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更枫

作品数:95 被引量:1,607H指数:24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4篇哲学宗教
  • 19篇医药卫生
  • 10篇文化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39篇中介
  • 29篇中介作用
  • 19篇社交网
  • 19篇社交网站
  • 19篇青少年
  • 19篇网站
  • 18篇少年
  • 15篇抑郁
  • 10篇大学生
  • 10篇自尊
  • 10篇满意度
  • 9篇社交
  • 9篇自我
  • 8篇生活满意度
  • 8篇网络
  • 7篇心理
  • 6篇游戏
  • 6篇社会支持
  • 6篇情绪
  • 6篇自我呈现

机构

  • 9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6篇教育部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新乡医学院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江汉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宁德师范学院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

  • 93篇牛更枫
  • 44篇周宗奎
  • 32篇孙晓军
  • 13篇范翠英
  • 11篇田媛
  • 8篇魏华
  • 6篇孔繁昌
  • 5篇胡祥恩
  • 5篇张晨艳
  • 4篇雷玉菊
  • 4篇杜红芹
  • 3篇陈武
  • 3篇张永欣
  • 3篇田媛
  • 3篇丁倩
  • 3篇许磊
  • 3篇李俊一
  • 3篇魏华
  • 2篇袁凯歌
  • 2篇孙丽君

传媒

  • 15篇中国临床心理...
  • 14篇心理发展与教...
  • 10篇心理科学
  • 9篇心理科学进展
  • 8篇心理学报
  • 6篇心理与行为研...
  • 2篇社会心理科学
  • 2篇心理研究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 1篇中国职业技术...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心理技术与应...
  • 1篇武汉市第五届...
  • 1篇第十八届全国...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中国心理学会...

