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莉

作品数:15 被引量:39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病理
  • 7篇临床病理
  • 5篇肿瘤
  • 5篇淋巴
  • 5篇病理学
  • 4篇细胞
  • 3篇直肠
  • 3篇直肠腺癌
  • 3篇腺癌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腺癌
  • 3篇肠腺
  • 2篇性疾病
  • 2篇眼附属器
  • 2篇预后
  • 2篇切片
  • 2篇组织化学
  • 2篇涎腺
  • 2篇腺肿瘤
  • 2篇相关性疾病

机构

  • 1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邢莉
  • 12篇张勇
  • 9篇刘红刚
  • 5篇赵晓丽
  • 5篇金玉兰
  • 3篇白玉萍
  • 3篇岳常丽
  • 3篇何小金
  • 1篇朴颖实
  • 1篇张红
  • 1篇徐仟
  • 1篇杨冬梅
  • 1篇田澄
  • 1篇陈佳敏
  • 1篇李锐
  • 1篇尹鸿雁

传媒

  • 5篇诊断病理学杂...
  • 4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涎腺癌肉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涎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涎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例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66~68岁,平均年龄67岁,中位年龄67岁。2例以无痛性肿物就诊,1例肿物伴疼痛。3例分别发生于右侧腮腺、左侧颌下腺及右侧咽旁间隙。均无涎腺多形性腺瘤病史。组织学上,3例中1例以肉瘤为主,1例以癌为主,1例肉瘤与癌比例相当。肉瘤成分,2例为平滑肌肉瘤,1例为纤维肉瘤;癌成分,3例均包括导管癌和鳞状细胞癌,其中1例还包括少量未分化癌。3例肿瘤中均未发现多形性腺瘤成分。免疫组化:肉瘤成分vimentin均(+),癌成分CK均(+);导管癌AR均(+)。3例中1例肉瘤成分与未分化癌成分呈CK和vimentin双(+)。随访2例,随访时间3~5个月,未出现复发及转移。失访1例。结论涎腺癌肉瘤发病罕见,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有助诊断。文献表明该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需长期随访。
白玉萍岳常丽张勇邢莉贾双双刘红刚
关键词:涎腺癌肉瘤病理学
结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淋巴结转移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8月期间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阅片的133例结直肠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患者随访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与各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33例中69例存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组),64例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未转移组)。与淋巴结未转移组比较,淋巴结转移组更易发生神经侵犯(20.29%比3.13%)和脉管侵犯(36.23%比3.13%),肿瘤浸润深度更深(浆膜外:1.45%比0),肿瘤分化更低(低分化:26.09%比14.06%),死亡(11.59%比1.56%)及远处转移比例(17.39%比4.69%)更高(均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不同淋巴结N分期(N0、N1a、N1b、N2a、N2b)在神经侵犯、脉管侵犯、环周切缘、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肿瘤分化、死亡及远处转移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检出淋巴结数目〈12个的患者与检出淋巴结数目≥12个的患者各临床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及其分期与神经侵犯、脉管侵犯、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死亡及远处转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淋巴结数目〈12个或≥12个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无关。
赵晓丽徐仟张勇邢莉刘红刚金玉兰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腺癌淋巴结转移病理学
眼附属器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病理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附属器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该组眼附属器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是非霍奇金淋巴瘤(100例,47.6%),其次为炎性假瘤(45例,21.4%)和良性淋巴上皮病变(Mikuliczs病,41例,19.5%)。2该组病变部分类型在发病年龄和性别上有特点,组织病理学上的表现有交叉。3该部位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为结外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74例),眼附属器的结外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有其不同于其他解剖部位的该肿瘤的特点。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该部位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眼附属器的Ig G4相关性疾病(10例)的诊断和临床病理表现有其独有的特征。结论眼附属器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是一类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在发病年龄、性别等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类型上都具有明显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掌握这些对临床病理诊断将提供较大的帮助。
