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坚
- 作品数:29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21年
- 肝细胞癌(HCC)具有发病率高、生存率低、治疗效果不良、发病机制复杂等特点。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lncRNA MALAT1在HCC中表达上调,具有促进HCC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并且在HCC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方面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总结了lncRNA MALAT1在HCC中的研究现状,探讨其表达模式、作用机制以及在预测和监测HCC发展中的临床意义,以期深入了解lncRNA MALAT1在介导HCC发展中的作用。lncRNA MALAT1将有望成为HCC诊断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在将来应用于临床靶点治疗。
- 孙永康颜学波朱泽民申鼎成谢智钦赵志坚唐才喜
- 表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在兔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蛋白结合率的研究
- 本文研究目的:探讨在本实验室优化条件下制作的表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EPI-PBCA-NP)的非I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并与表阿霉素的药代参数和血浆蛋白结合率相比较,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佳药物剂...
- 赵志坚
- 关键词:表阿霉素药物代谢动力学蛋白结合率
- 文献传递
- 腹腔镜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内引流术11例报告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内引流术治疗胰腺体尾部假性囊肿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我科2013年6月~2016年1月对11例胰腺假性囊肿施行完全腹腔镜下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内引流,完全腹腔镜下从横结肠系膜后方切开囊壁,用带倒刺缝线行胰空肠吻合术。结果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平均出血量60 ml(40~150ml),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90~180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5 d(5~12 d)。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1例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9.3月,无胰腺假性囊肿复发,无腹痛、畏寒、发热等不适。结论对胰腺体尾部假性囊肿采用完全腹腔镜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内引流安全、可行。
- 赵志坚唐才喜冯斌杨凯庆万健
- 关键词:胰腺假性囊肿
- 原发性肝癌合并胃印戒细胞癌1例报告
- 2019年
- 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MPC)是指在机体的一个或多个器官(组织)中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或以上相互独立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肝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报告的新发肝癌病例中一半以上发生在我国,胃癌也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原发性肝癌合并胃癌的二重癌国内外文献少见报道[1-2]。
- 朱泽民谢智钦赵志坚李弘夏王金文唐才喜
- 关键词:胃肿瘤
- 全腹腔镜下胰腺假性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被引量:1
- 2017年
- 胰腺假性囊肿作为急性胰腺炎常见的局部并发症,严重影响胰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大的囊肿常产生压迫症状而需手术治疗。全腹腔镜胰腺假性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在治疗巨大胰腺假性囊肿方面具有创伤小、引流充分、恢复快等优势,但手术难度偏大。吻合口的位置选择及缝合技术均是影响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的横结肠系膜后途经、倒刺线缝合胰肠、肠肠侧侧吻合等技术可为外科医师借鉴参考。
- 谢智钦唐才喜赵志坚陈迅
- 关键词:胰腺假囊肿腹腔镜
- 肾透明细胞癌伴巨大肝转移瘤1例报告
- 2019年
-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5岁,因“上腹不适,乏力,纳差3个月”于2018年9月5日入本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稍膨隆,右上腹可扪及约15 cm质硬肿块,活动度差,边界不清,无压痛及反跳痛,其余体征阴性,既往体健,否认乙型肝炎病史。肝功能、凝血功能正常,AFP、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均正常,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为8.2%,吲哚菁绿血浆清除率0.167/min。上腹+中腹部平扫增强CT检查示:(1)肝右叶巨大肿块,考虑原发性癌(图1a);(2)右肾肿块,恶性可能,怀疑转移瘤(图1b)。胸部CT:未见异常。上腹+双肾增强MRI检查示:(1)肝右叶巨大肿块,巨块型肝癌,需与肝转移瘤相鉴别(图2a)。
- 朱泽民谢智钦赵志坚李彬李弘夏唐才喜
- 关键词:肾肿瘤肝肿瘤肿瘤转移病例报告
- 胆管空肠吻合一期缝合的临床研究
- 本文通过对胆管空肠吻合手术的临床病例研究,探讨了胆管空肠吻合手术一期缝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效果.结果表明,在有选择的病例中,胆管空肠吻合术不放置T管是可行的.
- 张阳德赵志坚龚连生郑翼德张洋
- 关键词:胆管空肠吻合术一期缝合
- 文献传递
- 阿帕替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评价阿帕替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搜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比较阿帕替尼联合TACE(试验组)与单独TACE(对照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3月。提取文献资料并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评价纳入文献质量,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随机对照研究,共486例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43例。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OR=2.88,95%CI=1.80~4.62,P<0.000 1;疾病控制率:OR=3.29,95%CI=1.96~5.53,P<0.000 01)与远期疗效(6个月生存率:OR=2.89,95%CI=1.74~4.80,P<0.000 1;12个月生存率:OR=2.37,95%CI=1.46~3.83,P=0.000 5;24个月生存率:OR=2.67,95%CI=1.41~5.04,P=0.002)均明显改善。试验组手足综合征和蛋白尿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而其他不良反应如发热、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高血压等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独TACE治疗,但相关的副反应可能影响适用范围和患者生活质量。
- 朱泽民谢智钦赵志坚刘智勇易波唐才喜
- 关键词:肝肿瘤META分析
- 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症状的胰腺腺泡细胞癌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8年
- 胰腺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ACC)在临床上是一种罕见的胰腺癌,约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1%。与胰腺导管腺癌(ductal adenocarcinoma,DAC)不同,ACC很少出现急性胰腺炎[1]。在此,报告了1例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症状的ACC,并回顾性分析了ACC相关文献。患者女性,62岁,因“突发上腹部疼痛8 h余”于2017年7月31日收入本院治疗。9年前因“急性胰腺炎”在本院住院治疗。此次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腹肌稍紧张,左上腹部及中腹部明显压痛,疼痛向腰背部放射,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结果示:淀粉酶1415 IU/L。IgG4正常,其他生化检查大致正常。入院诊断:急性胰腺炎。
- 朱泽民谢智钦赵志坚李弘夏徐涛唐才喜
- 关键词:胰腺炎胰腺肿瘤病例报告
- 保留脾脏功能术式在脾良性占位疾病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背景与目的:脾脏是人体重要免疫器官,全脾切除术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血栓等风险。保留脾脏功能的术式在脾良性疾病治疗中逐渐被认同,然而开展此类术式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在脾良性占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9年6月手术治疗17例脾良性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开腹脾部分切除术7例,行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术4例,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4例,行腹腔镜脾大部分切除术2例;均为腹腔镜下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开腹脾部分切除术平均135 min,腹腔镜脾囊肿开窗术平均42 min,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平均128 min,腹腔镜脾大部分切除术平均156 min。术后病理:脾假性囊肿5例,良性囊肿3例,表皮样囊肿2例,脾血管瘤5例,脾淋巴管瘤1例,脾错构瘤1例。术中出血量:开腹脾部分切除术平均416 mL,脾囊肿开窗术平均10 mL,脾部分切除术平均395 mL,脾大部分切除术280 mL。术后血小板变化:脾部分切除术血小板术后平均2周恢复正常,脾大部分切除术后血小板平均3周恢复正常,术后均未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17例随访6~78个月,中位时间35个月,无复发及远期并发症。结论:脾良性占位的外科治疗首选腹腔镜下保留脾脏功能的手术,二级血管离断联合脾蒂阻断是脾部分切除术中一种新的阻断方法,可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选择性使用。
- 王强冯斌唐才喜谢智钦赵志坚贺明连
- 关键词:脾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