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立芹

作品数:28 被引量:145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流产
  • 8篇自然流产
  • 8篇细胞
  • 5篇早期自然流产
  • 5篇蜕膜
  • 4篇产后
  • 3篇抑郁
  • 3篇蜕膜组织
  • 3篇肿瘤
  • 3篇细胞间
  • 3篇显微镜
  • 3篇激光
  • 3篇激光扫描共聚...
  • 3篇激光扫描共聚...
  • 3篇宫颈
  • 3篇共聚焦
  • 3篇共聚焦显微镜
  • 3篇复发
  • 3篇复发性
  • 3篇妇女

机构

  • 26篇西安医学院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医学院附...
  • 1篇西北妇女儿童...

作者

  • 28篇王立芹
  • 15篇褚静
  • 11篇于学文
  • 10篇周小兰
  • 10篇李静
  • 9篇张永爱
  • 5篇李腾
  • 4篇曾娟
  • 3篇曹国芬
  • 3篇张海苗
  • 3篇杨洋
  • 3篇赵悦
  • 2篇张寒
  • 2篇闫晓婷
  • 1篇李贞
  • 1篇赵小鸽
  • 1篇韩蓁
  • 1篇尚瑜
  • 1篇周晓丽
  • 1篇唐俐玲

传媒

  • 10篇中国妇幼健康...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安徽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全科护理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自然流产妇女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表达
2008年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妇女蜕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和血清中可溶性受体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技术,检测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和30例同期正常妊娠要求人工流产者蜕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表达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血清可溶性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间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高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者,腺体上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低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者(t值分别为2.442和-2.130,均P<0.05)。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清可溶性受体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者(t=-2.033,P<0.05)。结论早期自然流产妇女蜕膜基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表达明显增高,腺体上皮细胞的表达明显降低。这种改变可能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有关。血清可溶性受体水平的升高可能对自然流产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王立芹赵悦于学文
关键词:蜕膜自然流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RKIP基因表达上调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基因表达上调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含正义(ss)RKIP cDAN真核表达载体传入宫颈癌细胞,使用Westernblot法检测传染前后细胞RKIP基因表达及其上调的稳定转染细胞系(ssRKIP),观察RKIP基因表达上调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ssRKIP细胞、空载体pcDNA3.1(+)及为转染细胞的相对表达含量分别为2.13、1.12和1.08,转然后ssRKIP细胞的RKIP蛋白表达水平上条明显,pcDNA3.0(+)细胞的RKIP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ssRKIP细胞的克隆形成分数、穿膜细胞数显著低于PcDNA3.1(+)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PcDNA3.1(+)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的克隆形成指数和穿膜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KIP基因可能属于抑癌基因,RKIP表达上调对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具有抑制效果,可作为治疗宫颈癌的新靶点。
褚静王立芹曾娟
关键词:宫颈癌肿瘤细胞转移
帕罗西汀联合参归养血片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参归养血片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7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试验组49例。对照组予以口服帕罗西汀40~60 mg·d^(-1),q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服参归养血片每次3.6 g,tid。2组患者均治疗6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C反应蛋白(CRP)、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92%(47/49例)和81.25%(39/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RP分别为(5.57±0.55),(8.94±0.63)mmol·L^(-1);血清E2分别为(218.57±39.87),(176.46±36.56)pg·m L^(-1);FSH分别为(75.01±13.01),(68.22±8.34)m U·m L^(-1);LH分别为(46.41±15.67),(33.46±10.37)m U·m 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皮疹、头痛,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2%和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参归养血片治疗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褚静王立芹张寒马现仓
关键词:帕罗西汀产后抑郁症安全性
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对多发性硬化症女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5
2019年
目的评估不同的康复计划在干预多发性硬化症(MS)女性下尿路功能障碍(LUTD)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1例MS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各27例。第Ⅰ组采用骨盆底肌肉训练(PFMT)与肌电图(EMG)生物反馈和虚拟神经肌肉电刺激(VNES),第Ⅱ组采用PFMT与EMG生物反馈和阴道内VNES,第Ⅲ组采用PFMT与EMG生物反馈和经皮胫神经刺激(TTNS)。所有患者接受12周干预。评估干预前、后3组患者24h尿垫试验、3天膀胱日记、尿动力学研究结果,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国际失禁问卷调查表-简表(ICIQ-SF)评估3组患者对排尿异常的自我认知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与干预前比较,12周后3组患者24h尿垫重量、尿急、排尿不畅、急迫性尿失禁和残余尿量显著下降,最大尿流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第Ⅱ组和第Ⅲ组的夜尿次数和尿不尽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干预前后差值比较,第Ⅱ组患者24h尿垫重量、残余尿量和急迫性尿失禁的降低水平,及最大尿流量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3组患者在OABSS评分和ICIQ-SF评分方面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干预后ICIQ-SF评分比较,Ⅱ组和Ⅲ组评分改变更加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内VNES或TTNS联合使用PFMT可有效改善MS患者的下尿路功能障碍。PFMT和VNES的组合在减少膀胱过度活动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李腾周小兰褚静王立芹曾娟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症盆底肌肉训练
