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明
- 作品数:13 被引量:18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步合成具有高荧光性能的荧光碳点用于细胞成像
- 以柠檬酸和谷胱甘肽作为碳源,采用一步热解法合成高荧光量子产率(80.3%)和良好水溶性的荧光碳点.该荧光碳点形态均一且粒径大约为2.5-3 nm,在紫外可见光下具有明显的蓝色荧光和发射不依赖于激发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该碳...
- 卓艳杨晓明
- 关键词:碳纳米材料细胞成像
- 掺Ni^(2+)、Cu^(2+)、Zn^(2+)金属离子聚合物对BSA的吸附性能研究
- 2013年
- 本文以丙烯酰胺作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作为反应体系,分别向该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镍、醋酸铜和氯化锌以获得对蛋白质具有亲和力的活性位点,采用方便易行的热引发本体聚合方法制备了对蛋白质具有特异性吸附的三种掺金属离子聚合物,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对其进行了表征。随后用牛血清白蛋白(BSA)为蛋白质模型,考察了这三种掺金属离子聚合物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这三种掺金属离子聚合物对蛋白质的吸附是由聚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含量决定的,属于特异性的亲和吸附,且掺铜离子聚合物的吸附性能最强。
- 窦尧杨晓明
-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
- 基于T-Hg2+-T原理的金纳米团簇荧光探针用于检测Hg2+
- 冯媛娇杨晓明
- 关键词:汞
- 一步法合成荧光碳点及其应用于四环素的检测
- 通过L型缬氨酸、五氧化二磷和水反应,简便经济的合成出具有蓝绿色荧光的碳点.所合成的碳点相较于其他合成碳点的方法而言,具有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成本低、反应快速等优点.在此基础上,基于四环素对碳点的荧光猝灭效果,本文建立了...
- 朱姗姗窦尧杨晓明
- 关键词:四环素
- 基于L-半胱氨酸合成的金纳米簇用于铜离子和多西环素的检测被引量:4
- 2015年
- 以L-半胱氨酸(L-Cysteine)为还原剂和稳定剂,采用一步法合成了粒径均匀并具有较强荧光的水溶性金纳米簇(Au NCs),该金簇的粒径约为3~5 nm,在紫外灯下呈黄绿色荧光.随后发现,铜离子(Cu2+)对Au NCs的荧光有明显的响应,基于此建立了荧光探针检测Cu2+的新方法,结果表明Au NCs的荧光变化与Cu2+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能用于实际样品(尿液)中Cu2+的检测.同时,研究发现,多西环素(DC)的加入能够使混合体系(Au NCs-Cu2+)猝灭的荧光逐渐恢复,由此进一步建立了由Cu2+介导"关-开"(off-on)检测DC的荧光分析方法,并将其用于实际样品(牛奶)中多西环素的检测,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 冯媛娇杨晓明朱姗姗廖洪波刘汉儒
- 药物分析与仪器分析有机结合构建创新型课程被引量:5
- 2013年
- 为适应当前药物分析本科教学的发展和药品质量控制的更高要求,提高药物分析教学质量和药学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结合教学实践,从药物分析和仪器分析有机结合的必要性、具体实践思路以及预期效果出发,就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创新型课程进行了分析探讨.
- 杨晓明
- 关键词:药物分析仪器分析
- 以葡萄糖为碳源的荧光碳点构建Hg^(2+)的检测方法被引量:4
- 2014年
- 首次以葡萄糖为碳源制得一种新型碳点,其具有较高的荧光强度.在此碳点中加入Hg2+后,碳点荧光强度显著降低,同时对其他金属离子无响应.为使Hg2+对碳点荧光的猝灭作用效果最佳,对检测过程的各个条件进行优化,在优化的最佳条件下,Hg2+与碳点荧光强度的变化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ΔF=919.04+130.41log CQ,线性回归相关系数R2=0.988 8,检出限为1.010-7 mol/L.基于新型碳点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检测Hg2+的新方法.
- 杨文雨罗凡雨朱姗姗廖洪波杨晓明
- 关键词:葡萄糖HG^2+荧光猝灭
- 校企协同培养药物质量控制创新型人才模式的探索
- 2016年
- 为适应当前医药行业的发展和药物质量控制的更高要求,有效提升药学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本专业具体实践,探讨了校企协同在药物质量控制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校企协同创新的若干实践思路.
- 杨晓明
- 关键词:药物质量控制
- 金纳米团簇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及展望
- 2012年
- 采用荧光标记法实现对实验材料的检测,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荧光染料一般存在细胞毒性与不良反应较大、激发光谱窄、光稳定性差、荧光强度弱等缺点,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金纳米团簇(Gold nanoclusters,Au NCs)由于其特有的量子尺寸效应以及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等特点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生物监测、生物标记、药物传递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罗雅文杨晓明
- 关键词:生物检测细胞标记药物传递
- 校企协同培养“新药科”药学专业型硕士的探究
- 2023年
- 为推动当前制药领域由仿制药向原创药转变的高质量发展,培养高层次药学专业型硕士势在必行。作者结合自身理论与实践基础,明确了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对药学领域专业硕士培养的重要意义,系统性提出了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专硕人才的实践思路,主要包括:构建“新药科”专业硕士课程体系,校企协同形成创新专业型硕士人才培养合力,搭建“产-教”深度融合的专硕实践平台,实现“实训-科研-就业”多维度的高层次培养,以期为“新药科”领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 杨晓明陈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