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刚

作品数:5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6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腰椎
  • 2篇手术
  • 2篇内固定
  • 2篇骨折
  • 1篇短节段
  • 1篇短节段固定
  • 1篇腰椎滑脱
  • 1篇腰椎滑脱症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结核
  • 1篇预后
  • 1篇折手
  • 1篇植骨
  • 1篇治疗预后
  • 1篇手术方式
  • 1篇手术治疗
  • 1篇双钢板
  • 1篇突出症

机构

  • 5篇解放军第86...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作者

  • 5篇戴守达
  • 5篇陈刚
  • 4篇周正顺
  • 4篇董小雄
  • 4篇王永宏
  • 3篇张洪思
  • 3篇张耘
  • 2篇刘洪业
  • 1篇韩顺
  • 1篇陈建梅
  • 1篇吕锋
  • 1篇吕峰

传媒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手术方式与内窥镜(MED)疗效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传统开放的椎板间隙"开窗"手术方式(A组)和MED(B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相关问题。方法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式,625例施行开放手术,其中单间隙开窗482例、单侧双间隙开窗65例、双侧开窗78例;546例施行MED。根据Nakai标准评价疗效,并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开放手术组优良率为94.2%,MED手术组优良率为98.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相近,传统开放手术仍然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手段,MED作为现代微创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手术并不简便,且技术要求更高,只要具备熟练的开放手术技术,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才能获得优良效果。
戴守达董小雄张耘王永宏张洪思周正顺陈刚吕峰刘洪业韩顺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板开窗内窥镜
双钢板支撑治疗SchatzkerⅤ及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38
2011年
目的观察双钢板支撑治疗SchatzkerⅤ及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高能量损伤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钢板固定同时一期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47例随访15~60个月,平均30个月。疗效按Sanders等关节评分法评估:优26例,良12例,可8例,差1例,优良率80.85%。结论双钢板支撑治疗SchatzkerⅤ及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能够获得稳定的力学结构,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王永宏戴守达董小雄吕锋张洪思刘洪业陈刚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植骨双钢板
病灶清除加一期或二期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加一期或二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及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2008年6月手术治疗29例腰椎结核病例;其中L1、2节段4例,L2、3节段7例,L3、4节段10例,L4、5节段8例;有14例伴有程度不等的脊髓神经损伤;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21例,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加二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8例。[结果]全部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无窦道形成及继发性感染;获得完整随访资料26例,平均随访时间41个月;腰痛症状完全缓解17例,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5例残留轻腰痛,4例有部分神经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自理;至最后一次随访X线片显示后凸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术后6个月内植骨全部骨性愈合,结核病无复发,钉棒无松动断裂。[结论]在严格化疗的基础上,前路病灶清除加一期或二期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戴守达董小雄张耘王永宏陈刚周正顺
关键词:脊柱结核腰椎病灶清除内固定
复位及短节段固定加后外侧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02-2009-02收治的9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男44例,女52例,年龄36~65岁,平均50.5岁。其中,椎弓根峡部裂性滑脱43例,退变性腰椎滑脱49例,医源性滑脱4例。根据Meyerding方法确定滑脱程度:Ⅰ度滑脱71例,Ⅱ度21例,Ⅲ度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减压、复位、短节段固定、经后外侧椎体间打压植骨、单枚融合器融合等方法施行手术治疗。通过JOA评分、滑脱复位率、融合率及并发症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随访平均为54.6个月(15-98个月),获得完整随访资料86例。术后6个月JOA评分(24.37±2.46)分,与术前(11.52±2.97)分相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疗效:优30例、良48例、可8例,优良率为90.7%(78/86)。滑脱复位率达87.23%;融合率达100%;未发生固定器械断裂、融合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后路减压、复位、短节段固定及后外侧椎间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的良好术式。
戴守达董小雄张耘王永宏周正顺陈刚陈建梅
关键词:复位腰椎滑脱症
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4-12采用手术治疗且年龄>75岁的7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术前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和各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并分组:高度危险组15例,中度危险组27例,轻度危险组28例。28例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15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15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12例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7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0.5(24~107)个月。高度危险组死亡率高于中度危险组和轻度危险组,高度危险组可生活自理例数、髋关节功能恢复至伤前水平例数少于中度危险组和轻度危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积极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术前合并的基础疾病越严重,手术治疗的预后更差。
戴守达陈刚周正顺张洪思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手术治疗基础疾病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