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黄明丽

黄明丽

作品数:33 被引量:630H指数:10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水分
  • 6篇糖醇
  • 6篇小麦
  • 4篇螯合
  • 4篇利用效率
  • 4篇肥料
  • 3篇液态肥
  • 3篇有机肥
  • 3篇有机肥料
  • 3篇水分利用
  • 3篇水分利用效率
  • 3篇酸根
  • 3篇提取剂
  • 3篇土壤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螯合肥
  • 3篇硝酸
  • 3篇硝酸钙
  • 3篇硝酸根

机构

  • 16篇青岛大学
  • 8篇南京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鲁化好阳光生...
  • 1篇广州大学

作者

  • 33篇黄明丽
  • 15篇颜冬云
  • 10篇李玲玉
  • 7篇邓西平
  • 6篇徐绍辉
  • 6篇张凤魁
  • 5篇耿存珍
  • 5篇韩文轩
  • 4篇赵玉宗
  • 4篇白登忠
  • 4篇周生路
  • 3篇唐傲寒
  • 3篇刘学军
  • 2篇聂兆广
  • 2篇孙伟
  • 2篇张福锁
  • 2篇李丽娜
  • 2篇王娟
  • 2篇李东和
  • 2篇赵其国

传媒

  • 2篇土壤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旅游学刊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3
  • 1篇200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机溶剂沉淀法和电导率法联用测定糖醇螯合钾螯合率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螯合物螯合率测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有机溶剂沉淀法和电导率法联用测定糖醇螯合钾螯合率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有机溶剂沉淀法分离纯化糖醇螯合钾,用乙醇和丙酮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有机溶剂反复振荡提取,将糖醇螯合钾母液...
崔玉照颜冬云李鹏超黄明丽李腾升魏倩倩孙伟谭慧婷韩传浩
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40
2009年
土壤重金属元素在介质中的存在形态是衡量其环境效应的关键参数。选择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省昆山市为研究区,采集了126个土壤表层样品,通过欧共体标准司提出的BCR3步提取法对土壤中Cd、Cr、Cu、Co、Ni、Pb和Zn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逐步回归法探讨了影响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Cd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Pb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而Cr、Cu、Ni、Zn和Co5种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存在,不同重金属元素的次生相态所占总量百分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d、Pb、Co、Cu、Zn、Ni、Cr。重金属总量是影响重金属形态含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有机质和pH值,FeOx含量是影响残渣态含量的主要因素,粘粒含量是影响Zn各形态的主要因素,MnOx含量是影响Pb各形态的主要因素。
钟晓兰周生路黄明丽赵其国
关键词:重金属影响因素
一种种子计数或萌发率测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种子计数或萌发率测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包括培养皿、隔板、距离探测板、数据处理器和隔板固定环,隔板上布设若干种子固定孔,待萌发种子竖直放置在种子固定孔内,圆形隔板的边沿固定在隔板固定环内壁上,隔板固定环与...
姜雨涵高旨恩马宗斌颜冬云王菲赵立张明霞耿存珍黄明丽刘可忠
不同水肥条件下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小麦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研究(英文)被引量:5
2007年
试验选用了3个二倍体(Triticum boeoticum,AA;Aegilops speltoides,BB和Ae.tauschii,DD)、2个四倍体(T.dicoccoides,AABB和T.dicoccum,AABB)和1个六倍体(T.aestivum,AABBDD)的小麦进化材料,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研究小麦进化中养分效率的差异及水肥条件对小麦养分利用的影响。试验表明,随小麦的进化,养分(N、P和K)吸收量和吸收效率显著增加,但是籽粒养分含量却减少。水分胁迫和低肥处理减少小麦籽粒养分含量、(整株)养分吸收量和吸收效率。小麦的生物量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养分利用效率都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而且后者的差异更大。随小麦的进化,生物量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养分利用效率均显著增加。6个小麦进化材料的生物量氮、磷利用效率(NUTEb和PUTEb)的大小顺序相同,均为:Ae.speltoides>T.dicoccum、T.dicoccoides、Ae.tauschii、T.boeoticum>T.aestivum,而生物量钾利用效率(KUTEb)是T.aestivum、Ae.tauschii、Ae.speltoides>T.dicoccoides>T.dicoccum>T.boeoticum。Ae.tauschii的产量养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二倍体小麦(AA和BB),表明D组染色体上存在有控制高效利用养分的基因。产量氮、磷、钾利用效率(NUTEg、PUTEg、KUTEg)和收获指数(HI)的大小排序均为:T.aestivum>T.dicoccum、T.dicoccoides、Ae.tauschii>T.boeoticum、Ae.speltoides。水分与养分对生物量养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而对产量养分利用效率的作用却不显著,说明小麦产量养分利用效率是较为稳定的特性,主要由基因型决定。水分胁迫有利于提高小麦生物量养分利用效率,但是增加施肥量却对其有负作用。
黄明丽邓西平周生路赵玉宗Shinobu INANAGA
