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文军

作品数:17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文学
  • 4篇散文
  • 3篇现代散文
  • 2篇代文
  • 2篇信任
  • 2篇中国文学
  • 2篇社会信任
  • 2篇小说
  • 2篇国文
  • 2篇国文学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当代小说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建设
  • 1篇叙事
  • 1篇叙事分析
  • 1篇叙事结构
  • 1篇叙事时序
  • 1篇叙事视角
  • 1篇学分

机构

  • 16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6篇安文军
  • 2篇白春阳
  • 1篇杨萍
  • 1篇李红艳
  • 1篇张向东
  • 1篇旷宋仁

传媒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图书与情报
  • 1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新闻界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甘肃教育学院...
  • 1篇晋东南师范专...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3
  • 2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现代化”到“现代性”: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思路的转型被引量:5
2005年
 文章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话语范型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了重大转型,即由八十年代的以启蒙主义作为价值准则的"现代化"到九十年代对"现代性"进行全面反思的"文学现代性"。这一转型意味着我们对现代文学的认识和价值评判更趋多元化,有助于我们从更为广阔的视野中去揭示现代文学中一度"被压抑的现代性",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现代性"话语的遮蔽性,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一定要考虑到它发生的特殊语境、历史进程的具体性和文学文本所呈现的复杂、多样甚至悖论性的"现代性"内涵。
张向东安文军
关键词:文学现代性
论社会信任的本质被引量:8
2008年
社会信任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仅仅从任何一个角度给出规定,揭示其本质往往都是片面的。有鉴于此,本文从交往态度、价值心理、文化模式和社会资本几个维度对社会信任的本质进行了探讨。
白春阳安文军
关键词:社会信任文化模式社会资本
农民工和市民作为受传者的信息传播内容之分析——北京市民与农民工之间信息传播内容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文章通过对北京市民与农民工之间信息传播内容的分析认为,农民工与市民由于在城市中朋友圈子、职业性质、居住关系等因素,二者之间的信息传播基本处于零星而非系统的状态,工具性信息成为二者之间信息传播的主要信息类型。并得出结论:农民工与市民群体内部的分化已经超出了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性,而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分化更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它对中国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一体化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红艳安文军旷宋仁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
当前小说中农民形象的社会学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文章以中国当前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农民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九月还乡》等七篇小说为例,对当代农民的现代化转变进行了社会学分析,比照了他们的变与不变,展示了他们多样的形态与丰富的心态,表明了中国农村社会和农民现代化转变的必然性和艰巨性。
安文军
关键词:当代小说农民形象社会学中国当代文学农村题材
病、爱、生计及其他——《孤独者》与《伤逝》的并置阅读被引量:12
2008年
《孤独者》与《伤逝》是鲁迅前期小说创作中没有公开发表而直接收入小说集的仅有的两篇,也是仅次于《阿Q正传》的对鲁迅而言算是"长篇巨制"的小说,而且这两篇的文体与表达明显不同于其他小说,写作的时间又非常之接近,考察二者之间的深层关联对鲁迅研究有着特别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这两篇小说的并置细读,从"病"、"爱"、"生计及其他"三个方面揭示出20年代中期鲁迅的惨淡人生和小说创作之间最深切的内在联系,进而敞开了一个更丰富、更广阔的鲁迅小说的意义空间。
安文军
关键词:《孤独者》《伤逝》
后现代主义与网络文学被引量:6
2008年
后现代主义与网络文学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较多的两大学术焦点,文章系统地论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与网络文学的关系,并从去中心与自由、平面化与游戏、复制性与互文、消费性与狂欢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文学的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
安文军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网络文学
周作人对现代散文语言的理论贡献——周作人散文理论研究之一被引量:2
2002年
基于对语言形式自身审美价值的关注 ,周作人对现代散文语言的理论思索是颇为独特而深刻的。与当时其他论者相比 ,周作人并不因强调白话传达现代思想意识的功能而轻视其自身的“艺术之美” ,而是认为语言是有生命、有灵魂的 ,所以 ,他提出现代散文的语言要在白话口语的基础上古今杂糅、中外互补、雅俗共赏、骈散结合 ,使现代散文在走向通俗易懂的同时 。
安文军
关键词:现代散文语言
承继、变异和消沉——鲁迅编辑时期《语丝》的考察被引量:1
2009年
文章通过对相关史料和文本的细致梳理和分析,考察了鲁迅编辑时期的《语丝》对北京时期《语丝》风格和内在精神的承继这一长期被忽略的问题,厘清了在此过程中《语丝》无可奈何的变异和消沉的基本史实,并从时运不济和同人离散等方面分析了其背景和原因。
安文军
关键词:承继消沉
社会信任的涵义及其分析维度被引量:7
2008年
社会信任可以看作是人们在社会活动和交往过程形成的一种理性化的交往态度,是基于对自己的安全考虑和行为结果的预期而形成的一种价值心理。在讨论和分析社会信任的时候,我们绝不能把信任与不信任当作是绝对对立的现象,不能简单地只是从人性品质和道德方面着眼,必须涉及社会存在和社会制度,必须从历史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宏观视野来予以考察。
白春阳安文军
关键词:社会信任涵义分析维度
周作人对现代散文内在规定性的理论贡献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从“‘人的自觉’的承当”、“自由与节制的平衡”、“情性与真的抒写”现代散文三个方面的内在规定性对周作人的理论贡献进行梳理,并对其价值做了阐释。
安文军
关键词:现代散文内在规定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