何小金邢莉
关键词:眼附属器细胞淋巴瘤相关性疾病
累及腭扁桃体的淋巴瘤44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腭扁桃体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各亚型的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44例扁桃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44例患者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29~93岁,平均(60.84±10.21)岁,中位年龄58岁。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3例(1例为双打击淋巴瘤,MYC+/BCL-6^(+)基因异位),套细胞淋巴瘤4例(其中原位套细胞淋巴瘤1例,母细胞型套细胞淋巴瘤1例,经典型套细胞淋巴瘤2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3例,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5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4例,滤泡性淋巴瘤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2例。结论在累及腭扁桃体的淋巴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远多于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以B细胞淋巴瘤为主,尤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多见(53.5%)。对于少见类型,免疫组化染色结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可提高病理诊断分型的准确性。
赵晓丽金玉兰王志强邢莉张勇刘红刚
关键词:淋巴瘤腭扁桃体病理预后
全自动冷冻切片染色机在病理科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冷冻切片因其操作简便快捷,可以快速得到诊断报告,因此在临床中常用于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有利于决定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也可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的痛苦。多年来,冷冻切片的染色一直以传统手工染色为主。然而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手术患者逐渐增加,冷冻送检标本数量明显攀升。短时间内制作大量冷冻切片给病理技术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贾双双邢莉张勇
关键词:病理技术
影响结直肠腺癌患者生存的临床病理参数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部分临床病理参数与患者死亡、生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结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患者随访资料行各临床病理学参数对患者生存组及死亡组的影响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与否、淋巴结N分期、肿物最大径及远处转移在死亡组与生存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是否死亡为应变量,以各临床病理参数为自变量做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脉管侵犯、环周切缘、肿瘤最大径、远处转移对死亡有影响,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是否死亡为应变量,以脉管侵犯、环周切缘、肿物最大径、远处转移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环周切缘、远处转移为影响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rier曲线显示,患者5年的生存率,在环周切缘阴性患者远高于环周切缘阳性患者,在未发生转移患者远高于发生转移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淋巴结N分期、肿物最大径及远处转移与结肠腺癌的随访期内死亡有显著相关性;环周切缘及远处转移为影响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赵晓丽邢莉张勇刘红刚金玉兰
关键词:结肠肿瘤腺癌病理学预后
冷冻组织对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EB病毒(EBV)原位杂交检测在组织冷冻切片检测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01—2019-12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收检的同一病例经冷冻和未冷冻的标本,均行EBV编码的小RNA转录产物(EBV-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92例,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发病年龄为6~81岁,平均年龄47±16岁。男性62例,女性30例。冷冻过的组织与未冷冻的组织在EBER原位杂交的检测中一致率为93.5%,检测结果不完全一致的有6例,占6.5%。其中与鼻咽癌有关的4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1例,淋巴上皮癌1例。经冷冻和未经冷冻的标本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一致为阳性的共38例(占41.3%),分别为鼻咽癌24例,不除外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1例,NK/T淋巴瘤11例,淋巴上皮癌2例。经冷冻和未经冷冻的标本EBER原位杂交检测一致为阴性的共48例,占总病例数的52.2%。分别为淋巴瘤(非NK/T淋巴瘤)13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26例,非角化鳞状细胞癌4例,NUT癌1例,纤维型骨肉瘤1例,单相型滑膜肉瘤1例,Wegener肉芽肿1例,淋巴上皮癌1例。结论未经冷冻的组织EBER原位杂交检测效果优于经过冷冻的标本,在诊断鼻咽癌等需特别关注EBV表达情况的疾病时,一定要结合经冷冻和未经冷冻的标本检测结果综合评估,建议优先选用未经冷冻的标本进行检测。
