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传松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梁平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缺血
  • 4篇血性
  • 4篇卒中
  • 3篇急性
  • 3篇急性缺血
  • 3篇急性缺血性
  • 2篇性健康
  • 2篇血清
  • 2篇农村
  • 2篇农村留守
  • 2篇青春
  • 2篇青春期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缺血性卒中
  • 2篇卒中患者
  • 2篇留守
  • 2篇脑梗
  • 2篇脑卒中
  • 2篇教育
  • 2篇急性缺血性脑...

机构

  • 9篇梁平县人民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罗传松
  • 3篇赵睿
  • 3篇唐云
  • 2篇吴启斌
  • 2篇杨学兵
  • 2篇张玉玲
  • 1篇资文杰
  • 1篇钟仁明
  • 1篇王钊
  • 1篇李锋

传媒

  • 4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淮海医药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胆固醇水平与出血转换之间的关系
2012年
目的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胆固醇水平(TC)和出血转换(HT)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188例前循环缺血性中风患者的TC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根据他们的百分位分布,TC水平和LDL水平被分为3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评估TC水平和HT之间的关系。结果 18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可以利用的TC水平和LDL水平分别为168例(89.4%)和144例(76.6%)。HT的风险随TC水平(P=0.04)和LDL(P=0.02)水平的下降而显著增加。多因素分析显示TC(OR:2.9,95%CI:1.1-9.0,P=0.05)水平和LDL(OR:5.1,95%CI:1.3-20.2,P=0.003)水平最低组患者的HT风险明显较TC水平和LDL水平最高组的患者高。结论我们认为较低的TC水平和LDL水平与HT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罗传松
关键词:出血性转换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缺血性卒中
学校教育联合医院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健康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学校教育联合医院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健康的影响,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方法:选取某县4所中学全日制在读寄宿学生1 200名,均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无法与其共同生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0名。对照组开设教育部规定的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课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医院联合学校的性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由学校老师和心理医生共同参与,定期开展活动,时间为1学年。设计性教育问卷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性认知、性价值观及性适应,比较2组学生干预前后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学生在基本生理常识、性知识、性观念、性态度、社会适应、性控制力及自身适应方面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基本生理常识、性态度和社会适应3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而观察组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且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属特殊群体,性知识相对匮乏,医院联合学校共同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有助于其形成科学的性观念和性态度。
罗传松余德先吴启斌李阳兰杨学兵
关键词:性教育留守儿童青春期
农村留守高中生性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2016年
目的探索农村留守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开展的有效模式。方法选取农村地区为主的重庆市梁平县4所中学在读寄宿的,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全日制高中生1 8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性教育问卷调查法,对两组问卷数据进行记录。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试验组予以医院联合学校进行性健康教育干预。1学年后再次对两组学生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并对两组问卷数据进行记录。结果两组学生在实施干预前性认知、性观念、性适应能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校联合医院干预后,试验组学生的性认知、性观念、性适应能力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医院联合学校进行性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留守高中生形成科学的性观念和性态度。
杨学兵余德先吴启斌李阳兰罗传松
关键词:青春期
血清甘油三酯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甘油三酯(TG)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早期预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我们收集了736例AIS患者。依据TG水平将患者分为5组。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为什么不参照我国的标准)卒中量表(NIHSS),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设定为≥4分,将新发症状开始一周后的早期临床改善(ECI)定为降低4分或以上。将各组内的END、ECI患者及两者都不是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高TG和低TG组患者发生END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组。高TG、低TG组以及临界组患者发生ECI的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TG、低TG组以及临界组患者在END中的or值显著高于正常低值组(50-100 mg/dl)。AIS患者的甘油三酯(TG)水平与预后不良呈非线性的J型相关,与良好预后呈反J形相关。结论:在AIS的早期高TG和低TG都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罗传松资文杰陈自光赵睿唐云
关键词:甘油三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
浅论小剂量甘露醇治疗老年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小剂量甘露醇治疗老年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被诊断为老年大面积脑梗塞患者48例,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小剂量甘露醇...
张玉玲罗传松陈自光魏金波赵睿
关键词:小剂量甘露醇
ISAN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肺炎预测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ISAN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肺炎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重庆市梁平人民医院神经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肺炎患者189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未并发肺炎患者50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卒中程度、卒中前神经功能、既往病史、吸烟史),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运用ROC曲线分析方法评价ISAN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肺炎的预测作用。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男性、卒中程度(NIHSS评分)、卒中前神经功能(mRS评分)、房颤和卒中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男性、卒中程度和卒中前神经功能为缺血性脑卒中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SAN评分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肺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78[95%CI:(0.70,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SAN评分能有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肺炎发生的风险。
罗传松陈自光钟仁明王钊喻茂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回顾性研究37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24h内确诊。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溶栓治疗的患者被排除本研究。收集与CRP和END有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出现END。年龄、性别、发病到抵达医院的时间、血清CRP水平、血细胞比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颈内动脉闭塞与END之间明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RP水平、颈内动脉闭塞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独立的变量。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CRP水平与END显著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颈内动脉闭塞也与END显著相关。
罗传松
关键词:早期神经功能恶化C反应蛋白急性缺血性卒中
依达拉奉、巴曲酶联合用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给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90例,在该治疗外另给予依达拉奉、巴曲酶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平均缺损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t=17.87,P<0.01);总治疗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57/90)(χ2=16.55,P<0.01)。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依达拉奉、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水平,表明本治疗方法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罗传松唐云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依达拉奉巴曲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0例TIA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比较2组性别、烟酒嗜好、年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胆固醇指标异常差异。结果:2组男性比例、烟酒嗜好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于60岁、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比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胆固醇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大于60岁、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胆固醇指标异常是诱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需要及时对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血脂代谢异常进行干预治疗,以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张玉玲陈自光罗传松赵睿李锋
关键词: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方法及中药制剂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对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T2DM)伴DPN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甲钴胺组(甲钴胺组)和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组(联合组)各40例,甲钴胺组静注甲钴胺1mg/d,联合组在此组基础上,静脉加注灯盏花素T0mg/d,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单用甲钴胺组的77.5%(P〈0.05);联合组治疗后纤维蛋白浓度、细胞积压、全面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甲钴胺组(P〈0.05);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和运动传导速度(MCV)分别为(45.5±1.4)m/s、(54.9±3.7)m/s和(47.6±1.3)m/s、(52.6士2.g)m/s,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单用甲钴胺组治疗后水平(P〈O.01)。【结论】在使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灯盏花素可显著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
罗传松唐云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灯盏细辛维生素B1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