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云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遵化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髓内
  • 3篇髓内钉
  • 2篇内固定
  • 2篇骨折
  • 2篇股骨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应力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模型
  • 1篇原菌分布
  • 1篇植骨
  • 1篇植骨治疗
  • 1篇生物力学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椎间隙感...
  • 1篇髓内钉固定

机构

  • 5篇遵化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田云
  • 2篇李德广
  • 2篇张鸿图
  • 2篇李大猛
  • 2篇鲁锋
  • 2篇孙亚玲
  • 1篇岳晓东
  • 1篇马术友
  • 1篇孟亚强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固定方式治疗急性脊柱创伤的脊柱生物力学指标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用脊柱力学指标分析和比较前路内固定术和后路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的疗效,以期得到更好的治疗急性脊柱创伤的方法。方法基于正常胸腰椎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创伤模型,在创伤模型中对比不同固定模式载荷下模型整体的变形和Von Mises应力。结果在中立位及前屈、左弯及右弯载荷下,前路内固定术的位移均小于后路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术;在后伸载荷下,后路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术的位移均小于前路内固定术。在中立位及前屈、后伸、左弯及右弯载荷下,前路固定术的椎体应力均大于后路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术。结论前路内固定在增加椎体刚度方面有较好的效果,活动更加接近于正常;后路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承受的应力较大,出现内固定断裂的概率也较大。
李大猛鲁锋田云李德广阎辉马术友
关键词:脊柱有限元模型生物力学应力
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
2024年
目的探讨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加长型PFNA治疗30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患者下地行走情况、髋及膝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ander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0个月。术后1个月股骨转子间骨折线开始模糊,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术后3个月股骨干骨折端周围均骨痂丰富,包裹断端,骨折愈合时间4~9个月。术后均未发生血管损伤、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再移位、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屈曲110°~120°、后伸5°~10°,膝关节屈曲110°~115°、伸直0°。患者均可弃拐行走,其中24例步态正常,5例轻度跛行,1例跛行明显;采用Sander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24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29/30。结论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安全性高,患者功能恢复快,疗效满意。
孟亚强田云岳晓东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椎间隙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的9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其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以及未感染组(898例)。分析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回顾性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4例术后发生椎间隙感染,感染率3.65%。其中25例患者在有氧条件下培养出病原菌26株,检出率最高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0.77%,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9.23%)和表皮葡萄球菌(15.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有糖尿病史、体质量指数(BMI)≥27 kg/m^2、营养不良、手术时间≥3 h、术后合并其他系统感染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椎间隙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椎间隙感染发生率较低,但临床仍应重视患者发生椎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可针对其病原菌分布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进一步规范相关诊疗和护理操作,减少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发生。
李大猛鲁锋田云李德广阎辉李守刚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隙感染病原菌分布
髓内钉固定植骨与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髓内钉固定植骨与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收治的胫骨骨不连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使用髓内钉固定植骨的观察组与使用钢板内固定植骨的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均手术时间、住院及愈合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关节功能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髓内钉固定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可以取得更佳的临床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张鸿图孙亚玲田云
关键词:髓内钉固定钢板内固定植骨胫骨骨不连
交锁髓内钉配合自主体位治疗模式在股骨骨折中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配合自主体位治疗模式在股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遵化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98例,采用投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给予自主体位配合协助体位治疗,对照组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给予协助体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髋关节和膝关节功能、负面情绪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87.8%,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HSS评分分别为(65±7)分、(90±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5)分、(76±8)分(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4±0.4)分比(4.6±1.6)分,(18.6±2.6)分比(37.6±5.4)分,(14.4±1.5)分比(39.3±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交锁髓内钉配合自主体位治疗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股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关节功能,降低负面情绪。
张鸿图孙亚玲田云
关键词:股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