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志建

作品数:40 被引量:215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杨森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皮肤
  • 9篇疗效
  • 5篇菌病
  • 4篇血管
  • 4篇真菌病
  • 4篇念珠
  • 4篇细胞
  • 4篇激光
  • 4篇红斑
  • 3篇癣菌
  • 3篇银屑
  • 3篇银屑病
  • 3篇银屑病患者
  • 3篇树突
  • 3篇念珠菌
  • 3篇皮肤癣
  • 3篇皮肤癣菌
  • 3篇染料激光
  • 3篇染料激光治疗
  • 3篇荨麻

机构

  • 2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1篇同济医科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潜江市中心医...
  • 1篇湖北医学院

作者

  • 40篇谭志建
  • 11篇李家文
  • 9篇冯爱平
  • 8篇涂亚庭
  • 7篇郑岳臣
  • 7篇童晓荣
  • 6篇刘凌
  • 6篇邬焱卿
  • 6篇刘志香
  • 5篇曾敬思
  • 5篇陈静
  • 4篇祝兆如
  • 4篇丁娟
  • 4篇吴艳
  • 3篇刘厚君
  • 3篇连昕
  • 2篇崔隽生
  • 2篇杨井
  • 2篇白锦霞
  • 2篇陶娟

传媒

  • 7篇中国麻风皮肤...
  • 6篇中华皮肤科杂...
  • 4篇临床皮肤科杂...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中华医学美学...
  • 2篇武汉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应用激光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容...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中国菌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类浆细胞树突状细胞和IRF-7,IFN-α mRNA表达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类浆细胞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s)和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干扰素α(IFN-α)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22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PDCs和IRF-7,IFN-α mRNA的表达。15例整形外科患者的皮肤作为正常人对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银屑病组皮损中CD123阳性的PDCs表达明显增多,而在正常对照组没有表达;RT-PCR检测显示,与正常人皮肤相比,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FN-α mRNA的表达无实质性上调,差异无显著性,但是IRF-7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银屑病患者皮损中PDCs浸润,IRF-7 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可能是银屑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陈静谭志建刘厚君刘志香吴艳李家文
关键词:MRNA干扰素ΑMRNA
湖北及周边地区46年皮肤黏膜浅部真菌病病原菌统计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及周边地区46年间浅部真菌感染中致病菌的分布特征.方法 归类、统计1960年1月-2006年12月(1991.9-1992.7缺如)期间本科真菌室分离鉴定的浅部真菌感染中的病原真菌.标本来自全院各临床科室门...
曾敬思谢建敏毛叶红连昕郑岳臣祝兆如邬焱卿白锦霞崔隽生邓国亮谭志建冯爱平
关键词:病原菌浅部真菌病皮肤癣菌病皮肤癣菌
性病患者HSV-2抗体检测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为了解不同性病患者混合感染的情况,以有利于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对 297例患者、 30名健康者进行了血清 2型单纯疱疹病毒 (HSV-2)的抗体检测。结果各种性病患者均有不同比例的 HSV-2感染。尤以梅毒患者阳性率最高。
谭志建杨琦
关键词: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性病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9
2006年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一直是变态反应科和皮肤科医生常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对诱发组胺释放的自身抗体、遗传及环境因素的研究,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取得重要进展。
谭志建陈静李家文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自身免疫基因
优化强脉冲光治疗色素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 探讨优化强脉冲光(optimal pulse technology,OPT)治疗色素性皮肤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波长515~1200nm的OPT治疗仪治疗162例色素性皮肤病,一般治疗3~4次为1疗程,每次间隔3-4周。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并做好记录和随访。结果 162例经治疗后,色素性病变逐渐消褪,总有效率达96.91%。其中雀斑、雀斑样痣、老年斑疗效较为显著。结论OPT是新一代强脉冲光技术,用于治疗色素性病变,与传统方法比较副作用少,皮肤损伤小,且效果显著,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李东妮谭志建孙中生汪海滨汤爱荣罗盛康
关键词:强脉冲光色素性皮肤病
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及Ⅳ型胶原测定的价值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为探讨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与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SSc)及皮肌炎(DM)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方法对20例活动期SLE、6例SSc、5例DM及20例正常人血清LN及Ⅳ·C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活动期SLE及DM患者血清LN和Ⅳ·C水平明显升高(P<001)、SSc组中Ⅳ·C明显升高(P<001)。结论LN、Ⅳ·C与ANA、dsDNA抗体及补体一起可能是评估SLE活动的重要参数。它提示在SLE。
冯爱平谭志建
关键词:层粘连蛋白胶原皮肌炎结缔组织病
白花丹素对黑素瘤A375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价白花丹素对黑素瘤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黑素瘤细胞A375细胞株,应用不同浓度的白花丹素进行处理,培养24 h后,MTT法测定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cl-2的表达。结果:浓度为1~13 μmol/L的白花丹素能显著抑制A375细胞株的增殖,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递增;白花丹素作用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约为10μmol/L;当浓度为2.5μmol/L、5.0 μmol/L和10.0 μmol/L作用24 h,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8.52%±0.96%、14.83%±1.34%和19.56%±1.85%,与空白对照组(4.58%±0.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量随药物浓度升高而递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花丹素体外能抑制黑素瘤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及下调黑素瘤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
张丽冯爱平谭志建钱悦蒋苹李艳秋
关键词:白花丹素黑素瘤细胞增殖BEL-2
激素加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瘤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谭志建刘凌童晓荣涂亚庭刘贞富李卫华万兴祥
关键词:皮肤血管瘤确炎舒松A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用拓扑异构酶Ⅱ基因区巢式PCR法鉴别常见皮肤癣菌被引量:3
2005年
李家文丁娟谭志建刘志香
关键词:皮肤癣菌病巢式PCR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病原真菌菌种鉴定
湖北地区不同人群腔孔部位条件致病真菌的调查
1994年
谭志建郑岳臣谢建敏邬焱卿
关键词:真菌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