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永杰

作品数:19 被引量:108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生物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植物
  • 5篇群落
  • 4篇浮游
  • 4篇浮游动物
  • 4篇浮游植物
  • 3篇生态监控
  • 3篇生物量
  • 3篇群落结构
  • 3篇象山港
  • 3篇环境因子
  • 3篇海域
  • 2篇优势种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植物群落结构
  • 2篇水期
  • 2篇水质
  • 2篇污损生物
  • 2篇物量
  • 2篇夏季

机构

  • 19篇国家海洋局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19篇魏永杰
  • 11篇王晓波
  • 8篇秦铭俐
  • 7篇蔡燕红
  • 5篇杨耀芳
  • 5篇任敏
  • 3篇葛春盈
  • 3篇张海波
  • 3篇曹维
  • 3篇杨元利
  • 2篇何琴燕
  • 2篇刘莲
  • 2篇叶然
  • 2篇项有堂
  • 2篇费岳军
  • 2篇龙绍桥
  • 2篇唐德富
  • 1篇宋国元
  • 1篇韩庆喜
  • 1篇黄秀清

传媒

  • 6篇海洋环境科学
  • 4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海洋学研究
  • 2篇2007年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台湾海峡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宁波市第五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舟山朱家尖海域污损生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7
2012年
根据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舟山朱家尖蜈蚣客运码头进行的污损生物挂板试验,对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附着季节、生物量分布及生态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鉴定出污损生物85种,其中,藻类13种,腔肠动物13种,苔藓虫4种,多毛类12种,软体动物8种,甲壳类22种和其它13种。优势种为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泥藤壶Balanus uliginosus、白脊藤壶Balanus albicostatus、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马尔他钩虾Melita sp.、圆鳃麦杆虫Caprella acutifrons、长鳃麦杆虫C.equilibra和盘管虫Hydroides sp.。朱家尖海域全年都有污损生物繁殖附着,其中6—10月为附着盛期,表层和中层月板生物量的高峰值均出现在7月,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月和1月,表层月板全年附着总生物量为2 006.1g/m2,月平均生物量为167.18g/m2;中层月板全年附着总生物量为2 388.15g/m2,月平均生物量为199.01g/m2;季度板污损生物生物量按高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上半年板污损生物的生物量>下半年板。在垂直分布上,除季度板外,其它试板的生物量和附着密度均为中层>表层。根据污损生物的生态习性、分布特征及对盐度的适应,可将舟山朱家尖海域主要污损生物定义为河口低盐种。水温是影响调查海域污损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水体盐度则对朱家尖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及指标种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
王晓波龙绍桥何东海魏永杰杨耀芳杨元利
关键词:污损生物生物量
东海区E2断面无机氮时空分布特征
2013年
根据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1996-2010年在东海区E2断面监测得到的无机氮数据,描述近15年来E2断面夏、冬两个季节的无机氮总体变化情况,选取典型年份初步探讨该断面无机氮垂直分布特征,并对表层无机氮浓度作长时间序列分析并预测其变化趋势。主要结论:1)夏、冬季航次的无机氮浓度相对高值分别出现在1997年和2009年,无机氮浓度总体上冬季略高于夏季;2)无机氮垂直分布特征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相同季节不同年份较为类似,不同季节之间则存在明显区别;3)从2013-2015年时间序列预测图可知,E2断面表层无机氮浓度表现为强烈的季节特征,即冬季明显高于夏季,冬、夏季无机氮浓度值均呈微微下降趋势。
曹维蔡燕红魏永杰杨耀芳刘莲
关键词:无机氮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水质变化特征分析
2015年
根据2011年2-12月6个航次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水质调查获得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调查水域生态环境的失控变化特征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主成分1与COD、无机氮、石油类有较强相关性,表现为陆源污染的影响;第二主成分与pH、溶解氧有较强的相关性。第三主成分与叶绿素a有较强相关性,表明辐射沙脊群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其原始数据的方差解释能力分别为50.366%、29.636%、10.789%,累计贡献率为90.791%。在环境要素的空间变化特征看,1-3#测站水质变化受硝酸盐、亚硝酸盐、COD、石油类等浓度波动的影响较大;5、6#测站则受盐度影响较大,表明了各站的空间差异。
曹维郭清荣徐夏芳蔡燕红魏永杰黄秀清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水质
浙江三门湾海域主要底上动物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被引量:4
2022年
大型底上动物参与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浙江三门湾是天然的半封闭海湾,也是海洋生物重要的栖息、觅食和育幼的场所。为探究三门湾海域物种间的资源利用情况及生态关系,在该海域进行了底拖网生物调查。根据2017年和2018年夏季在三门湾海域进行的大型底上生物研究结果,运用优势度(Y)、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对生态位和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7~2018年间三门湾海域共捕获大型底上动物53种,包括两年共有种,即主要底上动物22种。其中优势种3种,包括哈氏仿对虾(Mierspenaeopsis hardwickii)、中华栉孔虾虎鱼(Ctenotrypauchen chinensis)和棒锥螺(Turritella terebra),这三个物种属中生态位种;三门湾主要底上动物依据生态位宽度值划分为3组,即广生态位种、中生态位种和窄生态位种;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总体差异性较大,其与种对的食性、栖息环境密切相关;根据总体联结性分析得主要底上动物总体呈显著正关联,群落结构较为稳定;χ^(2)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表明种对间联结性较弱,趋近于相互独立。三门湾大型底上动物的群落结构比较稳定,但种对间的关联性在逐渐下降。