鼠李糖乳杆菌对产后抑郁小鼠行为和运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鼠李糖乳杆菌对小鼠产后抑郁样行为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小鼠妊娠期间施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建立产后抑郁症(PPD)小鼠模型。将受孕的25只小鼠随机分为:鼠李糖乳杆菌干预低剂量组(Ⅰ组)、鼠李糖乳杆菌干预高剂量组(Ⅱ组)、阳性对照组(Ⅲ组)、模型对照组(Ⅳ组)和空白对照组(Ⅴ组)。通过灌胃给药的方式进行干预,Ⅰ组和Ⅱ组小鼠分别给予鼠李糖乳杆菌1×10^(7)CFU/(kg·d)和1×10^(8)CFU/(kg·d),Ⅲ组小鼠给予1.8 mg·kg^(-1)·d^(-1)帕罗西汀,Ⅳ组和Ⅴ组小鼠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干预时间为4周。通过24 h食物消耗实验、黑白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的行为学表现。结果:造模前各组小鼠摄食量、体质量变化率、白箱停留时间和黑白箱穿梭次数、不动状态持续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造模前相比,造模后和干预后各组小鼠摄食量减少,体质量变化率增加(P<0.05);造模后和干预后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持续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增加。与造模后相比,干预后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率增加(P<0.05),干预后Ⅰ组、Ⅱ组和Ⅲ组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持续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减少。造模后与Ⅴ组相比,其余组小鼠黑白箱穿梭次数有所减少,悬尾不动时间升高(P<0.05)。干预后黑白箱穿梭次数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Ⅴ组比较,其余组小鼠的悬尾不动时间增加(P<0.01);与Ⅳ组比较,Ⅰ组、Ⅱ组和Ⅲ组的悬尾不动时间减少(P<0.01)。结论:雌性小鼠妊娠期间施用地塞米松磷酸钠表现出产后抑郁样行为,鼠李糖乳杆菌干预后对产后小鼠的焦虑抑郁和运动能力有一定改善。
李腾周小兰褚静王立芹曹国芬张海苗
关键词:抑郁症鼠李糖乳杆菌小鼠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生殖领域的研究进展
2010年
细胞间粘附分子-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参与细胞生物的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其近年来正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细胞间粘附分子-1参与胚泡植入、妊娠维持、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的发动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一系列生理及病理过程,其可溶形式在胎膜早破、子痫前期等一些妊娠相关疾病中具有诊断和预测价值.该文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生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作以综述.
王立芹张永爱
关键词:细胞间粘附分子-1胚泡植入分娩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基于互联网+“宝妈约康”小程序在产后康复的应用研究
2022年
探讨基于互联网+“宝妈约康”小程序在产后康复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经阴道分娩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应用互联网+宝妈约康”小程序进行产后康复管理,对照组则实施常规产后康复管理,比较两组产后并发症,统计两组干预后1个月减重水平及医护患满意度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发生产褥感染、乳房胀痛、产后贫血及子宫复旧不良的总比例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P0.05),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减重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医护患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宝妈约康”小程序产后康复管理,能有效的减少产妇产后并发症,促进早期恢复,提高医护患满意度。
樊琪解茂孙志龙王立芹
关键词:产后康复
痛经对女大学生月经态度、对策方式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研究痛经程度对女大学生的月经态度、对策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中国不同地区8所大学一年级女大学生1 809名,采用月经态度问卷和月经对策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痛经程度影响女大学生对月经的态度和对策方式。[结论]关注女性痛经症状,可以为女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提供有力的基础资料。
张永爱王立芹周小兰荆亚茹李静褚静郭娟
关键词:大学生痛经月经痛经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MMPs/TIMPs表达及启动区甲基化水平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患者蜕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的表达及其启动区甲基化水平。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行清宫术的URSA患者31例(URSA组)及同期正常早孕放弃妊娠行人工流产女性30例(NC组)的蜕膜组织,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MMP1、MMP2、MMP3、MMP7、MMP9、TIMP1、TIMP2、TIMP3以及TIMP4的表达情况。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上述差异表达基因启动区的甲基化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停经天数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URSA组蜕膜中MMP2水平(1.08±0.68 vs 2.15±0.97)、MMP9水平(0.83±0.79 vs 2.01±1.42)的表达水平较NC组下调。URSA组较NC组TIMP1(3.45±1.33 vs 2.16±1.57)和TIMP2(2.95±1.14 vs1.72±1.29)TIMP3(2.8±1.1 vs1.62±1.16)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MMP3、MMP7和TIMP4在两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转录水平存在差异的MMP2、MMP9、TIMP1、TIMP2、TIMP3启动区甲基化水平进行焦磷酸测序,结果显示,URSA组MMP2启动区甲基化水平(0.26±0.11)高于NC组(0.18±0.07),TIMP3启动区甲基化水平(0.46±0.10)低于NC组(0.63±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RSA妇女的蜕膜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水平下调,TIMP1、TIMP2、TIMP3的表达水平上调,出现MMPs/TIMPs失衡,考虑细胞外基质水解不足导致了绒毛组织的的侵袭力下降为URSA可能的发病机制,而其中MMP2、TIMP3的基因表达与其启动区甲基化水平的改变有关。
李静于学文王立芹杨洋
关键词: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TIMP3蜕膜组织MMP1
TNFR1基因多态性与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基因启动子区-383A/C和第1外显子+36A/G的多态性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256例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和138例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基因-383和+36位点多态性,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基因启动子区-383位点的CC、AC和AA基因型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组中分别为4.69%、13.28%、82.03%,在对照组中分别为2.90%、8.70%、88.41%,两组基因型分布的频率无显著性差异(χ2=2.75,P>0.05);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基因第1外显子+36位点的GG、AG和AA基因型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组中分别为2.75%、12.84%、84.41%,在对照组中分别为1.56%、20.13%、78.13%,两组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亦无明显差异(χ2=2.63,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基因-383和+36位点多态性分布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赵悦王立芹于学文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基因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