的发现揭示了跨文化语境下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中关系动机与自我呈现策略之间的联动机制,这一效应得以拓展身份协商理论的解释路径,并清晰界定与细分出了典型化的身份协商策略。
- 杨恬张放
- 关键词:社交媒体
- 美国汉语学习者的中国文化认同调查与研究
- 2022年
-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与中美关系错综复杂的现实背景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美国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状态、中国文化认同现状及其跨文化传播(交流)倾向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美国汉语学习者总体上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程度较高,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跨文化传播(交流)倾向。本文结合调研结果,就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在美国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 杨恬马小钰
- 在美中国旅居者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动机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基于跨文化语境,本文研究了在美中国旅居者在社交媒体上的主要呈现动机及其强弱排序,并比较了中美两国社交媒体上自我呈现动机的差异。研究发现,"维系国内关系"与"从众"分别是旅居者在中美两国社交媒体上呈现自我的首要动机。在关系动机层面,"维持国内关系"动机比"发展与美国人的关系"动机更显著;在个体心理需求动机层面,"从众""自我确认""减压"动机都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而非美国社交媒体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总体而言,旅居者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的呈现行为更主动,在美国社交媒体上则显得被动;这一定程度上表明旅居者在美国社交媒体上进行跨文化传播(交际)时依然面临不少阻力。
- 杨恬蒋晓丽
- 关键词:跨文化语境社交媒体自我呈现
- 从配价角度考察“V_1P+V_1+得+MC”中动词的省略情况被引量:2
- 2009年
- 本文运用配价语法理论,结合成分移位的分析方法,对"V1P+V1+得+MC"结构中"V1P"的动词V1省略情况进行分析,并尝试归纳出该动词省略所需的前提和条件;此外,还探讨了该结构中动词、论元、情态补语之间的语法语义关系;最后一部分针对"V1P+V1+得+MC"结构动词省略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教授提出了个人意见和建议。
- 杨恬
- 关键词:配价理论
- 在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调查及教学建议被引量:7
- 2013年
- 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在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汉语教学与跨文化适应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文化背景与汉语水平的差异会影响学生对汉文化的适应性,使其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特征;虽然汉语教学与跨文化适应关系密切,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并不高,他们从中获得的跨文化知识有限。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对汉语教学的开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 杨恬
-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实证研究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