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晴

作品数:6 被引量:1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土地利用
  • 4篇土地利用数据
  • 2篇海岸
  • 2篇岸线
  • 2篇空间化
  • 1篇多时相
  • 1篇遥感
  • 1篇中国海
  • 1篇中国海岸
  • 1篇中国海岸带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经济区
  • 1篇数据优化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最大允许误差
  • 1篇经济区
  • 1篇黄河三角洲
  • 1篇黄河三角洲高...
  • 1篇高效生态经济
  • 1篇高效生态经济...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烟...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侯西勇
  • 6篇陈晴
  • 3篇王远东
  • 3篇毋亭
  • 2篇吴莉
  • 2篇于良巨
  • 1篇徐新良
  • 1篇侯婉
  • 1篇李晓炜

传媒

  • 2篇自然地理学创...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近期中国海岸带人类活动过程特征简析--以土地利用变化和大陆岸线变化为例
海岸带凭借其优越的资源环境条件和区位优势而成为人口的聚居区域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中国海岸带区域的人口集聚、工业化和城市化等过程速度惊人,是当前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多年代的Landsat...
侯西勇毋亭邸向红吴莉王远东陈晴李晓炜
关键词:土地利用数据空间化
20世纪40年代以来多时相中国大陆岸线提取方法及精度评估被引量:32
2014年
将大陆岸线分为自然岸线、人工岸线2大类以及11个二级类,基于地形图与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考察工作建立详细的技术规范,提取20世纪40年代以来6个时相的中国大陆海岸线;针对提取的结果,应用直接对比法计算实际误差,基于地图学和遥感信息提取的理论计算"理论最大允许误差",二者对比表明:基于多源数据提取多时相岸线的技术方案可行,多时相岸线的实际误差均远远低于"理论最大允许误差",精度较优;基于地形图提取的20世纪40年代和60年代时相岸线,精度总体上低于基于30 m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的多时相岸线,而且20世纪60年代时相受多源数据融合的影响而精度最低;基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CCD数据提取岸线,受影像畸变和几何纠正精度的影响,精度略低于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的结果,但同样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的岸线,新近时相的精度明显优于早期时相。本研究可为岸线变化研究以及海岸带综合管理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侯西勇毋亭王远东徐新良陈晴于良巨
关键词:遥感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沿海地区统计数据空间化
人口和GDP是重要的社会统计数据,其空间分布反映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但是,目前人口和GDP数据都是以行政区为单元,通过统计、普查、逐级汇总获得,数据更新周期长,且不能与自然地理单元有效...
陈晴侯西勇
关键词:土地利用数据空间化
集成土地利用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优化人口空间化模型被引量:40
2015年
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是解决统计数据与自然要素数据融合分析的有效途径。随着RS和GIS技术的发展,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方法推陈出新,其中,土地利用数据、夜间灯光数据是人口空间化研究中普遍利用的数据源,但各有优、缺点:土地利用数据中的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能准确表示人口分布的空间范围,却不能反映其内部的人口密度差异特征;夜间灯光数据的强度信息能体现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但其像元溢出问题显著夸大人口分布范围,像元过饱和现象也影响着人口数据空间化结果的精度。本研究以中国大陆沿海区域为例,尝试集成土地利用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优化人口空间化方法,设计了基于精度阈值和动态样本的渐进回归与分区建模的方法,获得了中国沿海2000、2005、2010年1 km分辨率人口空间化数据。结果表明,优化模型显著提高了研究区整体的精度,尤其适用于人口空间结构内部差异较为显著的区域。
陈晴侯西勇
关键词:土地利用数据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的人口空间化模型对比分析——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被引量:33
2014年
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是解决统计数据与自然要素数据融合分析的有效途径。随着RS和GIS技术的发展,人口空间化方法推陈出新,但不同的方法各有优缺点,方法选择和精度保证是两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2010年县(市、区)单元人口统计信息为案例,分别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建立1km栅格的人口空间化模型,再分别以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办)为验证单元,比较两种方法模拟人口分布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的人口空间化模型整体优于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人口空间化模型,且前者更适合于模拟人口总数居中的县(市、区),后者在人口密度梯度较大的城镇边缘有更好的模拟效果,在人口较少的地区二者的模拟效果均不太理想。本研究能够为获取高精度的区域人口空间化模型提供参考。
陈晴侯西勇吴莉
关键词:土地利用数据黄河三角洲
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中国大陆海岸线变化特征被引量:54
2016年
基于多时相地图资料、遥感影像以及覆盖整个大陆海岸带的野外考察,建立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6个时相的中国大陆海岸线数据,并从岸线结构、岸线分形、岸线变化速率、陆海格局和海湾面积等角度分析过去70年来中国大陆海岸线的变化特征.结论如下:大陆海岸线结构变化显著,岸线人工化是最主要的特征,目前自然岸线的保有比例已经不足1/3;大陆海岸线分维数具有"北方<整体<南方"的宏观格局特征,但近年来北方海岸带急剧的岸线人工化过程通过大大缩小岸线分维数的南北差异而显著改变了中国大陆海岸线的分形特征;大陆沿海的陆海格局与过程特征复杂,超过68%的海岸总体向海扩张,超过22%的海岸总体向陆后退,而净变化结果是陆地面积增加了近1.42万km^2,平均增速为202.82km^2 a^(-1);大陆沿海93个主要海湾的面积萎缩量共约1.01万km^2,整体平均的萎缩率、萎缩速率分别高达18.19%、144.20km^2 a^(-1);渤海海域总面积减少了7.06%,年均减少82km^2.大陆海岸线的剧烈变化导致和加剧了海岸带和近海区域的多种问题,加强对大陆海岸线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利用刻不容缓.
侯西勇毋亭侯婉陈晴王远东于良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