孟周魏永杰王晓波韩庆喜
关键词:优势种生态位生态位重叠种间联结性
2012年夏季韭山列岛附近海域初级生产力估算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于2012年8月对韭山列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a浓度进行现场调查,并估算初级生产力水平。结果表明:夏季韭山列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为0.4×10^3~1225.0×10^3个/m3,平均68.9×10^3个/m3,尖刺菱形藻为第一优势种;叶绿素a含量为2.2~9.0mg/m^3,平均5.8mg/m3,初级生产力含量变化范围在170.94~1083.10mg/m^3·d之间,平均629.46mg/m^3·d,初级生产力分布特征与叶绿素a基本保持一致,由于真光层深度的差异造成两者峰值出现的站位相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初级生产力与叶绿素a、透明度、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呈现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夏季携带高营养盐的长江冲淡水南下与近岸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与浙江沿岸流、海区上升流以及台湾暖流三种水系在该海域的交汇形成海洋锋区是高初级生产力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光照条件和营养盐含量是调查海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控制因素。
叶然魏永杰沈继平江再昌唐德富郭清荣
关键词: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影响因素
象山港大型底栖生态状况的多指数互校法评价与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2011年在象山港设置31个调查站位,分别于夏季和冬季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同时分析了表层沉积物质量。分别采用ABC曲线法、AMBI指数法和M-AMBI指数法对象山港大型底栖生态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并结合沉积物质量评价结果,对3种方法评价结果进行相互校正,得出象山港大型底栖生态现状综合评价结果。结果显示,2011年夏季象山港67.7%的调查站位底栖生态被评为良,32.3%的调查站位被评为中;冬季3.2%站位评为优,45.2%的站位被评为良,45.2%的站位被评为中,6.4%的站位被评为差。M-AMBI,AMBI和ABC 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显著相关,ABC法评价结果与沉积物中石油类和硫化物含量显著相关,AMBI指数与沉积物中TOC含量显著相关,M-AMBI指数与沉积物中重金属Hg含量显著相关。
魏永杰杨耀芳费岳军张海波叶然
关键词:生态评价生物指数AMBI
上海芦潮港海域污损生物的分布特征及生态特点被引量:7
2011年
2007年3月1日至2008年2月29日在上海芦潮港附近海域进行了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调查了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附着季节和生物量分布特征,分析了主要污损生物的生态特点。结果表明,该海域共鉴定出污损生物52种,隶属于9个生物门类,其中藻类5种,腔肠动物11种,苔藓虫6种,多毛类2种,软体动物5种,甲壳类12种,桡足类8种和其它3种。优势种为曲膝薮枝螅Obelia geniculata、纤细薮枝螅Obelia graciliser、苔藓虫Bryozoasp.、泥藤壶Balanus uligi-nosus、白脊藤壶Balanus albicostatus、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马尔他钩虾Melitasp.、圆鳃麦秆虫Caprella penantis、长鳃麦秆虫Caprella equilibra和纵条肌海葵Halipbanella luciae。该海域全年都有污损生物附着生长,6—9月为附着高峰期,12月至翌年2月污损生物附着生物量较低,附着季节按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调查海域主要污损生物为河口低盐种,根据我国海域污损生物种类组成的异同,将调查海域归属为泥藤壶区。
王晓波魏永杰龙绍桥
关键词:污损生物生物量分布生态特点芦潮港
杭州湾生态监控区浮游动物多样性变化趋势研究
本文根据2007年4、8月两个航次杭州湾生态监控区浮游动物的监测资料,对比2004~2006年资料对杭州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两个航次共鉴定到浮游动物65种;多样性指数在0.61~2.09;浮游...
王晓波魏永杰秦铭俐杨元利任敏
关键词:浮游动物
文献传递
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的宁波海域水质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W-F)的基本原理,以表征海水水质浓度因子等参数作为评价指标,通过确定海域水环境质量等级与综合影响指数k_i间关系,综合评价宁波海域各个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宁波北部、三门湾北岸及象山县西南部海域水质最差,均为劣四类海水,主要污染因子为PO_4-P和DIN,其主要来源为陆源排污。趋势性分析表明2001-2013年宁波海域近岸海域水质基本维持在高浓度水平上波动,水质未见明显改善,远岸领海基线至外缘线附近海域2001-2010年均为一类水质,201 1年和2012年二类和三类水质污染有东扩现象,而2013年则又恢复为一类海水。将WF法评价结果与综合模糊评价、单因子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表明W-F法与其结果基本相似,说明W-F法是评价结果准确,计算过程简便,是一种新颖的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方法。本文更客观、全面地分析了宁波海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并提出容量控制和红线划定的建议,为政府制定环保措施提供依据。
杨耀芳何琴燕刘艳云魏永杰唐德富
关键词:水质综合评价
杭州湾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根据2007年杭州湾枯水期浮游植物调查数据,并结合2004~2006年的调查资料,本论文对杭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杭州湾海域枯水期共鉴定到44种浮游藻类,密度变化范围在1.44×104~7.68×10scell...
秦铭俐魏永杰王晓波任敏葛春盈项有堂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枯水期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