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君
-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浮萍暴发控制技术与机理的研究与展望被引量:4
- 2014年
- 浮萍科植物过度繁殖与生长达到滋扰水平时,会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必须有效治理。探讨了浮萍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其暴发机理,分析了浮萍暴发对水质和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从传统、新兴两个技术领域概述了浮萍暴发的治理对策,展望了浮萍暴发控制的新方向、新技术。
- 张饮江张乐婷张曼曼陈晓君黎臻郑天罡王芳
- 关键词:除草剂化感生态修复
- 利用混凝与苦草协同处理生活污水被引量:2
- 2015年
- 利用化学絮凝与苦草生态净化协同处理生活污水,探究不同处理工艺对生活污水中氨氮、总氮、总磷、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AC与PAM混凝处理生活污水效果显著,PAC与PAM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95,1.2 mg·L-1,处理方法为:投加PAC后200 r·min-1先搅拌30 s,加入PAM后继续200 r·min-1搅拌30 s,再70 r·min-1搅拌8 min。在混凝的基础上进行苦草生态净化,建议种植密度为32 g·L-1,处理8 d后,对餐饮污水中氨氮、总氮、总磷和COD的去除效果最佳;相同的种植密度处理12 d时,对洗涤污水的净化效果最好。
- 张曼曼张饮江高月陈晓君
- 关键词:餐饮污水洗涤污水混凝苦草生态净化
- 浮萍爆发控制技术与机理的研究及其展望
- 浮萍科植物(Lemnaceae)过度繁殖与生长达到滋扰水平,会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污染环境。通过分析浮萍生理生态特性及其爆发机理,探讨浮萍爆发对水质和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从传统技术与新兴技术概述了治理浮萍爆发的对...
- 张饮江张乐婷张曼曼陈晓君
- 关键词:浮萍除草剂化感生态修复
- 文献传递
- 光倒刺鲃、白鲢协同投放抑制丝状藻(水绵)藻华围隔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为探究高效与安全抑制丝状藻藻华的方法,利用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食性特点,研究了不同密度(低密度(L)40 g·m-3、高密度(H)80 g·m-3)与不同投放比例(光倒刺鲃∶白鲢=3∶1、1∶1、1∶3)协同作用下,对围隔内水体丝状藻水绵(Spirogyra sp.)的抑制效果,以及对水生植物和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倒刺鲃可以显著摄食丝状藻水绵,且在低密度、高比例(3∶1)时,即对丝状藻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高密度(80 g·m-3)投放光倒刺鲃、白鲢,无论比例如何,都会引起水体水质下降,引起轻微富营养化,并导致浮游藻类生物量上升,不适用于本试验水体.在本试验条件下,高密度(80 g·m-3)投放条件下,白鲢可以抑制浮游生物总量,H(1∶3)、H(1∶1)组中,呈现藻类小型化的趋势;而在低密度(40 g·m-3)投放条件下,未发现浮游藻类有小型化趋势.本试验L(3∶1)组,即光倒刺鲃30 g·m-3、白鲢10 g·m-3,可以有效控制试验水体丝状藻水绵滋生,且能够兼顾改善水质.
- 张饮江黎臻王芳郭光明陈晓君张乐婷花文凤
- 关键词:水绵光倒刺鲃白鲢生物控制
- 组合型生态浮床系统脱氮效果的周年变化被引量:9
- 2017年
- 构建集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微生物于一体的组合型生态浮床系统,并对其技术工艺周年运行效果进行探究。分析了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水中氨氮(NH_4^+-N)与总氮(TN)的去除动力学,不同介质对水体净化的贡献率及削减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组合型生态浮床脱氮效果明显,其中浮床上层贡献率15.6%±1.2%,中层37.6%±2.2%,下层23.8%±1.8%,说明浮床系统中层介质对氨氮与总氮的降解能力占主导地位。实验组NH_4^+-N最高去除率为93.0%±3.4%,TN最高去除率达94.2%±0.9%,而上中下层兼具有的池5去除效果最显著(P<0.10)。由各实验组消解NH_4^+-N和TN的去除动力学曲线得出其削减模型及不同程度的衰减指数曲线。初步探索了组合型生态浮床脱氮效果的周年变化,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 姬芬张饮江王芳彭群州花文凤陈晓君
- 关键词:脱氮贡献率
- 两种抑菌剂对沉水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效应的研究
- 沉水植被的种苗快速规模化繁殖一直是困扰沉水植被恢复,以及水体环境生态修复的难点之一,应用低成本、高效的开放式组织培养技术,抑菌剂的筛选是其关键技术。本文研究了MS培养基中不同浓度(0.005/L、0.01g/L、0.03...
