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燕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免疫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姜黄素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分化
  • 3篇干细胞
  • 3篇成骨
  • 3篇成骨分化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细胞
  • 2篇免疫原性
  • 2篇大鼠骨髓
  • 2篇大鼠骨髓间充...
  • 1篇蛋白
  • 1篇型胶原
  • 1篇血红素加氧酶
  • 1篇血红素加氧酶...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机构

  • 9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蔡燕
  • 7篇顾巧丽
  • 6篇杨惠林
  • 6篇施勤
  • 3篇黄晨
  • 2篇古彦铮
  • 2篇施勤
  • 1篇倪莉
  • 1篇张学光
  • 1篇朱雪明
  • 1篇赵环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表达及免疫学指标的分析在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以ECD标记的抗CD3单克隆抗体和PE-Cy5标记的CD4、CD8单克隆抗体作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AS患者的CD3+ CD4+、CD3+ CD8+ T细胞百分率,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的检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法,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采用乳胶凝集法测定。结果 HLA-B27抗原阳性患者各项免疫指标显著低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B27阴性的患者各项免疫指标也显著低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B27抗原在AS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并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了一定影响。
蔡燕施勤顾巧丽杨惠林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HLA-B27
去分化MSCS在成骨分化过程中免疫原性上调的研究
目的:探讨去分化间充质干细胞(De-differentiat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De-MSCs)的成骨分化潜能,并分析De-MSCs在成骨分化过程中免疫原性的改变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酶消...
蔡燕付雪杰古彦铮施勤
关键词:MSCS
姜黄素调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被引量:8
2012年
背景:姜黄素能明显降低破骨细胞的骨重吸收,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姜黄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后采用成骨培养基进行成骨诱导,在诱导前3d于诱导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对照),10,15μmol/L姜黄素。结果与结论:接种培养7d,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分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小集落,集落细胞呈放射状生长。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集落增大,细胞形态为长梭形。加入成骨培养基7d后细胞形态逐渐由长梭形变为多角形,随成骨诱导时间延长形态变化更加明显。加入不同浓度姜黄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无变化。姜黄素呈剂量依赖性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Runx-2、血红素单加氧酶1的表达。提示姜黄素能有效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早期成骨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干细胞血红素单加氧酶1的表达有关。
顾巧丽蔡燕黄晨杨惠林
关键词:姜黄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成骨分化骨组织工程干细胞
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和骨唾液酸蛋白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和骨唾液酸蛋白(BSP)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标本按临床诊断不同分为骨转移组(48例)和无骨转移组(60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NTx和BSP,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EA含量。结果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血清CE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10。856,P〈0.01it=11.473,P〈0.01);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血清CE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1,P〉0.05)。骨转移组血清NTx、BSP含量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t=5.461,P〈0.01;t=8.135,P〈0.01)和对照组(t=9.734,P〈0.01;t=9.935,P〈0.01)。NTx、BSP和CEA联合检测,灵敏度较单纯NTx、BSP检测有所降低,但特异度明显高于单纯NTx、BSP检测(x。=5.783,P〈0.01和x。=4.910,P〈0.01)。发生骨发生事件(sRE)的骨转移患者NTx明显高于未发生SRE的患者(t=2.610,P〈0.05),而B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2,P〉0.05)。随访1年中发现,BSP水平增高者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BSP正常者(x2=7.713,P〈0.01),NTx水平增高者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NTx正常者(x2=9.814,P〈0.01)。而NTx、BSP水平均增高患者累积生存率为17.6%(6/34),预后较差。结论在常规CEA检测基础上进行NTx、BSP联合检测可有效地提高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的特异性,而且在骨转移危险预测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蔡燕顾巧丽施勤朱雪明
关键词:肿瘤转移骨唾液酸蛋白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诱导骨溶解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诱导骨溶解对破骨细胞和骨溶解的影响,研究PMMA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质溶解的机制。方法选用8周龄BALB/c小鼠30只分为两组,小鼠背部注射无菌空气形成气囊后植入同系小鼠的颅骨,实验组小鼠注入PMMA颗粒,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14d后处死小鼠,对气囊组织及颅骨进行破骨细胞激活相关基因(RANK/RANKL)及自噬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实验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阳性的破骨细胞(21.31±6.32)明显高于对照组(7.45±3.2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实验组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自噬基因(Beclin1)抗体染色评分等级明显高于对照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显示实验组RANK基因mRNA含量(1.35±0.05)较对照组显著性增加(1.18±0.03)(P<0.05)。结论 PMMA诱导的自噬参与了骨溶解的形成。
蔡燕施勤赵环顾巧丽
关键词:自噬
BMP-2与VEGF联合应用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顾巧丽蔡燕黄晨杨惠林施勤
姜黄素对小鼠爆发性肝炎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探讨姜黄素对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P.acnes)/LPS诱导的小鼠爆发性肝炎的影响。实验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姜黄素组。分别给予赋形剂或姜黄素治疗,7d后处死小鼠,评价治疗效果及检测相关免疫学指标。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姜黄素给药显著提高小鼠生存率,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降低肝脏CD4+T细胞数量和BrdU表达,降低巨噬细胞MHCⅡ、CD80和CD86表达。结果表明,姜黄素能缓解P.acnes/LPS诱导的爆发性肝炎,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D4+T细胞浸润、增殖及巨噬细胞活化有关。
顾巧丽蔡燕杨惠林施勤
关键词:姜黄素爆发性肝炎CD4^+T细胞巨噬细胞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软骨细胞过程中免疫原性改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s)诱导分化成软骨细胞过程中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免疫原性改变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体外培养BMSCs,经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鉴定后诱导成软骨样细胞,用流式检测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情况;将未分化的BMSCs及诱导后的成软骨样细胞分别与T细胞共培养,采用3H-TdR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人BMSCs不表达或低表达协同刺激分子CD28、CD80、CD83、CD86,抑制T细胞增殖;而诱导后的成软骨细胞上调表达CD28、CD80、CD83、CD86,并促进T细胞增殖。结论人BMSCs对T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而诱导后的成软骨细胞免疫原性增强,促进T细胞增殖。
古彦铮蔡燕倪莉黄晨杨惠林张学光施勤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协同刺激分子成软骨细胞免疫原性
姜黄素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THP-1细胞分泌TNF-α和IL-8的影响,探讨姜黄素调控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姜黄素对THP-1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上清中TNF-α和IL-8表达;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LR2及NF-κB p65表达。结果:姜黄素在5、10及15μmol/L浓度培养12 h后,对THP-1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姜黄素在10和15μmol/L浓度时,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TNF-α和IL-8表达;姜黄素能抑制TLR2、NF-κB p65及P-NF-κB p65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THP-1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2/NF-κB信号通路有关。
顾巧丽蔡燕杨惠林施勤
关键词:姜黄素痤疮丙酸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