年份

  • 4篇2024
  • 8篇2023
  • 1篇2022
  • 8篇2021
  • 8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19篇2017
  • 16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虚拟化身对攻击性的启动效应:游戏暴力性、玩家性别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虚拟化身是个体在虚拟环境中的自我呈现,化身形象是与特定刻板印象相联系的虚拟化身的外在表象。虚拟化身与攻击性的关系已得到证实,但还有一些问题尚需探讨。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采用线索启动的方法,考察了化身形象、游戏暴力性和玩家性别对化身认同和攻击性的影响,以及化身认同和攻击性之间的关系。实验1结果表明:化身形象与游戏暴力性交互影响化身认同和攻击性。在暴力游戏中,化身形象对化身认同和攻击性有显著影响;在非暴力游戏中,化身形象对化身认同的影响边缘显著,但对攻击性无显著影响。对不同化身形象的认同会诱发不同的攻击性,但受游戏暴力性的影响。实验2结果表明:在暴力游戏中,化身形象与玩家性别交互影响化身认同和攻击性。女性在化身认同方面比男性更易受化身形象影响;男性在攻击性方面比女性更易受化身形象影响。对不同化身形象的认同会导致不同的攻击性,但受性别的影响。
衡书鹏周宗奎牛更枫刘庆奇
关键词:攻击性
手机成瘾与青少年睡眠质量:中介与调节作用分析被引量:128
2017年
为探讨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1258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手机成瘾不仅对青少年睡眠质量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还能通过情绪平衡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睡眠质量;(2)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直接作用以及情绪平衡的中介作用都受到反刍的调节,相对于反刍水平低的个体,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在反刍水平高的个体中更强;(3)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直接作用以及情绪平衡的中介作用还都受到正念的调节,相对于正念水平低的个体,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在正念水平高的个体中更弱。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揭示手机成瘾是如何影响青少年睡眠质量的,以及手机成瘾在何种条件下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更强/更弱,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维护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有一定启示意义。
刘庆奇周宗奎周宗奎牛更枫
关键词:睡眠质量反刍青少年
视频游戏对成功老龄化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及视频游戏的迅速普及,使视频游戏对老年人的影响也逐渐为研究者所关注。游戏中认知功能的训练能有效延缓认知老化;游戏中体验到的积极情绪以及与其他玩家的互动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网络视频游戏还能增加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扩大社交网络,增强社会功能;此外,互动视频游戏还能使老年人进行更多的身体锻炼。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视频游戏对成功老龄化更全面的影响,老年玩家在视频游戏中的性别差异,如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理解视频游戏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进行应用研究,针对老年人的实际需要为游戏开发提供建议。
耿协鑫周宗奎魏华魏华
关键词:成功老龄化视频游戏身心健康社会功能
青少年乐观对抑郁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被引量:44
2015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乐观、心理韧性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生活取向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622名初一到高三的青少年进行施测。结果:1在本研究中,青少年抑郁的发生率为14.6%;2乐观和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乐观和心理韧性都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3乐观可以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结论:心理韧性在青少年乐观对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牛更枫范翠英周宗奎田媛连帅磊
关键词:心理韧性抑郁青少年
相对剥夺感和公正世界信念——SNS中上行社会比较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在当前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社交网站(SNS)使用及其对个体的影响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相对剥夺感和公正世界信念在其中的内在作用机制。本研究以712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可以通过相对剥夺感的中介作用对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公正世界信念能显著调节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直接效应以及相对剥夺感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并且这两种效应在低公正世界信念群体中都更为显著。本研究不但能够深化社交网站使用影响的相关研究,而且对合理健康的社交网站使用和积极社会心态引导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牛更枫史晓涵孙晓军
关键词:社交网站生活满意度相对剥夺感公正世界信念
社交网站中的真实自我表达与青少年孤独感: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作用
目的:为探讨社交网站真实自我表达、自我概念清晰性和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社交网站中的真实自我表达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武汉市529名在校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社交网站真实自我表达...
徐欢欢孙晓军周宗奎牛更枫
错失恐惧:我又错过了什么?被引量:120
2018年
错失恐惧是指个体因担心错失他人的新奇经历或正性事件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错失恐惧受人格特质、心理需要、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错失恐惧对社交媒体使用、心理社会适应具有重要影响,且在其他变量对其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未来研究的关键在于邻近概念的区分、测量方式和研究方法的改进以及影响因素和后效的探讨。
柴唤友牛更枫褚晓伟魏祺宋玉红孙晓军
关键词:社交媒体自我调节自我决定理论
社会排斥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社会排斥与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关系,并考察控制感和自尊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排斥问卷、炫耀性消费问卷、控制感问卷和自尊量表对69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1)社会排斥和炫耀性消费呈显著的正相关(r=0.120,P<0.01);(2)自尊在社会排斥与炫耀性消费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219,P<0.001),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38.92%;(3)自尊对中介模型的后半段起显著的调节作用(β=0.244,P<0.05),当自尊水平越高,控制感对炫耀性消费的影响越弱。结论:社会排斥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控制感在社会排斥和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排斥-控制感-炫耀性消费这一中介的后半段受到自尊的调节。
许磊芦昭汐子李鸿杰陈继文牛更枫彭顺
关键词:社会排斥炫耀性消费控制感自尊大学生
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被引量:28
2018年
为探讨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影响以及自尊和正念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采用网络社会排斥问卷、自尊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64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网络社会排斥不仅能直接影响抑郁,还能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2)正念能够调节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直接效应及自尊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具体而言,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预测作用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在低正念个体中更加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种消极的人际关系体验,网络社会排斥会增加个体抑郁的风险,而正念能够弱化网络社会排斥的消极影响。
雷玉菊张晨艳牛更枫童媛添田媛田媛
关键词:自尊抑郁
学步期至青年期社交焦虑的发展轨迹和稳定性:一项基于纵向研究的三水平元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鉴于社交焦虑的高患病率和广泛的不良后效,大量理论和纵向研究对社交焦虑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但观点和研究结果存在矛盾。为厘清争议,准确刻画社交焦虑平均水平变化和稳定性的年龄趋势,采用三水平模型的方法,对来自173项纵向研究的192个独立样本(N=170197)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1)在平均水平上,社交焦虑从学步期至青年期呈逐步下降趋势,仅青春中期有小幅上升。(2)在稳定性上,社交焦虑在学步期和学前期较高,在小学儿童期降至低谷后逐渐回升,青年期稳定在较高水平。(3)社交焦虑的平均水平变化不受研究特征、样本特征和变量特征的影响。(4)社交焦虑的稳定性受文章语言、大洲、文化、性别和测量方式的调节。(5)社交焦虑的稳定性随时间间隔变长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研究首次利用元分析技术刻画了社交焦虑从学步期至青年期的发展趋势,其中发展轨迹总体上支持了人格成熟论,稳定上则呈现出较强的特质属性,结果为探索社交焦虑的毕生发展和干预提供了新视角。
陈必忠黄璇牛更枫孙晓军蔡志慧
关键词:社交焦虑稳定性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