- 陈晓君张饮江王芳花文凤
- 关键词:沉水植物代森锰锌
- 文献传递
- 浮萍爆发控制技术与机理的研究及其展望
- 浮萍科植物(Lemnaceae)过度繁殖与生长达到滋扰水平,会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污染环境.通过分析浮萍生理生态特性及其爆发机理,探讨浮萍爆发对水质和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从传统技术与新兴技术概述了治理浮萍爆发的对...
- 张饮江张乐婷张曼曼陈晓君
- 关键词:水体污染控制技术生态恢复
- 文献传递
- 泽漆水浸液及茶皂素浸提液对浮萍的抑制效果被引量:3
- 2014年
- 通过对浮萍表观生长状态的观察记录以及对其抗氧化酶、丙二醛含量的测定,研究泽漆水浸液对浮萍(Lemna minor L.)的抑制活性,并探索利用茶皂素作为浸提辅助剂,检测是否提高泽漆对浮萍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泽漆水浸液(0.001、0.003、0.005 g/mL)胁迫下,浮萍部分抗氧化酶系统遭受破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未出现明显表观受伤症状;高浓度泽漆水浸液(0.01、0.015、0.02 g/mL)胁迫36 h,90%~100%个体受伤严重甚至死亡,受伤个体、程度与浓度、时间成正比,茶皂素助浸液胁迫36 h时,出现明显受伤症状的个体数≤10%。茶皂素作为浸提辅助剂所得泽漆浸提液没有加强对浮萍的抑制作用,反而减弱了这种作用。泽漆水浸液对浮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今后可进一步分析泽漆水浸液和其茶皂素助浸液之间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差异,这有助于抑制浮萍有效成分的鉴定。
- 张乐婷张饮江张曼曼金晶陈晓君段婷王芳
- 关键词:浮萍泽漆茶皂素抗氧化酶
- 不同组培方式马来眼子菜对水质净化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为研究开放式组织培养方式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采用传统组织培养与开放式组织培养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通过围隔试验比较两种方式下培养的马来眼子菜对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方式的马来眼子菜对水中DO(溶解氧)、TN(总氮)、TP(总磷)、NH_3-N(氨氮)、COD和Chl.a(叶绿素a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对水质净化效果差异基本相同。并且相对空白对照,马来眼子莱在其生长季节表现出较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因此开放式组织培养方式具较好的应用前景。
- 周曼舒张饮江方敬雯谷月姬芬严铭陈晓君
- 关键词:马来眼子菜围隔试验
- 两种抑菌剂对马来眼子菜开放式组织培养的效应被引量:6
- 2015年
- 沉水植被的种苗快速规模化繁殖一直是困扰沉水植被恢复,以及水体环境生态修复、改善水质的难点之一,应用低成本、高效的开放式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种苗的快速规模化,抑菌剂的筛选是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试验研究了MS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代森锰锌和凯松,在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开放式组织培养中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凯松均可作为开放式植物组织培养的抑菌剂;代森锰锌浓度在0.070-0.100 g·L^-1抑菌效果较理想;凯松浓度在0.1%抑菌效果较理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陈晓君张饮江张雨婷李博炎宋盈颖王芳翟斯凡花文凤
- 关键词:马来眼子菜代森锰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