关键词: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小麦养分利用效率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传输与调控被引量:19
2003年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水分传输的研究综合分析表明,从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水平上,植物存在优化调控水分平衡的潜在能力,通过转换植物体内的水分传输途径,增加细胞到细胞途径的贡献,能够降低蒸腾、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这些新的结论和观点为我国正在兴起的生物节水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节水农业实践中将生物节水和工程节水有效的结合起来是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白登忠邓西平黄明丽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驱动力
一种草莓专用螯合肥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草莓专用螯合肥,应用于草莓种植领域,解决草莓抗逆性差,畸形果产量大且口感不佳以及土壤板结,养分失调,盐渍化的难题,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草莓产量及品质,实现种植户增产增收,减少田间面源污...
黄明丽孙文轩颜冬云李玲玉李鹏超白利勇
文献传递
ICP-AES法研究葎草叶中微量元素对大气活性氮浓度的响应
2009年
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大气活性氮对野生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采集华北平原北京周边6个地点的葎草,利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技术(ICP-AES)分析植物叶中Ca,Mg,S,Fe,Mn,Cu,Zn,B和Na的含量。结果表明,葎草叶中各元素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a(41106)>S(8370)>Mg(6628)>Fe(476)>Na(92)>B(78)>Mn(49)>Zn(38)>Cu(15)mg.kg-1干重;不同大气活性氮浓度下葎草叶中微量元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大气活性氮施肥效应造成的葎草对这些元素需求量的增加,并未超过当地土壤营养元素的供应能力。该实验结果将为研究全球大气氮沉降增加背景下,陆生草本植物的中微量元素营养状况提供科学参考。
韩文轩黄明丽唐傲寒沈健林汪斯淼刘学军张福锁
关键词:大气氮沉降中微量元素葎草ICP-AES
一种液态螯合肥生产装置
本发明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肥料生产装置,尤其是一种液态螯合肥生产装置,用于化工生产螯合中、微量元素的叶面喷施肥的生产场合;解决加料时易产生粉尘,管道阻塞及搅拌效果较差的难题;塔式搅拌器能够避免根据液面高低调节搅...
颜冬云何江龙徐绍辉黄明丽李玲玉张凤魁
文献传递
影响能源植物产量和燃烧质量的农田管理因素被引量:7
2009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化石燃料短缺日益成为困扰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植物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能源植物的产量和燃烧质量是决定其能量产出的关键;然而,国内尚未见有关能源植物生产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和报道。该文在分析生物质能源植物的特性、类型和燃烧质量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能源植物的相关研究,重点讨论了水分、养分和收获时间等农田生产措施对能源植物产量和燃烧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中国生物质能源植物的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黄明丽韩文轩张福锁刘学军
关键词:植物燃烧生物质能
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被引量:29
2007年
试验选用了6个不同染色体倍性的小麦进化材料(3个二倍体、2个四倍体和1个六倍体),分别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研究其根系、地上生物量、产量、蒸腾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旨在阐明小麦进化材料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及水肥条件对这些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倍性小麦进化材料的生物量、产量和水分利用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且水肥条件对其有显著影响。在染色体倍性由2n→4n→6n的进化过程中,小麦根系及地上生物量均先增加后降低,而产量却显著增加,这与收获指数的增加有关。小麦产量的大小顺序为:T.aestivum〉T.dicoccum〉T.dicoccoides〉Ae.squarrosa〉Ae.speltoides〉T.boeoticum。水分亏缺显著降低小麦的生物量、产量和收获指数;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增加施肥量有利于这些指标的增加。但是水分亏缺下,增加施肥却降低各小麦材料的根系生物量。随小麦的进化,蒸腾耗水量显著降低,这与其生育期缩短有关;而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却显著升高,且后者的差异要大于前者。各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大小排序与产量的完全一致。水分亏缺处理显著减少各小麦进化材料的蒸腾耗水量47%~52%,而显著增加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3%~40%;但水分亏缺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却随染色体倍性的增加而降低,甚至降低六倍体小麦T.aestivum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19%。不同水分条件下,高肥处理均有利于蒸腾耗水量、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增加。
黄明丽邓西平周生路赵玉宗
关键词: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