贾双双张红邢莉张勇
关键词:原位杂交鼻咽癌
SMARCB1(INI1)缺失型鼻腔鼻窦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SMARCB1(INI1)缺失型鼻腔鼻窦癌(SDS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间确诊的SDSC 16例,并以头颈部小圆细胞型恶性肿瘤99例作为观察对照,包括鼻腔鼻窦的低分化鳞癌10例,低分化腺癌5例,未分化癌4例,睾丸核蛋白癌(NUT癌)5例,神经内分泌癌10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0例,横纹肌肉瘤10例,NK/T细胞淋巴瘤10例,黑色素瘤10例,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EWS/PNET)5例,非角化型未分化鼻咽癌20例。分析16例SDSC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细胞角蛋白(CK)7、CK8/18、CK5/6、p63、p40、INI1、NUT及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突触素、嗜铬粒素A、CD56),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INI1基因缺失。结果 16例SDSC患者占本时间段鼻腔鼻窦全部恶性肿瘤的1.3%(16/1 218),全部恶性上皮性肿瘤的2.4%(16/657)。镜下缺乏明确的鳞状及腺样分化,常可见"横纹肌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SDSC瘤细胞CKpan、CK8/18均阳性,INI1均阴性;EBER原位杂交结果均阴性;共有11例SDSC进行了FISH检测,均可见INI1基因缺失。随访12例,随访时间3~47个月,有1例于诊断后半年死于肿瘤相关疾病,余病例均带瘤存活,存活时间最长者为47个月。结论 SDSC需与鼻腔鼻窦分化差的多种肿瘤相鉴别。无明确分化的镜下形态,特征性的基底样及横纹肌样细胞、非特异性空泡、透亮或空泡状的细胞核、明显的核仁及坏死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NI1阴性以及FISH检测INI1基因缺失等为其病理改变特点,并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临床预后尚不明确。其生物学行为及治疗方式有待深入探讨。
王久阳白玉萍邢莉朴颖实何小金岳常丽赵晓丽刘红刚
关键词:鼻窦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眼附属器 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IgG4相关性疾病( IgG4-RD )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2至2013年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病例103例,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IgG和IgG4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及血清学IgG和IgG4浓度检测,选取符合IgG4-RD诊断标准的病例17例,分析总结其临床和病理改变特点。结果(1)17例眼附属器IgG4-RD,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11~71岁,平均年龄48.5岁。17例均以眼睑肿胀或眼球突出就诊,11例可见双侧累及,6例为单侧累及。病程从5个月到7年,其中13例病程>2年。6例既往有过敏性疾病(药物食物过敏)史。眼外常累及的部位有淋巴结、涎腺、肺脏和肾脏等。9例术后出现复发。5例口服激素有效,3例为部分有效。(2)血清学检查:17例IgG4浓度均>1.35 g/L(1.49~14.88 g/L)。(3)组织学上,假性淋巴瘤样模式8例,混合型模式8例,硬化型1例。14例病变位于泪腺,3例病变累及眶内脂肪结缔组织,未见发生于结膜及眼睑的病例。17例中均可见到不同程度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程度不一的组织纤维化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但未见典型的闭塞性静脉炎。(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7例IgG4阳性浆细胞绝对值均>50个/HPF, IgG4/IgG阳性浆细胞比值>40%。结论眼附属器IgG4-RD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学表现上都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应注意与该部位近似病变的鉴别诊断。
何小金邢莉刘红刚
关键词:眼疾病免疫球蛋白G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β-tubulin Ⅲ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β-tubulin Ⅲ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北京同仁医院111例结直肠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标本和临床资料,通过Envision二步法对癌组织进行β-tubulin 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表达情况,并结合随访结果,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复发及死亡等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全部病例根据β-tubulin Ⅲ阳性细胞分布部位分为浸润分布前沿组(72例)和非前沿组(39例,含阴性病例)。肿瘤低分化病例多见于前沿组,而高分化病例多见于非前沿组,差异有显著性(P=0.032);在非前沿组中,有淋巴结转移病例相比无转移病例β-tubulin Ⅲ阳性强度更强,差异有显著性(P=0.048)。结论结直肠腺癌组织β-tubulin Ⅲ蛋白的浸润前沿表达与肿瘤分化有关。非浸润前沿表达组中β-tubulin Ⅲ染色强度强弱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赵晓丽杨冬梅尹鸿雁张勇邢莉刘红刚金玉兰
关键词:结直肠腺癌Β-TUBULIN免疫组织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